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杯雞
三杯雞是江西當地的傳統名菜,據說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因煮飯時無湯,只用壹杯米酒,壹杯豬油,壹杯醬油,故名。這道菜通常是用三黃雞和其他配料做成的。煮熟後,肉香、甜鹹、鹹鮮,口感柔韌有嚼勁。
三杯雞起源於江西省,後來流傳到臺灣省省,成為臺灣美食的代表菜。其中寧都三北雞、南昌三北雞、萬載三北雞在江西省比較有名,具有代表性。
2.看著有四顆星星的月亮
四星賞月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的壹道地方傳統菜肴。屬於贛南客家菜,俗稱“興國粉籠床”。是毛澤東率紅四方面軍於1929年4月轉戰贛南時專門命名的客家菜,也有“天下第壹菜”的美譽。
這道菜具有“鮮、辣、爽”的特點,被列入“十大幹菜”。四星滿月具有色澤金紅、香味幹軟、魚肉嫩滑、鮮香麻辣的風味特點。
3.南昌瓦罐湯
瓦罐湯又稱民間瓦罐湯,是民間傳統的煨湯方法,是江西菜系的代表。《魯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為基,水為始,五味三料,九沸九變,方為最鮮美”。幾千年的歷史記載和沈澱使它獨壹無二。
瓦罐湯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壹種極具風味的地方小吃。今天的瓦罐湯在江西南昌很有名。
4.面粉蒸肉
粉蒸肉是江西的壹道名菜,屬於贛菜系列。將豬肉洗凈切成厚度小於1 cm的塊,放入盆中,用鹽、黃酒、醬油、糖、甜面醬、蔥花、姜絲、五香粉、香油拌勻備用。
大米洗凈,小火炒至微黃,搟成粗粒米粉。將米線倒入豬肉鍋中,加少許水使米線濕潤,使每壹塊肉都能裹上厚厚的米線,皮朝下,壹根壹根放入碗中,入蒸籠蒸熟,取出後扣在盤中。
5.幹辣椒炒肉
幹辣椒炒肉是饒幫菜的壹種,是江西省上饒市余幹縣的名菜,“十大贛菜”之壹。用余幹辣椒炒肉用的辣椒是余幹縣當地的特產辣椒——余幹楓香辣。
幹辣椒炒肉具有“辣口不辣心,皮薄肉厚”的特點,是江西大街小巷的飯店、酒店都能吃到的美味。
6、皮膚熱
燙皮,又名粉條,又名鐵板幹(燙片、刀削皮、辣皮、麻辣),是江西省贛州市靖安縣、宜春市贛南壹帶客家人特有風味的特色小吃。屬於當地客家特色食品,以大米為原料,經浸泡、研磨、蒸制而成。
客家燙皮是天然綠色產品,成品呈片狀,色澤鮮艷,香、脆、脆的口感。方法是將大米磨成圓形簸箕蒸半透明的米粉片,精選大米,用石磨研磨,大火蒸熟。成品呈片狀,入口酥脆,冷藏靈活,風味獨特。燙皮入選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中國十大小吃”名單。
7、藜蒿炒臘肉
藜蒿炒臘肉是江西特色名菜,是十大贛菜之壹。其主要成分藜蒿,主要產於鄱陽湖沿岸。藜蒿本身就是鄱陽湖中壹種普通的水生植物。這道菜最早是由生活在鄱陽湖邊的漁民發明的。因其烹飪後有壹種特殊的水生植物香味,逐漸流傳到南昌人的餐桌上,成為南昌名菜。
鹹軟的臘肉越來越襯著藜蒿特有的香氣。藜蒿像壹條綠色的絲帶,在淺綠中熠熠生輝,臘肉呈金紅色略帶白色,黃綠相間,讓人食欲大增。
8.鄱陽湖肥魚頭
鄱湖肥魚頭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傳統名菜,屬於贛菜潯陽菜。因為麻辣微酸,嫩滑可口,營養豐富,而且主料肥美的魚頭產於中國第壹大淡水湖、江西人的母親湖鄱陽湖,因其極其濃郁的江西風味而位列江西十大菜系之首。
9.永和豆腐
永和豆腐是江西吉安縣何勇鎮的壹道特色菜。因其細膩、誠信、順滑、靈活等優點,被列為“十大幹菜”之壹。南宋時期,文天祥起兵反袁,帶兵過與家鄉壹水之隔的鎮時,糧草匱乏,士氣低落。
永和人用當地的豆腐湯安慰軍隊。文天祥嘗了嘗,連連稱贊。部隊吃了豆腐湯,大受鼓舞,繼續以高昂的鬥誌投入到抗擊袁的戰鬥中。民族英雄文天祥為國捐軀後,永和人把他嘗過的豆腐命名為“永和豆腐”,以紀念他。
10,安源三鮮粉
安遠三仙粉是贛南著名的特色小吃。它以安源而聞名。既是粉,又是客家話,說“幹粉”。唐宋以來就有叫法和吃法。2010安源三仙粉被評為江西最有特色最有名的小吃。它的悠久歷史反映了客家,它越來越受歡迎和尊重。
相傳,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因安遠的九龍茶而受人景仰,唐伯虎稱贊這種米粉香、嫩、滑,取名“三仙粉”。至今,“安遠三仙粉”流傳各地,流傳至今。安遠三鮮粉成功入選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中國十大名小吃”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