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們在春節期間愛吃從國外進口的腰果和開心果。小時候在老家杭州過年,但最愛吃的還是土特產山核桃和香榧。尤其是香榧,殼薄仁滿,脆鮮。邊玩邊吃,抓壹把放在口袋裏,真的是壹種享受。
浙江盛產這種幹果。宋代杭州太守蘇東坡壹定很難吃到這種香榧,在家鄉四川有“幹果皇後”之稱。蘇軾貶謫杭州,填了他老人家的嘴。不然他為什麽要寫壹首贊美香榧的詩:“好美好美,果實金黃。”雖然我從小就吃香榧,但從來沒見過它長在樹上是什麽樣子。年前去武夷山旅遊,聽說那裏有香榧樹。我請那裏自然保護區的同誌給我壹些建議。我們走在路上,他指著前面壹棵嫩綠的樹喊道:“那是香榧!””我急忙追上去,走到樹下,那位同誌抱歉地說:“哎呀,我看錯了。不是香榧,是紅豆杉。“紅豆杉也叫紅豆杉,和香榧都是裸子植物,屬於杉科,所以長得很像。紅豆杉是壹種淺根植物,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公認的瀕危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紅豆杉在自然條件下生長速度慢,再生能力差,長期以來世界上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國將其列為壹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聯合國明令禁止砍伐。
正好,我有個朋友是雕塑家,也是木雕收藏家。有壹年秋天,我陪他去參觀東陽的木雕博物館。那裏展示的傳統木雕工藝品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我覺得木雕用的材料比較硬,紋理比較細。不知道有沒有真的是香榧。原來這個地區是我國香榧的主產區。那天正好有個諸暨的農藝師來辦事,他當天要回喬峰。他主動熱情地邀請我們去著名的香榧之鄉喬峰看看。
當我們到達諸暨時,我們的主人帶我們沿著蜿蜒的小溪走上壹條山路。突然,我們發現遠處的山上,也就是我向往已久的香榧樹,有壹群穿著深綠色衣服的女孩在跳舞,圍繞著這個以盛產“喬峰香榧”而聞名的鐘家嶺小山村。這種看起來像橄欖的果實被樹枝覆蓋著,並且是彎曲的。深藍的葉子呈針狀,螺旋狀排列,非常精致;樹幹低矮,側枝伸出,樹冠像壹條展開的裙子。真的很像紅豆杉,遠遠的就能騙到人的眼睛。樹葉散發出壹種強烈的特殊氣味,這使得這個村子的莊稼避開了害蟲。這裏的孩子看起來都挺健康的,據說和經常吃香榧有關,因為香榧還是治療蛔蟲的良藥!
農藝師現場給我們介紹了關於香榧的常識:香榧和銀杏壹樣大多是雌雄異株,但也有少數不結果的植株是雄株。在方圓,通過風媒傳粉,壹只雄性香榧可以在十幾公裏的範圍內給雌性香榧授粉。授粉後,雌花逐漸發育成綠色的橄欖狀種子,成熟時變成紫色,但常被誤認為是果實和果皮,其實是假種皮;剝開假種皮,可以看到裏面薄薄的黃褐色木質假種皮,這就是市面上通常見到的香榧。外種皮裏還有壹層紫黑色的內種皮,緊貼著嫩白色的種仁。炒熟後的種子色澤金黃,酥脆可口,令食用者愛不釋手。剛才妳說樹上結滿了“果實”,要改成“種子”!現在樹上的香榧,去年初夏就開花授粉了。16個月後,才長到了現在。仔細看,它們旁邊,小如黃豆的,是香榧;明年要結香榧的隱花,現在也已經形成了,但是不太好看。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香榧“三代相會”的意思。
喬峰農民用紅豆杉嫁接繁育香榧,品質優良,發展迅速。過去,在極端“左”思潮下,林業管理曾被視為“資本主義的尾巴”,這裏的香榧樹幾乎被砍倒;改革開放後,又恢復到數萬畝。鐘家嶺因土壤和水適合香榧生長而以產量大、品質好而聞名。目前香榧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在西湖博覽會上還是搶手貨嗎?對於喬峰的農民來說,這不僅是“成熟的香榧”,也是壹條致富的好路子
香榧不僅耐粗放栽培,而且收益期長。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樹,還在結著累累碩果。正如人們所說,“百代香榧涼,千年香榧年年香。”香榧是優良的觀賞樹種,枝葉搖曳,四季常青,能吸收硫化物。主人把我們送回諸暨,或者下山,順流而下。壹路上風景很美,問了才知道是朱羅山和若葉河。不禁想起李白那句“Xi石過溪,照雲海”的贊美。這就是範蠡博士發現浣紗之美的地方!我提議去浣紗閣休息壹下。“浣紗古石今猶存”,高兩米,刻有“浣紗”二字,據說是王羲之所寫。我笑著問:“妳們諸暨人都喜歡香榧嗎?曾經品嘗過諸暨著名農業科學家金善寶先生,他已經100多歲了。那麽,壹定也愛吃他家鄉的香榧。這個‘幹果皇後’可能有長壽美容的作用!”農藝師還幽默地說:“請妳給我們‘香榧’做個廣告好嗎?”
——摘自2004年5月28日《浙江日報》電子版,作者李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