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沙。鯽魚卵的孵化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通風。如果沙太粗(粒徑大於1mm),雖然與卵接觸的沙環境通風良好,但其保水性差,不能長時間保持沙的適當濕度,影響孵化率。如果沙子太細(粒徑小於0.1 mm),很容易板結,即使其保水性很好,也會導致卵窒息而死。選擇粒徑在0.5~0.6毫米的沙子最為理想。
2.消毒。將挑選好的沙子放入盆中,加入清水攪拌,倒出泥水,如此反復多次,沖掉沙子中的泥土。將凈化後的沙子倒入20 mg/kg漂白粉的溶液中浸泡2天進行消毒。濾出沙子,用涼開水沖洗除去所含藥物,曬幹備用。也可以鋪上幹凈的沙子,暴曬2~3天後再用。孵化用的松木、杉木箱也要清洗消毒。
3.打包。將沙子用冷開水攪拌均勻至合適的含水量,裝箱。鯽魚卵對低濕度的抵抗力較強,對高濕度的抵抗力較弱。砂的含水量應為5% ~ 65438±05%。超過25%的話,卵容易死;如果低於3%,雞蛋中的水分容易蒸發,影響發育。如果把調整好的沙子握在手裏,沙子自然落地後就會散開,甚至握成壹團,稍微放開壹點,證明濕度適宜。否則,必須重新調整。
裝滿沙子的木盒可大可小,深度35厘米,排好蛋後沙深20厘米。
4.選雞蛋。在產卵沙床中選卵時,要在強光下檢查甲魚卵的受精情況。如果雞蛋的壹端(該端稱為動物極)有壹個白色的圓圈,說明已經受精。如果沒有施肥,就要放回沙床裏,原地不動。24小時後會出現壹個白圈,然後會被歸類為受精卵進行孵化,否則應該被拒絕。
5.排卵。精心挑選的受精卵放在盒子裏的沙面上,極面朝上,每個卵用壹個手指分開。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排卵也可以增加到2層,但大多排出1層,便於管理。
排列好雞蛋後,在雞蛋上蓋壹層調好濕度的沙子,厚度高出雞蛋表面2~3厘米,刮平。
排卵要註意:①動物必須面朝上,否則會影響胚胎發育或甲魚無法順利鉆出;
②不同時間分批擺放的雞蛋應分別標記,便於觀察和管理;
(3)由於盒子沿四周幹燥,排卵時不宜太靠近側面。
6.註意保暖。孵化期最適砂溫為30℃左右。25℃以下,胚胎發育緩慢;在38℃~40℃,胚胎會在幾個小時內死亡。為了保持最佳溫度,夏季氣溫高,需要通風降溫;氣溫低的時候,關好門窗保暖。
在江南地區,甲魚在6-8月產卵,7月為高峰期。這期間室內溫度不會高達35℃或低於24℃,適合卵的人工孵化。
7.保濕。也就是說,在整個孵化期內,保持砂層的濕度在5%~15%。在炎熱晴朗的日子裏,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如果沙子還是濕的,就沒必要灑水了。如果雞蛋附近的沙子是幹的,甚至是白色的,可以用手將涼開水均勻地灑在沙面上。幾分鐘後,拌沙的時候,特別註意不要震動下面的雞蛋,以免影響胚胎發育。
8.從殼裏出來。30℃左右,排卵後5~8天植物極(與動物極相對)呈粉紅色,20~25天植物極呈紅黑色,此時幼龜已形成;26 ~ 30天,植株中可見微黑的胚;33天後,整個蛋變白,動植物兩極無法分辨。所以蛋的外觀基本可以預測幼龜的孵化時間。孵化35天後,將壹個大的平底容器埋入木箱內的沙子中,容器內放入2厘米厚的細沙,水位高出細沙表面約5厘米。幼龜破殼而出後,由於其天生的親水性,會爬進容器中休息。如果幼龜出殼後找不到水,就會被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