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常用補藥,滋陰清熱生,滋補肝腎熟!但是不要和這三個白人壹起吃

常用補藥,滋陰清熱生,滋補肝腎熟!但是不要和這三個白人壹起吃

滋補藥物

六味地黃丸不能和三種白色食物壹起吃,否則相當於浪費。人參,中國最熟悉的補品,卻沒有被大多數人正確使用。

人參是大補元氣的“百草之王”,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其味甘微苦,微寒。能補益五臟,安神定誌,平心靜氣,祛邪明目,怡情益心,長期服用能延年益壽。

雖然人參是人們最熟悉的壹種補品,但對它的使用卻有很多誤解。

曬幹的人參

1,適用於壹切虛癥,如氣短乏力,精神萎靡,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等。因虛,人參有作用。

2.適用於糖尿病、肝炎、腎炎等慢性病患者。

3.氣虛體質的人。

紅參

1,對於陽虛體質,四肢冰冷,經常出汗的人,效果會更顯著。

2.身體虛弱,久病不愈,身體瘦弱的人。手術後或大病後康復的患者,可以通過紅參補血。

3.氣適用於心腦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患者、中風患者、各種慢性病患者,但要遵醫囑使用。

張老總結:體寒的人適合用紅參,體熱的人適合用生參。

01幹參片的使用建議

1.燉人參湯

2.服用人參片:將曬幹的人參切成薄片,密封保存。每次可服用2~5片,每日用量壹般不超過9克。

3.用開水泡著喝:可以直接在水裏喝,也可以用枸杞、菊花等茶葉沖服。浸泡時註意蓋好蓋子,防止人參氣味揮發。

4.研磨,裝入膠囊,每日1~3克起,最多6克。

紅參飲片的使用建議

1.咀嚼:切成薄片,咀嚼。

2.泡茶:將紅參切成薄片,用開水沖泡,加蓋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喝完後續水,可以沖泡到顏色變淺。也可以泡紅參片後直接吃。

3.燉:紅參切片可以和雞肉、肉、魚壹起燉。

4.紅參用量:3-9克

地黃是普通人常用的滋補品。它的鮮味又苦又冷。加工成地黃後,其味甘溫,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是地黃。

鮮地黃:性寒,血清涼,熱熱,用於發熱傷陰,吐血,鼻衄,舌紅,煩渴,皮疹等癥。

生地:性寒涼,生津養陰,養陰生津,治發熱,陰虛內熱,骨蒸勞損。

地黃:性溫,味甘,滋陰補腎,常用於老年人滋補肝腎的復方中。

地黃(酒蒸):“酒炒地黃者,必有經脈郁結,而後可”——張景嶽

地黃加砂仁:“地黃加砂仁壹定要滿,然後才可以”——張景嶽

地黃加生姜:“生姜汁炒地黃者,會有中度感冒嘔吐,然後便可”——張景嶽

兩位專家推薦了三種由地黃飲片制成的養生藥膳。

1鮮地黃汁飲料

材料:鮮地黃(15-30g),冰糖適量。

做法:將鮮地黃洗凈,榨汁,加入冰糖,溶解拌勻。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發熱、血熱嘔吐、肺結核咯血等。

2盛迪黃片傣茶

材料:盛迪片12-15g,陳皮12-15g。

做法:取生地黃片、陳皮切絲,略煮,然後用熱水泡,不喝茶。

功效:滋陰清熱,滋陰生津,適用於舌紅無苔,陰虛發熱,骨蒸勞,內熱止渴的人群。

生地黃的服用禁忌:無論是鮮地黃還是生地黃片,都屬於寒性。脾虛泄瀉、胃虛少食者不宜使用。

3當歸、枸杞、地黃粥

材料:當歸20g,熟地黃15g,枸杞子12g,山藥15g,糯米50g,冰糖適量。

做法:將熟地黃、當歸用紗布包好,將紗布袋、山藥、枸杞子、糯米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粥熟,取出藥袋加入冰糖繼續煮至飯熟爛。

註意:咳嗽發黃、腹脹者不宜食用。

地黃補腎,山藥補脾,當歸補血,枸杞子補肝腎,糯米補脾胃,冰糖和胃,所以這碗粥不僅補脾胃,還補肝腎。

熟地黃服用禁忌:外感傷寒者不宜服用,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

這三種白色食物都不適合和熟地黃壹起使用。

三白:白蘿蔔,蔥,蔥。

因為這三白都是辛行氣的,而地黃是滋陰的,行氣的力量會破壞滋陰補益的力量。因此,專家提醒,在服用六味地黃丸的過程中,最好不要同時食用這三種白。

大黃又被稱為“藥中將軍”。有壹種經典的中成藥叫清寧片,用的是炮制後的熟大黃。適用於體質虛弱、便秘的中老年人。可用於經驗性治療,既能清熱祛邪,又能舒筋而不傷元氣。

蒸大黃

先將洗凈的生大黃片放入燉鍋中,加入壹定量的黃酒拌勻,再放入蒸鍋中蒸28-30小時。當切片顏色由金黃色變為黑色時,生大黃向熟大黃的轉化就完成了。

生大黃:瀉下作用強,見效快,來勢猛。

熟大黃:瀉下作用減輕,瀉下時腹痛減輕,活血化瘀作用增強。

酒大黃:通便作用減緩,活血作用增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醋大黃:能調理肝病,治療七情內傷,同時還能瀉熱化瘀。

大黃炭:瀉下作用減弱,收斂作用增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

不適合使用大黃的人群: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孕婦、經期婦女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