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棗栽培技術。
1.1棗苗的選擇
挑選酸棗苗時,要選擇健壯、無病蟲害、根系完整的苗木。拒絕不合格的弱苗、傷苗、長苗等。還有插秧。在相似的立地條件、栽培技術和管理水平下,棗樹苗木的質量對其成活率和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苗木質量差,種植成活率低,成活後苗長勢弱,發育慢。大苗比小苗成活率高,盡量選擇大棗苗進行種植。
1.2預處理
棗樹出圃前澆水,使樹內充滿水分,可避免挖苗時扯根現象。挖苗時盡量多取發根,減少根系損傷,保證苗木根系完整。棗樹苗移栽前要剪掉二級枝,否則栽植後樹體容易因地上蒸發量大而失水,影響成活率。在有條件的地區,種植前用50 ~ 100 mg/kg ABT生根粉水溶液浸泡苗木根部,可顯著提高苗木成活率。種植前還應修復根系,將幹枯、傷蟲、弱根剪除,切口要光滑,以利於傷口愈合。
1.3種植
棗樹應在春季土壤解凍後、幼苗發芽前種植,秋季落葉後土壤凍結前種植。挖坑時,表土和底土要分開堆放,每個坑施腐熟有機肥10kg,過磷酸鈣0.5kg。栽植時,苗木根系要繃直、挺直,按照“三埋、兩步、壹提苗”的步驟,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埋深比幼苗原有部分高5厘米左右。種植澆水後,土壤稍有下沈,埋深與幼苗原來的位置基本壹致。
2修剪技術
2.1固定幹燥
在種植棗樹的那壹年,將樹幹剪短,以培育強壯的骨幹枝。定幹整形應在早春發芽前進行,定幹高度壹般為50cm。莖幹固定後,應從基部剪去切口下的第壹個二級分枝,將主莖上的棗頭培育成中央主枝。然後選擇三個二級枝,留壹段重短切,促進棗頭發芽,培養第壹層主枝。剪掉第壹層主枝以下的所有枝條,以節省養分,加速樹的生長發育。對於發芽率高、分枝強的棗樹品種,常采用當年定植定幹的方法。對於主芽萌發率低、分枝能力弱的品種,當年不烘幹莖幹,直到主幹粗細達到2cm以上才烘幹。
2.2雕刻傷口
3月棗樹發芽前,在主枝或多年生枝的側主芽上去掉二次枝後,用鋸條刻出壹條長1cm,寬1 ~ 2 mm的月牙形傷口,直抵枝條木質部,促進主芽發芽分枝。通過雕刻主幹或側枝,定向培育結果枝,使樹的整個枝幹分布均勻,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培育合理的樹型結構,延長經濟壽命,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2.3擦拭花蕾
4 ~ 5月將主幹枝和各級枝上萌發的無用幼主芽從基部抹去,減少了樹體不必要的養分消耗,有利於維持合理的樹體結構。抹芽時,掌握抹弱芽,留強芽,抹內芽,留外芽的原則。壹是將芽多、位置不合適的芽抹去,以節省營養,促進新芽健康生長;二是因去核而萌發的主芽如果不及時抹去,容易導致樹冠脫落,造成落花落果,降低果實產量和品質。
2.4取芯
6-7月棗樹新棗頭尚未木質化時,通過去心控制枝條的營養生長,有利於當年培育結實的枝條群和棗掛果。棗樹的采摘可分為棗頭、次枝和木質化棗掛。摘棗頭核是指減少棗頭頂部的主芽,去掉頂部的優勢,減少枝葉對養分的消耗,緩解生長結果對養分的競爭,促進下部二次枝和棗吊的生長,加速花芽的分化和形成,促進當年開花坐果。二次分枝取芯不受時間限制,越早取芯對掛棗生長、開花、座果的促進作用越明顯。木質化棗吊的枝條生長旺盛,開花坐果後及時取芯可促進其他棗吊的生長發育。
2.5拿壹根樹枝
采摘樹枝通常在6月至7月進行。在生長季節,用手握住壹年生棗樹第壹、二枝,輕輕向下壓幾下,使枝條由垂直生長變為水平生長,生長勢緩和,有利於開花坐果。如果樹枝太嫩,握著就容易斷;如果樹枝完全木質化,就不好拿了。
3土壤、肥料和水管理技術
3.1灌溉
第壹次灌溉應在棗樹種植後立即進行。栽植後7 ~ 10天的二次灌水對苗木成活率也起著關鍵作用。棗樹栽植澆水後,土壤稍幹時,及時松土,整平樹盤,用塑料薄膜覆蓋。5月下旬進行第三次灌溉,然後停止供水,在落葉結冰前再澆壹次冬水,可以保證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3.2追肥
為促進植株生長,結合灌溉,每株施復合肥50g,糞肥1kg,在植株左右20cm處挖壹個小坑,尿素和屁肥混施。7月份噴施0.3%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使葉面營養充足,光合作用產生更多的有機物,有利於樹木的生長發育。
3.3中耕除草和地膜覆蓋
灌溉後要進行中耕,保證土壤水分不流失。首先,我們應該手動清除成行的植物中的雜草,以實現成行的雜草。中耕後要及時做地膜覆蓋保墑,壟溝覆蓋要用黑地膜。鋪膜時,用土將膜兩側壓實,防止漏風。覆膜後灌水可以保持土壤水分。
4病蟲害防治技術
4.1防治原則
壹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基於棗樹生產的特點和生態系統的概念,既要重視當前的防治效果,又要考慮連續生產多年的特點,同時保護有益生物,減少負面影響。第二,有主有次,預防和治療並重。在棗樹不同地區、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要抓住主要病蟲害,集中力量解決對生產危害最大的病蟲害,兼顧次生病蟲害的防治。第三,群防群治,重視單株。主要控制群體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而單株病害往往是群體病害的基礎和前兆,應提前采取對策。
4.2預防和控制技術
壹是加強苗木病蟲害檢疫,這是防止棗瘋病、棗粉蚧等病蟲害傳播的重要途徑;二是充分利用農業綜合防治技術,培育和利用抗蟲品種,搞好棗園衛生,及時清除病蟲害,破壞病蟲害孳生和越冬場所;第三,利用光、溫、輻射等物理因素和簡易儀器防治棗樹病蟲害,這種方法無汙染,不破壞生態平衡;第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防治病蟲害,具有無汙染、可持續發展的特點;第五,科學使用化學藥劑防治,保證施藥質量,防止產生抗藥性。
4.3具體預防和控制方法
棗樹栽植後,要加強對綠盲蝽、棗癭蚊、紅蜘蛛、葉銹病等病蟲害的防治。棗癭蚊和棗癭蚊主要在棗發芽前後和采收後進行防治,並噴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噻蟲嗪。為了防治紅蜘蛛,在樹幹的中間部位塗上壹層粘蟲膠,寬度為2厘米的封閉橡膠圈。如果蟲口密度高,40天後可塗1次,可防止紅蜘蛛將危害轉移到樹上。葉銹病的防治,壹般在雨季前,噴灑1: 2: 200倍量波爾多液,壹個月後再噴灑20%三唑酮2000倍液。
5越冬防寒技術
5.1用於防寒的培土
在樹的基部北側要堆壹個土臺,保護植物的根部,這樣不僅有助於樹木抵禦寒冷,還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
5.2倒入防凍液
嚴冬來臨之前,要澆1倍的防凍水。澆水時間應在落葉後,結冰前。如果不能及時做,澆水期可以延後,但氣溫零下時不宜澆防凍液。
5.3行李箱防寒
刮掉樹幹上的糙皮、老皮、翹皮,對樹的開裂部位進行修整,在樹幹上塗白劑,捆綁農作物稭稈,既能防止曬傷,防治蟲害,又能防止兔子啃咬樹皮,幫助樹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