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鄂溫克族歷史上的鄂溫克族人名簡介

鄂溫克族歷史上的鄂溫克族人名簡介

鄂溫克族因為歷史上居住的地區不同,所以名字也不壹樣。上世紀50年代初,居住在鄂溫克族自治旗、阿榮旗、紮蘭屯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訥河市的鄂溫克族人稱“索倫”。居住在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和四逆谷的鄂溫克族稱為通古斯卡。生活在根河市奧盧古雅的鄂溫克族稱為雅庫特人。但不同地區的鄂溫克族自稱鄂溫克族,是統壹的鄂溫克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8年3月,黨和政府根據各地鄂溫克族的意願,決定將原來的“索倫”、“通古斯”、“雅庫特”改為鄂溫克族。

關於鄂溫克族的族源問題,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壹種認為鄂溫克族起源於東部貝加爾湖沿岸和城市北端;另壹種觀點認為,鄂溫克族起源於烏蘇裏江流域七部之壹的安珠遺跡。

17世紀中葉,鄂溫克族生活在黑龍江中下遊和貝加爾湖沿岸地區。據歷史學家考證,當時的鄂溫克族分為三個分支:壹個是居住在貝加爾湖東北部勒拿河支流魯韋河和維迪姆河沿岸的鄂溫克族,有12個大部落,稱為“卡姆尼堪”或“索倫布布”。

他們在18世紀早期移居到爾貢河,是雅庫特人的祖先。第二個群體是居住在貝加爾湖以東赤塔河和什勒卡河的鄂溫克族。他們被稱為“納米亞爾”部落或“納米埃塔”,在* *有15個部落。他們是後來被稱為通古斯人的人的祖先。第三個“索倫部”,數量最多,居住在黑龍江中下遊,從石勒卡河到北京七裏河,是索倫人的祖先。

明末清初,鄂溫克族與後金政權接觸較多。為了鞏固大後方,實現南下中原的戰略目標,後金統治者從1639年到1643年發動了三次征服索倫的戰爭。索倫省的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在首領博木茂物的領導下,展開了反對他們的鬥爭,但最終都以戰勝強者而失敗。

18世紀40年代,俄羅斯侵略者開始入侵黑龍江流域。鄂溫克族與其他民族英勇作戰,沈重打擊了入侵者。鄂溫克族戰士參加了清軍抗擊俄羅斯侵略者的戰鬥,如呼瑪河口、上尖黑、古法灘村等。

在1685至1686的甲紮戰爭中,鄂溫克族不僅參加了戰鬥,而且偵察敵情,承擔了軍需、糧食供應和郵政運輸的任務,為收復甲紮做出了貢獻。在清軍和各族人民的抵抗下,取得了反侵略的勝利。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這壹時期,鄂溫克族從黑龍江中下遊北岸遷徙到嫩江、那木、諾敏、艾倫、銀河、鴨綠江和季芹流域,即布塔地區。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將布塔的鄂溫克族分為五個阿壩,有***69名助兵。

另外,達斡爾族有三個紮蘭,居住在其中的鄂溫克族就屬於這三個紮蘭的管轄範圍。在此基礎上,後來又編了布塔八旗。納入八旗的鄂溫克族官兵的任務是巡邏邊境,守衛邊境的克倫族,通過哨所。

鄂溫克族士兵被清政府頻繁調往愛輝、呼倫貝爾、伊犁、新疆等地,為抵禦外敵入侵、平定地方叛亂、維護祖國統壹做出了貢獻。由於連年戰亂,很多鄂溫克族戰士流血犧牲在戰場上,饑荒導致鄂溫克族人口銳減,貧困加劇。

1931九壹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中國東北。面對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鄂溫克族人民英勇鬥爭。他們加入抗日聯軍,擔任抗日聯軍的向導,運送糧食,照顧傷員,以各種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

抗日戰爭勝利後,年輕的鄂溫克族知識分子積極參加革命,全國人民加入了中國* * *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他們還參加了遼沈戰役和西南解放,與祖國各族人民壹起迎來了中國人民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以來,鄂溫克族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組織專門調查人員深入鄂溫克族聚居的地方,對鄂溫克族進行社會歷史調查。

在歷史、經濟社會形態、風俗習慣等方面取得了系統的成就。十壹屆三中全會後,鄂溫克族研究進入繁榮期。

各族專家學者在已有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課題,發表了大量科研成果。鄂溫克族專家學者在鄂溫克族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