因其色澤艷麗,品質優良,可在當地銷售市場鮮食,也可生產加工成幹貨出口。而且種植蘑菇的原料可以原位還田,改良土層,是糧食作物的上等化肥。因此,利用稭稈栽培平菇的綜合經濟效益十分豐富。現將稻草高效栽培平菇技術詳細介紹如下:
培養料1,稭稈100%,麥麩或谷殼10%,玉米粉5%,填縫石膏2%,磷肥1%,生石灰粉2%,菜園沃土10%,含水量70% ~ 75%。
原料解決方案:在建堆之前,稭稈必須吸收足夠的水分。方法是將凈化水引入排水管或蓄水池。馬上把稻草泡在水裏,邊泡邊踩草。浸泡時間1 ~ 2天,含水量70% ~ 75%。規格是:拿壹把象征性的草,緊緊擰壹下,水滴出來了,但是水滴斷了。說明含水量適宜,然後建堆發酵。發酵前兩天,將其他輔料混合均勻。用1: 500倍三唑酮藥液濕潤,覆膜2天。排水後的稭稈按寬度1.5 ~ 2m、高度1 ~ 1.5m的規格型號堆放在路面上,不考慮長度。將輔料分層加入堆中,草中的關鍵種子三天翻壹次,再堆2 ~ 3天,才能在栽培地裏種植。
栽培方法:采用室外幹料,搭建簡易塑料大棚栽培比較合適。由於室外幹料栽培成本低,實際操作簡單。
栽培季節:平菇出菇溫度4 ~ 30℃,長江中下遊大部分地區壹年可栽培兩季,即9 ~ 65438+2月壹季,6 ~ 5月壹季,黃河以北山區和高原地區栽培期可適當提前,停期可適當推遲。
選址:平菇室外栽培的地點,壹是靠近水源,排水管道方便;二是規定土層豐富疏松;第三,要遮風擋雨,日出而作,有壹部分是遮陽的。平菇喜歡在半遮蔭的自然環境中生長發育,不要選擇低窪處蓄水和過度潮濕的地方。如果種植在林地、種植園或溫室蔬菜中,並且有純天然的遮蔭,則更為有益。如在冬閑田栽培,應建塑料養護棚。
場地梳理和消毒滅菌:栽培場地確定後,將畦床做成高15 ~ 20 cm,寬100 cm的畦床,挖出的表土可堆在壹邊覆土。周圍要開汙水溝。邊框完成後,可在邊框上澆1%茶籽餅水,噴灑殺蟲劑,避免泥鰍等病蟲害。如果把林地和種植園作為蘑菇場,就需要施用白蟻粉、滅蟻靈等藥物來殺滅螞蟻。
輔料種植:每平方米種植小麥稭稈20公斤,疫苗2公斤。鋪壹層料播壹層疫苗,將疫苗播在10×10cm的穴內,種塊大拇指大小,穴深2 ~ 3 cm。每層厚度為12CM,材料呈階梯狀壓實,便於覆土。然後在材料表面嚴密覆蓋壓條和塑料薄膜,薄膜上覆蓋草和草來遮光。
產卵期的管理方法:產卵期的飼料溫度應控制在22 ~ 28℃,最高不超過32℃;培養基的含水量為70% ~ 75%,氣體空氣的濕度為85% ~ 90%。真菌生長期不需要在材料表面灑水。如果因為材料表面幹燥而需要灑水,只有在菌類生長到材料1/2後,才可以在材料表面噴灑少量的水,以提高表面材料的含水量,便於菌類覆土後快速生長到土層中。
覆土:種植後25 ~ 30天,孔洞內的真菌已連接,材料內的真菌已接近長穿透培養料,使土壤覆蓋在材料表面。覆土應選用土層豐富、腐殖質多、疏松、土壤膠體好的土壤。覆土厚度為3 ~ 4厘米。覆土後,需在2 ~ 3天內逐步對土層進行除濕,使土層含水量達到36%。規範是用手捏粗粒土,以粗粒土平整不碎,不發粘為宜。調節水分時,要輕噴、勤噴、多吃壹點,使土層內外的水分幹濕分明,千萬不要往物料中註水,防止水分傷害使細菌後退,造成產量受限,收成減少。
出菇期管理方法:培養基覆土後,真菌可在15 ~ 20天生長。這個環節的關鍵是做好保濕補水、控溫通風。平菇出菇過程中室內空氣濕度應在90% ~ 95%。保持覆土濕潤和培養基含水量在65%對蘑菇的良好生長和發育是重要的。出菇期壹定要提高通風。如果選擇塑料大棚栽培,應增加自然通風頻率,增加自然通風時間。視其條件而定,每次自然通風為1 ~ 2小時。保持內田氣體新鮮,出菇的菇柄短、蓋厚、菇質好。平菇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2 ~ 25℃,當溫度低於4℃或高於30℃時,無菇生長。因此,不同季節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高溫,防止超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