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粱,壹年生栽培作物,須根粗大。稈粗裝,直立,高0.1-1m。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1圈纖毛;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cm,寬5-33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cm,寬1-5cm,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剛毛顯著長於或稍長於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黃色,褐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2穎稍短於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稃薄紙質,披針形,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於第1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堅硬,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成熟後,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花、果期夏、秋季。
2.粟,本變種的主要特征在於:植物體細弱矮小,高20-70cm。圓錐花序呈圓柱形,緊密,長6-12cm,寬5-10mm;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mm,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我認為梁米有以下三種
1.青粱米為禾本科植物粟的壹種青粱的種仁。植物形態參見"粟米
2.黃粱米谷物粟米,又稱黃小米、竹根黃、竹根米、黃粱。
3.白粱米—《唐本草》:白梁,穗大多毛且長。諸梁都相似,而白梁谷粗扁長,不似粟圓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黃梁之亞矣。陶雲竹根,竹根乃黃梁,非白梁也。然梁雖粟類,細論則別,謂作粟餐,殊乖的。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1.陶弘景:凡雲梁米,皆是粟類,惟其牙頭色異為分別耳。青梁出北,今江東少有。《泛勝之書》雲,梁是林粟,今俗則不爾也。
2.《唐本草》:青梁,殼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梁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極為清涼。但以味短色惡,不如黃、白梁,故人少種之。此谷早就而收少也,作餳清白勝餘米。
3.《本草圖經》:梁米,有青梁、黃梁、白梁,皆粟類也。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惟京東西、河陜間種蒔,皆白梁耳,青、黃乃稀有。大抵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獲少。而諸梁食之,比他谷最益脾胃,性亦相似耳。
4.《日用本草》:梁米,即今小米,所謂黍稻粱也,吳中無此。《本草》分三種,青、黃、白皆以色而名之,穗皆大而長,米亦圓裝。青者襄陽出,黃者西洛出,白者東吳出。作飯味稍淡,皆能補脾胃,養五臟。
5.《本草綱目》:梁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雲種出自梁州,或雲梁米性涼,故得梁名,皆各執己見也。梁即粟也。考之《周禮》:九谷、六谷之名,有梁無粟可知矣。自漢以後,始以大而毛長者為梁,細而毛短者為粟,今則通呼為粟,而梁之名反隱矣。今世俗稱粟中之大穗長芒,粗粒而有紅毛、白毛、黃毛之品者,即梁也,黃白青赤,亦隨色命名耳。郭義恭《廣誌》有解梁、貝梁、遼東赤梁之名,乃因地命名也。青梁米,今粟中有大而青黑者是也,其谷芒多米少。其性最涼,而宜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