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阿裏實驗室籌劃已久的“無人零售計劃”,在之前沒有爆料的情況下,已經進入落地階段。而它的第壹個應用場景是“無人咖啡館”——淘咖啡,已經在淘寶造物節正式開放。淘咖啡占地約200㎡,集商品購物、餐飲於壹體。從入院到結算支付都是智能識別,全程無人值守。消費者可以拿了貨走人,自動付款。這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但它已經成為現實。可以預見,無人超市會消滅很多工作崗位,但真的能快速落地並普及嗎?
無人超市作為巨頭磨刀霍霍,應運而生。
從目前網上曝光的消息來看,阿裏的無人超市似乎挺好的。進店時,消費者需要打開手機淘寶掃描二維碼才能進入。只要掃碼通過閘機,手機就可以收起來,再也不拿出來了。在店裏購物時,可以隨意挑選。當妳離開商店時,妳將通過“支付門”,錢將在通過“支付門”後的幾秒鐘內自動扣除。
除了阿裏,其他巨頭公司也紛紛將目光投向無人超市。早在去年年初,瑞典也有無人便利店Nraffr,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用信用卡支付。去年下半年,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無人便利店”計劃,在便利店中引入無人收銀臺和電子標簽。此後,7-11、全家福等日本5家大型便利店宣布將引進該系統。
此外,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推出了——無人超市Amazon Go。在Amazon Go中,消費者只需要走進商店,在手機上掃描亞馬遜App,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放入購物袋,然後直接走出商店,完成購買。不用排隊,不用等結賬。這不是簡單的無人超市,而是各種各樣的“黑科技”。據悉,亞馬遜采用了計算機視覺技術、傳感器和深度學習技術。
可見,無論是想在線上有所作為的電商巨頭,還是傳統線下零售企業,無人超市都備受青睞。
快速著陸?普及?太早了
有了阿裏、亞馬遜、7-11、全家等巨頭企業的背書,無人超市的快速落地和普及似乎已經成為了壹定的事實。但事實並非如此,妳不可能壹口吃掉壹個胖子。成本、技術等問題成為無人超市快速落地和普及的局限。
據了解,壹個Amazon go店面的投資金額高達數千萬美元。而且當店內消費者過多時,系統的計算量會迅速增加,商品購買的準確性得不到保證。據說Amazon go不能同時容納20多人。巨大的成本投入和嚴格的人數限制讓Amazon go看起來很不劃算。
阿裏無人零售團隊負責人多馬也表示,目前阿裏采用多路攝像頭和傳感器相結合的方式,目前上架的購買動作存在漏洞。其他業內相關人士也提到,壹些無人超市使用的圖像識別系統,在小範圍的圈地場景下,比如10平米,100個商品類別,2個用戶,準確率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要進壹步擴大,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此外,與傳統超市相比,無人超市銷售的商品類別更少。即使是阿裏已經落地的“淘咖啡”無人超市,銷售的產品也只是造物節的限量產品。所以從多個維度來看,無人超市還遠沒有快速落地和普及。至於那些小型的無人超市,其實和無人貨櫃機區別不大,自然沒有顛覆。
無人超市不是洪水猛獸,還有很多東西是它替代不了的。
很多巨頭企業都在無人超市發力,既讓很多人興奮,也讓很多人擔憂。後者擔心很多工作崗位會被淘汰。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就像富士康工廠裏有那麽多機器人,還有1萬多員工分散在各個崗位上。無人超市也是如此。雖然沒有收銀員,但是補貨人員,物流人員,維修人員還是少不了的。
無人超市雖然可以拿了貨走人,但是缺乏人情味。全國各地的便利店和超市,其實都在做熟人生意和個人生意。在壹個講究人情的國家,這種聯系不是那麽容易替代的。而且,雖然很多人討厭超市的導購員,但是真正負責任,提供正確的引導還是很重要的。此外,無人超市是否會成為隨意丟棄垃圾的垃圾站,是否會成為無家可歸者的棲身之所等等。,都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所以,無人超市不是洪水猛獸。它既有不可替代的東西和情感,也有自身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在線下零售中占有壹席之地,無人超市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新科技發現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