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裏是復花聊汽車,希望今天的回答能為壹些朋友們帶來幫助哦!
近年來黃顙魚的人工繁殖技術有所突破,不少地方嘗試規模化生產魚苗魚種。但由於黃顙魚性腺結構的特殊性,人工繁殖受精率、苗種的成活率均較低,因此苗種價格較高。江蘇常州鄭陸農場從1999年開始,根據天然水體中黃顙魚的繁殖習性,摸索黃顙魚池塘自然繁殖技術並取得了成功,黃顙魚的自然交配率、魚卵受精率、得苗率均較高,苗種質量好,連年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現介紹如下:
壹、繁殖池的準備
繁殖池選擇保水保肥、水源方便、水質好、底泥淺(15~20厘米)且平整的池塘,面積1~2畝為宜,在池的壹角做壹個出水口,邊上挖壹個池,用於集苗。年前11~12月抽幹池水曝曬幹凍,殺菌滅蟲。年後正月十五左右種草作為隱蔽物並調節水質,壹般以竹節草為好,先將草種在小型花盆中,然後將花盆移入池塘,間距為100厘米×100厘米,有條件者可在池子四周淺水處鋪壹層消毒過的小石子,同時放入20厘米左右的水(經60目的篩絹過濾),施入少量有機肥,培育水草。放親魚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殺滅池中野雜魚類及敵害生物,待毒性消失後,魚池加水至60~80厘米。加水時進水口應用60目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苗進入。二、親魚選擇及放養
1.親魚的來源和選擇
黃顙魚親魚主要來源於江河、湖泊中捕撈的性成熟個體或池塘養殖的商品魚。用作繁殖的親魚要選擇種質純正,個體大、體質強壯、無病無傷且已達到性成熟的個體。其雌性體重75克以上,雄性體重100克以上,雌雄比例為3∶2。每年12月將選好的親魚放入0.2~0.5畝暫養池中,放養量為15000尾/畝。
2.親魚的放養和強化培育
在2月底3月初,繁殖池加過濾水至60~80厘米。同時檢查親魚性腺發育狀況,將發育較好的親魚放入繁殖池,密度為80~100尾/畝,雌雄比為3∶2。從3月開始進行強化培育,培育期間投餵自制的軟飼料,保證飼料蛋白質含量在40%~42%,同時添加適量的飼料預混料;壹天投餵2次,上午8~9點,下午4~5點,投餵量上午為1/3,下午為2/3,投餵量為體重的5%~8%。進入4月後,還要加強產前流水刺激,註意水質的調控,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逐漸加註新水,到繁殖時水位控制在1.2~1.3米,水草繁茂。5月中旬至6月上旬,雌魚的腹部飽滿柔軟,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圓而紅腫,成熟度較壹致;雄魚的生殖突明顯。
三、繁殖與魚苗培育
1.繁殖
當水溫達22~24℃時,親魚開始追逐、發情交配,並產卵於魚巢上。黃顙魚有護幼習性,親魚產卵後守護在魚巢邊,防止其它魚吞食魚卵,6~8天後發現池中有苗平遊後開始集苗,即用小型水泵打水,壹邊進壹邊出,在出水口集苗,放入苗種培育池。同時,繁殖池在繁殖前壹星期左右施放糞肥或綠肥,以培育浮遊動物供魚苗開口後攝食。壹般畝施腐熟糞肥300~400千克,或畝施綠肥350千克。
2.培育池的準備
黃顙魚喜弱光,因此魚苗培育池為室內水泥池,面積為300~400平方米,加水至水深0.8~1.0米,加水時進水口應用60目篩絹過濾,防止野雜魚苗進入。同時,在室外建造壹個1畝左右的生物餌料培養池,培育輪蟲、橈足類等餌料生物。
3.苗種培育
將繁殖池收集到的魚苗放入培育池,密度為1.5萬尾/平方米,經常將培育好的餌料生物引入育苗池;同時,將新鮮的低值魚類用打漿機搗碎,過濾後潑灑在魚苗池中。開始時,投餵量為體重的100%~150%,每隔4小時餵1次,午後的投餵量為全天的60%左右;2天後改成6小時餵1次。經過7~8天的暫養,魚苗長到1.2厘米,此時,可以分塘或銷售出去。這樣的苗種再經過7~8天的培育,養成1.8~2.0厘米的魚種,即烏仔,然後進行大規格魚種的培育。
黃顙魚池塘自然繁殖成敗的關鍵是:種魚要挑選好;繁殖池和苗種培育池的清塘要徹底:作為魚巢的水草要種好;進水壹定要經過40~60目的篩絹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