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每次,吃過早飯,媽媽就開始準備食材了。媽媽先拿出壹小把自家榆樹上長的已經摘下曬幹的黑木耳,放進盆裏拿水泡上。再取出壹把幹粉絲,幹海帶和花生米,也各用水泡上。然後,從櫥櫃裏拿出陶瓷盆,從面缸中舀出壹大瓢小麥粉,再接壹碗水,最好是用溫水。接下來,按面粉和水的三比壹和好小麥面。面和好後,在陶瓷盆上蓋上媽媽親手用高粱桿納的鍋排,醒上壹段時間。
?
醒面的這個時間,媽媽會去自留地裏摘壹把長豆角,幾個辣椒,幾個西紅柿,壹兩個紫茄子、兩三個茄瓜,如果有洋蔥更好。再取幾個自己的老母雞下的雞蛋。姜、菜洗好備用。
所有的食材準備好,媽媽就開始洗面筋了。媽媽取出和好的小麥面團,放進壹個盛有壹點兒清水的盆裏,邊洗邊換清水。
洗面筋用的時間較長壹點兒吧(這點兒我記得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壹個小時,也可能是半個小時也可能是二三十分鐘或者十幾分鐘?我也不太確定了,這個因人而宜吧,反正感覺媽媽洗了好長時間。別看洗面筋是簡單的活計,其實也需要技術呢,洗不好的話,就會把壹團面洗沒了,徒留壹盆的洗面筋留下的湯水。如果手高的話,會用少的面團洗出壹大團面筋。這也就是“好技術,少用料,高產量”吧。
?
媽媽都會洗好面筋,把幾個土雞蛋打進碗裏,打碎攪拌均勻等待備用。接下來,炒鍋裏放壹勺花生油(只要是吃的油都可以,我們那時候是爸爸媽媽自己種的花生炸的油),把花椒八角放入油裏炸出香味,再依次放入姜、黑木耳、金針菇、茄子、長豆角、洋蔥、茄瓜、西紅柿等(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青菜,如果喜歡吃肉,也可以放入瘦肉,最好是不放瘦肉,但媽媽說,千萬不可放肥肉。),菜炒好,和雞蛋壹樣等待備用。
這時,媽媽把面筋煮熟放進洗面筋產生的面湯裏。這些面湯媽媽會用蒸饅頭的大鐵鍋煮,大鐵鍋就不能用煤火爐燒了,只能放在土竈上,用柴火燒。如果面湯少,媽媽會加水,她知道我們都愛喝,會做上滿滿壹大鍋。放入泡好的花生米,再把泡好的海帶切絲放入鍋中。把面湯煮沸,湯裏的花生米也煮熟了。接下來,放入泡好的粉絲,等個幾秒鐘,湯會再次沸騰,放入炒好的木耳豆角茄子茄瓜菜,再放入荊芥和紅莧菜,等湯沸騰慢慢倒入雞蛋液,攪拌均勻,就可關火。也可不放雞蛋,純素純素的面筋湯是最好喝的了。
?
不過,在等湯煮沸的過程中,千萬不要靜等,要拿起勺子挨著鍋底不停,以防止糊鍋。在放入各種菜之前 ,若看到湯稀了,再勾入壹點兒澱粉糊。等湯煮熟,壹大鍋香噴噴的面筋湯就出爐了。每次小小的我們都會喝上幾大碗。剩下的面筋湯會等到半晌時再來上壹、兩碗。每次,斷斷續續吃到晚上都不會覺得煩。
很久沒能再喝上壹碗媽媽做的面筋湯了。自從嫁人,再也沒有歡暢淋漓地喝過母親做的面筋湯。那不僅僅是屬於媽媽的味道,更有對食物的美味的壹種滿足。
媽媽做的面筋湯,濃濃的醇香無比的母愛 。
雖然現在已經吃過午飯,胃裏飽飽的,但若是此時端來壹碗媽媽做的面筋湯,我還能吃得下去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