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心菜是壹種兩年生植物。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第壹年形成葉球,完成營養生長。冬季低溫春化後,在次年春季的長日照中開花結果,完成從播種到收獲種子的生長發育過程(圖10-13),可分為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
圖10-13甘藍生長周期示意圖。
1.小苗越冬。大苗越冬(低溫下花芽分化)3。未成熟抽薹(高溫長日照)4。擰緊球5。側芽結瘤(低溫長日照)6。開花(高溫長日照)(引自《巖石間的程健》,1976)
1.營養生長期
(1)發芽期從播種到第壹對基部真葉,形成與子葉垂直的十字時為發芽期。發芽期的長短隨季節而變化。夏秋季需要8 ~ 15~20d,冬春季需要15~20d。
(2)苗期是從第壹片真葉發育到第壹片葉環形成並達到叢生。壹般早熟品種長5葉,中晚熟品種長8葉,夏秋需25-30天,冬春需40-60天。
(3)蓮座期從第二葉環出現到第三葉環形成,是球開始結球的蓮座期。所需天數因品種而異,壹般早熟品種25天,中晚熟品種35 ~ 40天。
(4)結瘤期為心葉至球形葉。根據品種不同,早熟品種需要25 ~ 30天,中晚熟品種需要35 ~ 45天。
2.生殖生長期
(1)北方從播種到花莖生長,抽薹期約20 ~ 25天。
(2)花期從開始到結束。根據品種不同,花期也不同,壹般為25 ~ 50天。
(3)結莢期從花枯萎到豆莢黃熟約40-50天。
(2)環境條件要求
1.溫度
白菜喜歡溫和寒冷的氣候,但對寒冷和高溫有壹定的耐受力。壹般在15 ~ 25℃最適合生長。各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也有壹些差異。如種子在2 ~ 3℃可緩慢萌發,但萌發的最適溫度為18 ~ 20℃,蓮座葉在7 ~ 25℃即可生長,葉球在5 ~ 10℃的低溫下仍可緩慢生長,最適結果期為15 ~ 20℃。
幼苗的耐寒性隨著苗齡的增加而增加。新出土的幼苗耐寒力弱。長6 ~ 8片葉的壯苗能耐受-1 ~-2℃的長期低溫和-3 ~-5℃的短期低溫,低溫鍛煉的幼苗能耐受-8℃甚至-12℃的極短期低溫。成熟鱗莖的耐寒性因品種而異。早熟品種可耐-3 ~-5℃的短期低溫,中晚熟品種可耐-5 ~-8℃的短期低溫。抽薹開花期,抗寒性很弱,10℃以下的低溫影響正常授粉結實,抽薹遇到-1 ~-3℃的低溫就會受凍。
不同生育期對高溫的適應性不同,在幼苗和蓮座葉形成期對25 ~ 30℃的高溫適應性較強。進入結瘤階段需要溫和寒冷的氣候。高溫會阻礙結瘤過程,如高溫幹旱會造成外葉焦枯,葉片疏松,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甚至散葉。開花期間如遇連續數日30℃以上高溫,將對開花、授粉、結實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步:水分
白菜根系淺,外葉大,水分蒸發多。所以要求在濕養條件下生長,壹般在80% ~ 90%的空氣濕度和70% ~ 80%的土壤濕度下生長良好。其中對土壤水分要求特別嚴格,如空氣幹燥,土壤水分不足,會造成生長緩慢,延緩核心。卷心菜不耐澇。如果雨水太多,土壤排水不良,根系往往會因漬水而變褐死亡。
燈光
卷心菜喜歡光。在度過春化階段之前,充足的日照有利於其生長,對光照強度的適應性廣。光飽和點為1441.0μmol/(m2s),光補償點為47.0μmol/(m2s)。所以在陰雨天多光照弱的南方和光照強的北方都能正常生長。在適當的溫度下,長時間的日照可以促進春化後種子的抽薹和開花。
4.土壤和營養
白菜對土壤適應性強,從沙壤土到粘壤土都可以種植。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pH 5.5 ~ 5.6)中生長良好。但在酸度過高的土壤中表現不佳,容易發生根腫病等病害。卷心菜可以忍受壹定程度的鹽度和堿度。據山西省農科院調查,在含鹽量為0.75% ~ 1.2%的鹽漬土中也能正常生長結球。白菜是喜肥耐肥作物,苗期和團棵期需氮較多,其次是磷和鉀。結瘤開始後,所需的磷和鉀的量相對增加。氮素需求在團棵期達到高峰,磷素需求在抽穗期達到高峰。甘藍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磷、鉀比例為3: 1: 4。除氮、磷、鉀外,還需要其他無機元素。當鈣缺乏或不能被吸收時,特別是生長點附近的葉片會引起葉緣枯萎或葉球燒心病。鎂、硼、錳、鉬、鐵等微量元素需求量小,但壹旦缺乏,也會引起各種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