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
同濟大學同濟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
姚雲
同濟大學同濟醫院營養科
我們都知道早餐的重要性。壹天之計在於晨,壹天營養的關鍵在於早餐。
但是,吃早餐也可能走入誤區。
有人認為,早上五六點起床後立即吃早餐,可以補充身體所需,更有利於吸收。
但實際上,吃得太早不僅有害健康,還可能壹不小心傷及胃腸道(會幹擾胃腸道的休息,打亂胃腸道的蠕動節律)。
起床後最好先喝壹杯水,以補充睡眠時消耗的水分,運動20到30分鐘後再吃早餐比較合適。
吃早餐的最佳時間是早上6點。
如果在9點以後吃早餐,會導致沒有食欲,午餐胃口不好。但是,即使過了9點,也要吃早餐,因為也可以補充營養,但是吸收比較差。
上班族經常邊走邊吃早餐。事實上,這樣吃是有健康風險的。
解決路上吃早餐容易吃到空氣中的灰塵、微生物和有害物質,不僅不衛生,還會影響健康。
另外,走路的頻率和幅度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導致長期消化不良。
狼吞虎咽地吃早餐會增加胃腸道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而且大腦會因為短時間內沒有接收到“吃飽”的信息而“沈迷”於進食,從而導致暴飲暴食、肥胖。
吃早餐時要細嚼慢咽,壹頓飯的時間長度在20分鐘左右。
除了吃,還要保證足夠的熱量和營養,遵循營養均衡的原則。早餐攝入的熱量和營養素應占全天的30%左右。
早餐應包括的食物種類和重量(根據性別、體力活動等增減。)如下。
谷類食品
如粥、面、饅頭、面包等。,大米或面粉的生重應控制在50 100g。
動物性食品
如肉和魚(2550g)、雞蛋(半至1)、乳制品(約200ml)等。
豆類及其產品
如豆漿(約200 ml)、豆腐、香櫞幹(約25 g)等。
蔬菜和水果
比如各種少油的蔬菜或水果(約100g)。
原始堅果
如核桃、花生、開心果(約10g)。
烹飪方法宜蒸、煮、燉等。,不要使用煎、炸、烤、熏等不健康的烹調方法。註意控制油鹽,以清淡為主。
《中國居民早餐飲食調查報告》顯示,35%的受訪者每天都不能吃早餐。
脂肪
經過壹夜的休息,早上人的腸胃是空的,如果不吃早餐,中午可能會因為過度饑餓而暴飲暴食。長此以往,他們的身體會變胖。
同時,禁食會降低血液中的糖分及其基礎代謝率。食物壹旦攝入體內,就會加倍吸收和儲存,增加體重增加的概率。
易患慢性腸胃炎
如果不吃早餐,中午很容易吃多,長期的飲食不規律必然傷害胃腸道,導致慢性腸胃炎。
易患膽結石
空腹時體內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特別高。
早餐正常的情況下,膽囊收縮,膽固醇隨膽汁排出體外。如果不吃早餐,膽囊不收縮,時間長了容易產生膽結石。
容易便秘
壹般三餐的時間和量都是相對固定的。這種情況下,胃腸道會形成規律的排便。
但如果不吃早餐,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影響排便,便秘也會隨之而來。
而且長期便秘,容易導致毒素堆積,皮膚惡化等等。
影響智力
經常不吃早餐會造成營養攝入不足、血糖降低、頭暈、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疲勞、全身無力等癥狀,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智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