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
北沙參(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t ex Miq.)別名萊陽沙參、珊瑚菜。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主產山東煙臺地區,河北、遼寧、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也產。以根入藥。根中含有生物堿、補骨脂素、佛手柑內脂、揮發油、澱粉等,果實含珊瑚菜素、歐前胡素、佛手柑內脂、脂肪油等,味微甘,性微寒。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的功能。治肺熱幹咳,虛癆久咳,舌幹口渴等癥。
圖14—64 北沙參形態圖
1.植株 2.根 3.花 4.子房
壹、形態特征
植株高約30cm。主根細長,圓柱形,長可達40cm。莖直立,少分枝,根生葉有長柄,基部呈寬鞘狀,葉1—3回三出分裂至深裂,葉片革質,卵圓形,邊緣有鋸齒;花小,白色,復傘形花序,密生灰褐色絨毛,傘幅10—20,長1—2cm,不等長,每壹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被絨毛;萼齒5,窄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5,先端內折;雄蕊5;雌蕊1,花柱基扁圓錐形,花柱2裂。雙懸果圓球形。
二、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能抗寒,耐幹旱,忌水澇,忌連作和花生茬。
種子有胚後熟休眠,收獲時胚長約為胚乳長度1/7,需在濕潤情況下,經0—5℃左右低溫處理才能發芽,發芽率隨低溫處理時間延長而增加,經25天、80天、120天低溫處理後發芽率依次為29.5、61、97%。在室溫下幹藏的隔年種子發芽率僅1—6%。
三、栽培技術
(壹)整地
播前深翻地50cm左右,同時將肥料翻入,地整平後作成平畦或高畦,高畦呈瓦背形。四周開排水溝。
(二)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11月上旬播種。秋播可用幹種子,但需在播前20多天濕潤種子,至種仁發軟。在潤種過程中,應經常翻動檢查,以防種子發熱黴爛。春播必須在冬季將濕潤的種子放室外潮濕處,埋於土中經受低溫冷凍處理,使種胚發育成熟,潤種過程不能擠壓,堆積厚度30cm左右。如春播幹種子當年不能出苗。
播種方法分寬幅條播與窄幅條播。寬幅條播:播幅寬15cm左右,用小鐝沿畦橫向開溝,深4cm左右,溝底要平,行距25cm,撒播要勻,種子與種子相隔4—5cm,覆土方法是開第二溝時溢土覆蓋前溝,覆土深度壹般3cm為宜。窄幅條播,播幅寬6cm,行距15cm左右,方法與寬幅條播相同。播種量依土質而定,砂質壤土每畝5kg;純砂地每畝6—7.5kg;有灌溉條件的肥沃地可播3.5—4kg。播後純砂地需用黃泥或小酥石鎮壓,以免大風將砂土移動造成損失。澇窪地封凍時應壓砂。
(三)田間管理
早春解凍後,若地板結,要用鐵耙松土,保墑。沙參是密植作物,行距小,莖葉嫩,易斷,不宜用鋤中耕,必須隨時除草。小苗有2—3片真葉時,需間苗,要成三角形留苗,株距3cm左右,過稀參根易分杈,過密生長不良。春季如遇幹旱需酌情噴水,保持地面濕潤,生長後期地裏積水,應及時排水。小參苗開花消耗大量養分,影響參根質量與產量,發現小參苗現蕾,需及時摘除。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根結線蟲病
(Meloidogyne sp.)
5月份開始發生。線蟲侵入植株根部,吸取汁液形成根瘤,使苗發黃,影響生長甚致死亡。防治方法:忌連作和花生茬,選用無病地。
2.北沙參病毒病
5月上、中旬開始發生。感病植株葉皺縮、扭曲,生長遲緩,矮小畸形。防治方法:(1)徹底防治蚜蟲、紅蜘蛛等病毒傳播者;(2)選無病株留種。
3.銹病
(Puccinia phellopteri Syd.)
又名黃疸。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莖葉上產生紅褐色病斑,後期病斑表面破裂。使葉片或植株早期枯死。防治方法:(1)收獲後清園,處理病殘體;(2)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1000倍液噴霧,每10天1次,連續數次。
4.大灰象甲
(Sympiezomias velatus Chevrolat)
又名象鼻蟲。成蟲咬食幼芽和幼苗葉片。4月中旬,北沙參出土時,成蟲大量遷移到北沙參地為害,造成嚴重缺苗。防治方法:(1)在清晨或傍晚進行人工捕殺,該蟲常躲在被害苗根際土縫內,翻開土塊,即可捕殺大量成蟲;(2)每畝用5—8kg鮮蘿蔔條或其它鮮菜加90%敵百蟲100g,用少量水拌勻作成毒餌,於傍晚撒於地面誘殺。
5.鉆心蟲
(Epinotia leucantha Meyrick)
幼蟲鉆入沙參葉、蓮、根、花蕾中為害,使根莖中空,花蕾不能結籽。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防治方法,(1)於7—8月(第三、四代成蟲發生盛期)選無大風天晚上用燈光誘殺成蟲;(2)掌握卵期及幼蟲初孵未鉆入前用90%敵百蟲或20%樂果噴殺。
6.蚜蟲
以成蟲、若蟲吸取莖葉汁液,嚴重者造成莖葉發黃。是病毒病傳播媒介,防治方法參見紅花。
四、采收與加工
春參(二年生參)在第三年7月收獲;秋參(壹年生參)在第二年9月收獲。以秋參為好。9月下旬參葉微枯黃時收挖。收挖時先在參地壹端用鐝頭開壹深溝,露出根部用手提出,除去參葉,刨出的參根不能在陽光下曬,以免幹後難以去皮,降低產量和質量。
將參根粗細分開,選晴天早上加工,先洗去泥,攏成0.7—1.2kg的把,將尾根先放入開水內順鍋轉2—3周(6—8s),再把整把全部撒入鍋內燙煮,並用細長棍不斷翻動,繼續加熱使水溫保持沸騰,直至參根中部能捏去皮時,把參根撈出,剝去外皮,曬幹即能藥用。如遇陰天則應供幹,以免變色黴爛。
五、留種
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建立留種田。施足基肥並加入15—20kg過磷酸鈣。選擇植株健壯無病蟲害,株形壹致的壹年生參根作種。於9月上旬至下旬栽植,按行距30cm,開18cm的深溝,將參根按株距18cm斜放於溝內,蓋土3—5cm,踏實,天旱時應澆水以利成活,栽後十余天長出新葉,10月下旬枯萎。翌年4月上旬返青抽薹,每株只留主莖上的果盤,側枝上的小果盤摘除,以便集中養分促使籽粒飽滿。7月間果實呈黃褐色時種子成熟。隨熟隨采,否則容易脫落而減產,產量與施肥管理有關。種子田加強施肥管理可連續收6—10年。果實曬幹後篩出果柄和雜質,放幹燥通風處保存以備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