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青海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是什麽?

青海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是什麽?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肴、小吃面點品種多樣,風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點是醇香、軟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川菜的麻、辣,南菜的味鮮、香甜。少數民族的菜具有壹種粗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為多。下面就來看看青海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外地食客只能望而卻步,無從下嘴!

1、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壹。"糌粑"是炒面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壹定會給妳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幹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奶油,糌粑是將青稞炒熟後,用手磨磨成的粉。外地食客第壹吃很不適應其味道,尤其是蘸著酥油食用,需要多多吃幾次還能慢慢適應。

2、筏子肉團

筏子肉團是青海西寧的名菜,俗稱?炸筏子?。將豬的胃壁脂肪膜九俗稱蒙肚子油或包肚油)做包裹皮,把肝、肺、腎、脾等,剁成泥,拌入鹽、姜粉、花椒粉、胡椒粉、 醬油、清油、蔥沫、蒜泥等摻入面粉和團粉,拌勻,填入脂肪膜中,再用洗凈的小腸管來回密密地紮成壹長圓形肉團,兩端封口、煮熟,再蒸壹個時辰可食。有的做 法是把羊肉狀入腸中經煮、蒸而成。因形似當地水上運輸工具羊皮筏子而得名。特點是肥而不膩,鮮嫩味美。這道美食對於本地人而言視為美味,外地食客要能接受那些下水的味道可以嘗試壹下。

3、門源奶皮

門源奶皮,青海省門源縣特產,門源奶皮是門源縣回族群眾采用純手工奶制品,具有無汙染,無任何添加劑,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以及鈣、鐵、鋅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的特色,色、香、味俱全,營養價值豐富、綠色無汙染。奶皮色澤乳白透黃,呈蜂窩沙孔裝,松脆爽口,不油不膩,風味獨特。外地食客第壹吃有些適應不了其膻味,就像內蒙那邊的奶酪壹樣。

4、牦牛酸奶

牦牛酸奶是民間非常傳統的奶制冷飲,營養豐富,助消化。牧區的酸奶用牦牛奶制作,這種酸奶表層結為含奶油的黃色硬脂奶皮,扒開奶皮,軟嫩黏稠的酸奶像豆腐腦壹樣潔白如雪,芳香撲鼻,入口,酸甜涼爽宜人,因為是自己家制作,沒有脫膻的處理,有些外地食客還是接受不了其味道。

5、雜碎湯

青海人民把雜碎湯泡饃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耐饑,又能抗寒,雜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頭、心、肺、腸、胃、四蹄等,俗稱"下水"。它又分兩種,即"牛下水"或"牛肉雜碎"、"羊下水"或"羊肉雜碎"。雜碎湯就是雜碎煮成的湯,即下水下鍋後,加調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腸肚爛後撈出,繼續煮頭蹄,去上層油 凝固(稱"化油"),全部撈出備用。湯中加壹些幹蔥絲、綠芫荽等調味品。雜碎湯香味濃、不膩。接受不了羊下水的味道,那就沒有口福消受了。

6、麥索爾

青海民俗小吃。將顆粒飽滿、尚青未幹的小麥或青稞,取穗拌鹽水,入鍋燜熟,搓皮簸凈,或在案板上研搓為細條,或用小石磨、水磨磨為長條狀。可拌蒜末、撥熟油食用,別有風味。還可做稀飯稀飯配料。不研碎整粒而吃,稱焜麥子或焜青稞。 喜歡這道美食的朋友記得壹定要嘗嘗。

7、清湯羊肚

清湯羊肚是西寧的特色菜肴,用奇怪羊肚烹制成的青海清真菜肴。將洗凈的羊肚塊放入水中煮開,加蔥、蒜、姜等,至其煮爛撈出切成條或小塊,放入高湯中,再加蔥、蒜、姜末、鹽、胡椒粉、味精等煮開使之入味,撇去浮沫,盛入大湯碗中,滴入香油,撒上香菜或蒜苗絲即可食用。外地食客要是接受不了羊膻味那就沒有口福了。

8、羊腸面

羊腸面是青海省省會西寧地區常見的壹種風味小吃。它以羊腸為主料, 並伴以熱湯切面***食。做法是將羊的大小腸管洗凈,腸壁油不剔剝,裝入蔥、姜、花椒、精鹽等為佐料的糊狀豆面粉,紮口煮熟,並在煮羊腸的湯內投入已煮熟的蘿蔔小丁、蔥蒜丁混合的梢子湯。

9、清蒸牛蹄筋

清蒸牛蹄筋是青海回族人民筵席中常見的地方特色菜肴之壹,在清真飯館裏被列為地方風味菜。此菜淡嫩不膩,質地猶如海參,頗有高原鄉土味,在內地很難吃到它,喜歡吃勁道的定要品嘗下,不過在咀嚼時多少還是有些膻味。

10、藏族酥酪糕藏族酥酪糕(醍)是青海的特色小吃之壹。藏族酥酪糕是藏族地區著名特產糕點,在藏族同胞稱之為"醍"的點心,系采用營養價值極高的奶酪品制成,是家裏專為節日款待嘉賓用的奶味甜點,外地食客要是到了藏民家第壹次吃還是有些不適應其味道,需要多吃就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