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風門:位於第二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適應癥為感冒、咳嗽、發熱、頭痛、胸背痛。
3?舒菲: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主治:咳嗽、哮喘、吐血、潮熱、盜汗、鼻塞等癥。
4?曲池:肘關節成直角時,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為曲池穴。主治:咽喉腫痛、發熱、牙痛、目赤等癥。
5?合谷:位於手背第壹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間,大約在第二掌骨的中點。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癥。6?外關:它位於手腕背橫紋上方2英寸處,在橈骨和尺骨之間。主治:發熱、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
7?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眼角之間的凹陷處,向後約1英寸。適應癥:頭痛、眼疾等疾病。
8?天突:位於胸骨上窩中央。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痛等疾病。
9?中伏:位於胸壁上方,前中線旁開6寸口,與第壹肋間平齊。主治:咳嗽、哮喘、肺滿、胸痛、肩背痛。
10?紅龍:位於外側踝與外側膝眼連線的中點。主治:頭痛、頭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等癥。
11?Chizawa:位於肘橫紋,二頭肌腱徑向邊緣。主治:咳嗽、哮喘、咯血、胸悶、咽痛、驚風、嘔吐、腹瀉。
12?中脘:臍上4寸。主治胃痛、嘔吐、吞酸、腹脹、腹瀉、黃疸等癥。
13?足三裏:位於外側膝下3寸,脛骨前脊外側壹橫指。適應癥包括胃痛、嘔吐、膈嗆、腹脹、腹瀉、痢疾和便秘。
14?舒天:位於臍旁2英寸處。主治:腹脹、腸鳴、臍周疼痛、便秘、腹瀉、痢疾等癥。
15?內關:位於腕橫紋上方2寸處,掌長肌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胃痛、嘔吐、發熱、半身不遂、失眠、頭暈、偏頭痛等癥。
16?心俞:位於第五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主治:心痛、驚悸、咳嗽、失眠、健忘、盜汗等癥。
17?腎俞: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側開1.5寸。主治耳鳴、耳聾、腰痛、遺尿、遺精、陽痿等癥。
18?脾俞:位於第十壹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適應癥包括腹脹、黃疸、嘔吐、腹瀉、痢疾、便血、水腫、腰酸背痛等疾病。
19?三陰交:位於內踝高點上方3寸,脛骨內側後緣。主治腸鳴、腹脹、腹瀉、月經不調、失眠。
20?安眠:位於壹峰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主治:失眠、頭暈、頭痛、心悸、癲狂等癥。
21?肝俞:位於第九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主治:黃疸、脅痛、嘔血、目赤、頭暈、腰酸等癥。
22?環跳:位於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和內2/3交界處。主治:下肢癱瘓、腰痛等疾病。
23?支撐:位於臀部橫條紋的中央。腰痛及其他疾病的適應癥。
24?陰門:位於承府穴與委中穴連線上,承府穴下6寸。主治:腰痛、下肢癱瘓等疾病。
25?中心:位於腘骨橫紋的中心。主治:腰痛、下肢癱瘓、腹痛、吐瀉、排尿困難、遺尿等癥。
26?成山:位於腓腸肌腹側肌之間的凹陷頂部。主治:急性腰腿疼痛、便秘等癥。
27?吊鐘:位於外側腳踝高點上方3英寸,腓骨後緣。主治:下肢痿軟麻木,胸脅脹痛,咽喉腫痛等癥。
28?石豐:位於大腿外側正中,腘靜脈水平線上7寸處。適應癥:下肢癱瘓、全身瘙癢、腳氣等疾病。
29?肩部骨骺:位於肩峰下方,上臂外展,位於肩部骨骺(余音)點後約壹英寸的凹陷處。適應癥:肩臂攣縮、癱瘓等疾病。
30?陽陵泉:位於腓骨小頭下方的凹陷處。主治:下肢癱瘓、脅痛、嘔吐等癥。
31?體柱: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哮喘、強烈背痛等疾病。
32?腰陽關: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癱瘓、遺精、陽痿等癥。
33?肩中書: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2寸。主治:咳嗽、哮喘、肩背痛。
34?天宗:位於肩胛骨下窩中央。主治:肩胛疼痛、哮喘、乳癰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