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概述
大戟(又名:通草)為大戟屬植物的根或茜草科植物大戟的塊根。苦、辛、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1.瀉水利水:用於胸腹水腫或痰阻胸膈所致的咳喘癥,如轉山丸、活發虞姬散。
2.消腫散結:用於癰、腫、瘡、癰、痰、核等。,而且最好用大戟,如(101-選擇處方紫晶錠)。
藥理學鑒定
大戟長於瀉四肢浮腫,控水飲水,平喘生瘡。地錦草毒性較小,商品多為紅色。地錦草是真正的芽。地錦草是真正的芽。
臨床應用
急慢性腎炎水腫,京大戟100g,鹽10g為末,每次2 ~ 3 g。肝硬化腹水。地錦草,黃色培養,裝入膠囊,每次10 ~ 15粒,每3 ~ 7天壹次;控水氣腫,大戟30g,木香15g,為末,五更酒4g,去清水,再以粥補之。避免鹹的東西。
藥理作用
地錦草,1。具有明顯的通便作用。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綠膿桿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大戟,有通便作用。
化學成分
日本大戟。含有日本大戟。糖苷,是各種三萜醇的復合物,具有類似於巴豆油和斑蝥素的刺激作用。地錦草含有遊離醌和結合蒽醌。
劑量用法
1-3g,水煎,或制成丸粉。
註意使用
本品的活性成分是壹種不溶於水的橡膠狀物質,作為丸狀粉末服用。這個產品是抗甘草。
本品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直接接觸皮膚可引起皮膚炎癥,接觸眼睛可引起結膜炎。
充滿
大戟不規則,長方形,根部有枝梗殘跡或芽痕。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溝紋和橫向皮孔。難破難破。切片呈褐色,呈纖維狀。所在地:江蘇等地。
地錦草呈長圓形圓錐形或紡錘形,多不分枝。頂部可以看到莖痕。表面棕紅色或灰褐色,有扭曲的縱向皺紋。堅固且容易破碎。切面表皮紅褐色,木質部褐黃色,遇水有粘性。主產於福建、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此外,地錦草(胡枝子的根皮)細長單葉,外表黑褐色或褐色。木栓經常折斷,容易脫落,露出紅褐色的皮層。內表面是深棕色的。柔韌,高度纖維狀,不易斷裂。
臨床應用
1.用於治療胸水和腹部積水。適應癥和用法同芫花。常與甘遂、芫花同用,如枳單弦,用於輕度胸水,脅肋隱痛,舌苔黏膩,氣促者。在使用大戟的時候也要註意:1,體弱的人不宜使用,之前的經驗是“體弱者必服,甚至吐血”;2、孕婦禁忌;3、要照顧脾胃,用紅棗和蜂蜜緩解其對胃的刺激。
2.外用治瘡毒,宜與慈姑等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如紫金錠(中成藥)。
用量:多仁丸散,每次0.9 ~ 1.2g,煎服1.5 ~ 3g。
處方實例:孔丹丸(三要素方):將大戟、甘遂、白芥子等份粉碎,裝入膠囊。第壹天服用1.5g,以後每天加0.3g,逐漸增加到3g。取5-65,438+00枚大棗,早上空腹服用,連續服用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