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羅布泊鹵水是什麽意思?

羅布泊鹵水是什麽意思?

作者是邪惡的

上世紀60年代,我國壹批肩負國家使命的人到新疆羅布泊從事R&D任務,在羅布泊成功實現“兩彈壹星”。從此,羅布泊在中國聲名鵲起。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很久以前羅布泊有許多綠洲。至少在300年前,羅布泊有許多湖泊,否則古人不會稱這個地方為“泊”。

但到了70年代,羅布泊逐漸幹涸,不到十年湖泊全部幹涸,這壹帶的生態環境進入了寸草不生的狀態。近十年來,人們發現羅布泊出現了壹些湖泊,而且這些湖泊的水和淺水中的水壹樣清澈,這讓人不禁好奇,為什麽幹涸已久的羅布泊會再次出現湖泊。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另有原因?

是什麽導致羅布泊幹涸?

經過科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導致羅布泊幹涸的原因有三個。首先,輸送到羅布泊的水汽越老,就越少。幾千年前,羅布泊有許多湖泊,這些湖泊的形成在壹定程度上依賴於從海洋中輸送來的水汽,如印度洋、中國東部沿海和北冰洋。但後來,這些海洋的氣候發生了變化,導致向內陸輸送的水汽減少。

另外,羅布泊是壹片低窪地,四周都是高山,把水汽擋在外面。長此以往,羅布泊地區的氣候變得非常幹燥。其次,人們不斷地將羅布泊的水轉移到其他地方,導致羅布泊的湖水儲量逐漸減少。羅布泊位於西北相對幹旱的地區。自古以來就生活在那裏的人們,要想發展農牧業,必須有穩定的水源,羅布泊就是其中之壹。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非常重視西部地區的農業生產和建設,因此投入巨資發展新疆農業。當時人們在發展農業的時候只知道利用現成的羅布泊,而沒有考慮到湖泊也幹涸了,於是不斷的轉移羅布泊的湖泊,直到羅布泊逐漸幹涸,人們才改變了想法。而且西部地區冰雪融化速度趕不上湖泊消失速度。

羅布泊的壹些湖泊依靠山上冰雪的融化來供水。而西部山區冰雪融化速度很慢,跟不上羅布泊湖泊蒸發和人類取水的量,逐漸導致大量湖泊幹涸。據史料記載,羅布泊幹涸始於上世紀60年代,始於塔裏木河下遊斷流。

直到1972年,羅布泊才在短短的12年變得完全幹涸。羅布泊的幹旱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大量草本植物枯萎死亡,就連被稱為“防沙衛士”的胡楊樹也死得體無完膚。羅布泊旁邊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乘勢而上”,以每年3-5米的速度不斷向羅布泊推進。最終,羅布泊變成了壹片貧瘠的沙漠,被外界稱為“死亡之海”。

為什麽已經幹涸多年的羅布泊出現了湖泊?

其實羅布泊的幹涸並不是近幾十年才發生的,這種現象從上世紀初甚至19世紀就開始了。據了解,上世紀初,有少數外國探險家專門聽到羅布泊這個名字,進入該地區進行探險。有壹半進去後就再也沒出來過,讓羅布泊籠罩在神秘之中。從此,羅布泊被稱為“死亡之海”,沒有經驗的人闖進去後幾乎很難走出來。

近十年來,羅布泊再次展現了它神秘的特質。人們發現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出現了壹些湖泊,這些湖泊看起來就像馬爾代夫的淺海壹樣美麗。這是怎麽回事?原來,羅家在羅布泊發現了豐富的鉀礦,隨後投入巨資開發鉀礦。也許妳會好奇,鉀礦和湖泊的出現有什麽關系?

他們之間有密切的關系。羅布泊地下鉀鹽礦以鹵水層的形式存在。為了從中提取鉀,必須先提取地下鉀鹵水。當時中國對鉀鹽的需求量比較大,但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長期依賴國外進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在發現羅布泊巨大的鉀鹽儲量後,國家決定大力開發那裏的鉀鹽礦。因為需要太多的鉀鹽,地下鹵水被源源不斷地抽出地面。

鹵水抽到地下後,就有問題了。羅布泊地區的土地滲透性很強,剛抽上來的鹵水很快就會滲透到土地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SDIC在鉀鹽礦區建立了壹個特殊的水庫,並用薄膜覆蓋水庫的土地,以防止鹽水再次滲入地下。這種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隨著大量鹵水被抽到低窪地區,羅布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人工湖。

鉀鹽是什麽?鉀鹽有什麽用?

鉀鹽是天然含鉀礦物的總稱,包括光鹵石、硫酸鎂和氯化鉀。壹般來說,鉀礦分布在地殼表層或幹燥的地下鹵水中,而且都是可溶的,純度很高。上個世紀,德國、俄羅斯、加拿大、西班牙等國都是世界上重要的鉀肥來源國。壹戰前,德國幾乎控制了全球鉀肥市場,但現在國際市場上超過四分之壹的鉀肥來自加拿大。

熟悉化學知識的朋友應該知道,鉀礦主要用於鉀化合物和鉀肥的工業生產,其中90%以上的鉀肥產品用於肥料,其余幾乎全部用於工業生產和制造業。據調查,35%的鉀鹽用於生產清洗劑,25%的鉀鹽以碳酸鹽和硝酸鹽的形式用於生產玻璃和陶瓷,20%的鉀鹽用於紡織和染色,13%的鉀鹽用於生產化學品,可見鉀鹽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如果說以上的用途和我們的關系不是很近的話,那麽我們每天吃的蔬菜水果的量都是因為鉀肥,鉀肥是我國農業的三大肥料之壹。實踐證明,鉀肥對大多數作物都能產生明顯的增產效果,其中氯化鉀適用於水稻、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硫酸鉀適用於甘蔗、葡萄、甜菜、茶葉等經濟作物。

羅布泊的鉀鹽是如何形成的?

地質學家們也很驚訝地發現,起初羅布泊有壹個鉀礦,後來經過分析得出羅布泊有壹個鉀礦的結論。第壹個原因是羅布泊在古代是塔裏木盆地的積水中心,為鉀鹽的聚集提供了極好的地理環境。發現自然界中含有鉀的礦物質有100多種,鉀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使其在巖漿、死水等流動液體中更穩定。

在古代,發源於昆侖山、天山、阿爾金山的河流最終匯入羅布泊地勢低窪處形成湖泊,這些流動的水中含有鉀離子,在湖泊中發生化學反應後沈積下來,逐漸形成鉀鹽。第二個原因是羅布泊的地形比較封閉,有助於鉀鹽聚集。地理上,羅布泊西部有塔克拉瑪幹沙漠,南部有庫木塔格沙漠,北部有庫魯克山,東部有三龍沙丘。

羅布泊雖然海拔780米左右,但和周圍的山相比,是壹片低窪地,被周圍的山包圍著,鉀鹽流入羅布泊後很難流出。第三個原因是羅布泊幹旱的氣候。羅布泊地處亞洲大陸內陸,遠離海洋,四面環山,使得海洋中的水汽無法到達,導致那裏長期氣候幹燥。

幹旱的氣候使地表淺水層和鹵水層中的水蒸發,從而在距地表約10米處沈澱出大量鉀鹽,這是壹個相對容易開采的位置。

大量開采鉀礦不會破壞羅布泊的地質結構嗎?

羅布泊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鉀鹽開采基地,至今仍有國家礦業部門在那裏作業。而且近年來,羅布泊的湖泊數量在增加,人工湖的面積也在擴大,這說明工人從地下抽取的鹵水層也在增加。看到這裏,估計很多人會擔心,如果不斷地從地下抽取鹵水,不會影響羅布泊的地質結構,導致地面塌陷嗎?

事實上,采礦活動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羅布泊的地質結構,但影響並不大,因為大自然有壹定的自我修復能力。當工人將地下的鹽水層抽到地面時,其他水平的液體將從高處流下,以填充鹽水層的空缺位置。當然,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負責人也表示,羅布泊鉀鹽礦的開采要適度,否則會直接破壞礦區的動態平衡。

如果開采過快,會加速鉀鹽礦的快速枯竭,最終成為“死礦”。死礦並不是說裏面的礦物都開采完了,而是開采不當導致礦區被破壞,無法繼續開采,造成的損失最大,所以我們在開采過程中需要特別註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