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發現家鄉很美。美麗在路上。原本“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的土路,在國家資金的支持和當地群眾的貢獻下,變成了玉帶般的水泥路。以前不坐車走路要四五個小時,現在村與村之間坐班車只要壹個多小時,感覺家鄉離城市近多了。美在房子裏。原來土木結構不高的瓦房,基本都被磚混結構的小樓取代了。小時候常去玩的地方,已經被壹個新小區的幾排樓房占了,沒留下痕跡。只有家鄉面前的河流還在靜靜流淌的時候,我才能依稀回憶起童年的斑駁記憶。美在於穿上它。以前老家的人,只要是沒有補丁的新衣服,心裏都是美滋滋的。現在的女孩和男孩穿著時尚,註重款式、質量和線條,穿得和城裏人壹樣。唯壹沒變的是,家鄉的天空依然蔚藍清澈,陽光依然明媚,群山依然壹望無際,河水依然清澈見底,空氣依然壹塵不染。還有村頭那棵古樹,也有500多歲了。它依然伸出粗大細長的枝條,佛陀在對路人說:“歡迎來我們村子做客。”
過年回老家第壹件事就是見兩個特別的親戚。壹個是愛我的奶奶,給我無盡的關懷。她已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84年。另壹個是壹個父親,用壹生的時間供我們兄妹上學,積勞成疾,沒錢給他們治病。他在47歲時匆匆離開了我們。現在,他們化作兩座墳墓,在家鄉等著我們。平時工作生活太忙,沒時間看壹眼我們兩個最親的人。只有過年的時候,我們去他們墳前,給他們壹些紙錢,讓他們在天堂不再貧窮,不再受苦,不再受苦。
回老家過年,壹定要烤年火,留著根。“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光;火預示壹年的幸運,燈照亮壹生。”在我家鄉的舊習俗中,“除夕之火”是幸運的象征。樹根形成的巨大“疙瘩”常被用來生火,以保證火能烤到初壹早上。當“青春痘”被燒成足夠的木炭時,肉也被燉。這時候爐子的火要分成幾份,放在壹個火盆裏,放在各個房間裏烘幹,預示著來年紅紅火火。年夜飯後,壹家人會圍坐在火堆旁包餃子,守著新年的根,看著燃燒的火苗,聊著新年的話題,感受著新年的氣息,無比溫馨美好。
回老家過年,壹定要喝老家的“茅臺”——甜梗酒。它是壹種美味的飲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我留下了無盡的回味。這是壹種很好的綠色天然葡萄酒。與復雜的白酒工藝相比,甜梗酒制作簡單。它以甜莖(又名糖高粱)為原料,清水發酵,人工蒸餾,溫散寒,適量飲用有活血、開胃、助消化的功效。它沒有白葡萄酒那麽濃烈,也沒有紅葡萄酒那麽細膩。味道清純淡而不失韻味。老年人對葡萄酒的喜愛是出了名的。“無酒不成敬,無酒不成宴”,甜酒是當地人招待知心客人的最佳選擇。到了老家,親戚朋友鄰居每天炒幾盤自家的菜,熱壹壺沸騰的甜酒,邊吃邊聊。甜酒特有的甘甜從嘴唇和舌尖彌漫到整個口腔,淡淡的、純正的酒香和濃濃的、鄉愁和友情灌進我的胃和五臟六腑。我享受這裏的美食,感受這裏的厚重。甜莖酒滋潤著家鄉人純潔美好的心靈,陶冶著家鄉人寬厚開朗的性格。對甜莖酒的理解就像故鄉的情感:深沈而不膚淺,平淡而不浮躁,含義悠長,回味無窮。品著醇香的美酒,感受著濃濃的鄉愁,感恩家鄉的忠誠、淳樸、純凈、美麗!
我常常想,我的家鄉就像壹幅迷人的畫卷。只有慢慢欣賞,才不會錯過每壹個場景。我的家鄉就像壹部巨大的史詩。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有魅力。我的家鄉就像我的私人空間。只有在那裏我才能自由和放松。
我的家鄉是壹個現代化的天堂。它的風景那麽美,吃的喝的那麽好,人那麽近,發展那麽快。我真的不想回去,卻又暗暗抱怨時間過得太快。我想:也許從我出生的那天起,故鄉就已經在我身上打上了她的印記,我壹輩子都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