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 (1) 說,艾灸可以補陽氣。
剛做艾灸的時候真的很舒服啊,渾身暖暖的,人也覺得精神了。可是堅持了壹年,我怎麽比以前更怕冷了,非得經常做艾灸才覺得不冷,這樣不會……有問題吧?
說這些的時候,小A 精致而略顯黯黃 的臉上充滿了不解。
艾灸,原是中醫特有的外治療法,因為操作簡單,貌似容易掌握,這幾年正逐漸脫離中醫師之手而演變成壹種全民 養生 的時髦方法。
要知道, 醫學壹定復雜,而時髦必然簡單 。從治療技術到 養生 時髦的轉變,意味著妳所看到的艾灸將不再靠譜。不靠譜的醫療技術是危險的:用來治病,可能使病情加重;用於 養生 ,原本 健康 之人可能變得不再 健康 。這是淺顯的道理,壹點就通,無須多說。
對於有壹定中醫常識的小朋友來說,比較難理解的是—— 艾灸為何會讓人變得越來越怕冷 。這個問題有必要給大家分析壹下。
艾灸,是壹種溫熱療法,理論上應該有良好的祛寒效果,不應該出現越灸越冷的情況,而事實上卻有不少患者在長期艾灸後更加怕冷了。不但更加怕冷,臉色也可能越來越晦滯發黃。(我知道,對於愛美的女孩,冷可以抗,但變醜是不可容忍的!)
越灸越冷,原因就這兩個。
第壹,艾灸時受寒!
艾灸時皮膚是暴露的,如果室內溫度偏低,或有微風,很容易著涼,導致寒氣入侵——經常艾灸、經常受寒。由於這種寒氣入侵大多是輕微地、緩慢地,患者往往察覺不到,只覺得艾灸處暖洋洋、好舒服,不覺得沒灸的地方還有絲絲涼意……漸漸地整個人就變得越來越怕冷了。(體內陰寒漸盛,氣血運行不暢,面色就會顯得晦黯少澤。)
古時候,沒有空調,冬天太冷,壹般沒條件做艾灸。現代人有了空調,但溫度調得太低,雖然是夏天,照樣會受寒。壹邊吹著冷風,壹邊點著艾絨…… 與其假裝冬病夏治,不如關了空調,去外面走壹圈吧!
第二,對寒冷的耐受力下降。
人是壹種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強的生物。流浪漢穿得少不是因為身體強壯,但經常穿得少就練出了不怎麽怕冷的身板;總是因為“媽媽覺得妳冷”而不敢少穿衣的人,對寒冷的適應力自動下調,慢慢地就真的變成和媽媽希望的擔心的壹樣怕冷了。同樣道理, 經常艾灸的人習慣了外部給予的溫暖,反而比常人更不耐寒,也就更加怕冷。
艾灸,可以治病,可以強身,但不適合用來治療「體寒」 (2) 。
作為壹種醫療保健手段,它有溫散寒邪、溫經通絡、消瘀散結的功效,能夠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常用於治療多種寒證、虛證和瘀證,甚至能夠回陽固脫,救治急危重癥。但是,艾灸的功效中不包括「讓人不怕冷」。
註解
(1) 大師 :特指打著中醫的幌子,利用老百姓追求 健康 的迫切心情,在市場經濟時代謀取不當財富的人。他們中有些人沒有行醫資格,有些人沒有文憑, 有些人居然兩樣都有! 隱蔽性高, 社會 危害大。
(2) 體寒 :某些 養生 會所、保健品推銷員與民間 養生 交流群的習用名詞,涵義模糊,有時等同於怕冷,有時說的是舌苔膩,有時又是「拔罐後壹片瘀青」的代名詞。「體寒」並非中醫術語,正規醫療機構基本不用(除非醫患溝通需要,萬不得已借用壹下)。類似的名詞還有宮寒、濕氣、排毒等。
若要不怕冷,還應多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