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文化
黑魚,俗稱黑魚和才子魚,是壹種底部兇猛的魚。喜歡生活在水草密集、淤泥較多的水中,對水質、水溫、溶解氧、pH值等適應性強。,冬季潛入淤泥中越冬。
壹、黑魚的生物學特性
黑魚頭部尖扁,嘴大,體略扁圓柱形。全身有不規則的黑色花紋,鰭有黑白花紋,尾鰭圓形。黑魚是壹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在其體長3厘米之前,主要以橈足類、枝角類和搖蚊幼蟲為食。體長3 ~ 8厘米時,主要以水生昆蟲、蝦和小型野生魚類為食,成體階段以各種魚類為食。
黑魚的生長速度比較快。壹般在長江中下遊食物條件較好的湖泊,1歲魚體重可達200克左右,二歲魚可達500克左右,三歲魚可達800克以上。2 ~ 3歲生長最快。但是在食物條件差的水域,生長也很慢。
黑魚的性成熟年齡壹般為2歲,體重在500克以上。受孕卵數約為1000 ~ 20000。產卵期為4-8月,視各地水溫條件差異而定。溫度適宜時(6月中旬),產卵壹般能達到高峰,往往壹次就空了。比如水溫低的地區,也可以分批下蛋。產卵場壹般位於水草茂盛,水底淤泥較多的地方。產卵前,雌、雄親魚* * *采集樹葉、水草等,構築橢圓形卵巢。產卵多在天氣晴朗溫暖、環境安靜的清晨或傍晚進行。產卵和體外受精後,可以看到珠粒中分離的金蛋漂浮在魚巢上。魚巢下有壹對對雌雄魚。這種保護黑魚後代的行為從產卵開始壹直持續到幼魚獨立生活(體長約10 mm)。人們經常利用烏鱧的這種幼魚保護特性,在發現烏鱧卵的草叢中捕捉它的親魚。黑魚卵是大油球的浮卵,可以浮在流水中,也可以浮在靜水中。孵化後的幼蟲為黑色,靠油球的浮力懸浮在水面上,側躺著,靠分泌粘液集群棲息。卵和剛孵出的幼體存活率低,因為它們懸浮在水面上,容易被其他魚和青蛙吞食。
第二,黑魚的人工繁殖
烏鱧在自然水中的繁殖期為4-8月。人工養殖中,催產時間因不同地區水溫不同而異,長江流域壹般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選擇產卵親魚的標準是:兩冬齡、體長30厘米左右的成熟親魚。目前鯉魚體內主要有腦垂體和促性腺激素。每公斤雌性親魚有4個腦垂體(約8毫克),每公斤體重激素800 ~ 1200國際單位。可以使用壹次或兩次註射,也可以混合使用兩種催產素。雄親魚劑量減半。從世界各地生產單位的試驗結果來看,魚腦垂體的效果好於激素,兩針的效果好於1針。但也有引產失敗的,大多是因為黑魚雌性親魚性腺發育不良。因此,選擇性腺發育良好的親魚是提高烏鱧人工產卵率的關鍵。
根據各地的經驗,註射催產素後,放1到池子裏給黑魚產卵比較好。如果產卵池裏放壹對以上的親魚,雄魚會因為爭奪雌魚而受傷。如果雄魚被咬,會影響其精子輸出,降低卵子受精率。配對的親魚放入產卵池後,應立即遮光,以免親魚跳躍時頭部受傷。還有壹點需要註意的是,註射的次數是根據雌魚的產卵情況決定的。因為烏鱧的卵是壹次性批量生產的,如果1 ~ 2次註射後仍有產卵或產卵親魚,可以再註射壹次,20小時左右基本可以達到產卵。但越往後,受精率越低。壹般小規模生產,可以使用規格為10× 5× 0.8m的小型水泥培養箱。在培養箱上搭壹個遮蔭棚,避免陽光直射。產卵前24小時用0.07 mg/L的孔雀石綠溶液對池塘水進行消毒(用藥後池塘看不到明顯的藍色),產卵後離膜前再塗兩次孔雀石綠,防止水發黴。將魚卵從產卵池轉移到孵化池時,不宜直接用網捕撈,而要用魚盤盛水取出,以防破碎。水溫25℃左右時,40小時左右即可孵化。
孵化烏鱧魚苗的培育是人工繁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孵化後,應及時取出剩余的蛋膜,防止腐爛的蛋膜汙染水質。魚苗的投餵在孵化後第六天卵黃囊消失時開始,所以最好投餵人工養殖的水蚤。
第三,成魚養殖
1.烏鱧和鯉魚混養
鯉魚塘混養烏鱧主要是為了清除魚塘中的野生雜魚。每公頃水面上可放養450 ~ 600條體長小於10 cm的烏鱧。放養時鯉魚要比黑魚長,以免被黑魚捕食。泥塘不需要專門餵黑魚飼料。
2.“家養魚”池中的混合養殖
以養四大家魚為主的魚塘,每公頃混養450 ~ 750條,體長不到家養魚的50%。
3.羅非魚混合養殖
與羅非魚混養時,池塘四周應設置1.5米高的竹圍欄或尼龍網簾,防止魚逃跑。在水深約1.5m的魚塘水面上可以種植水葫蘆,對黑魚可以起到遮陽和隱蔽的雙重作用。最初每公頃可放養7500條體長小於10cm的黑魚。經過兩三次拉網式分類,大的保留,小的剔除,降低密度,防止相互啃食、吃掉。最終養殖密度為1500尾/公頃。如果魚塘不多,可以用尼龍網布把魚塘分成幾個小池塘,養不同規格的黑魚。為了讓黑魚吃到足夠的羅非魚,可以用合適的網眼尼龍網把羅非魚養在池塘的壹部分。羅非魚培育的幼魚過網後可作為黑魚的飼料。這樣,經過半年左右的投餵,10 cm左右的烏鱧魚種可以長到500克左右的商品魚。
4.單壹飼養
單養黑魚全是鮮魚,成本很高。必須經過馴化,才能吞咽人工復合顆粒飼料。馴化方法是將80%切碎的小雜魚與20%的面粉或其他粘合劑混合制成顆粒餌料。馴化初期,這種飼料可以和水蚤混合投餵,水蚤等活餌的數量會逐漸減少,直到最後不用水蚤,全部投餵人工配合飼料。高密度單養烏鱧壹般采用家養的魚或鯉魚養殖池塘,池塘周圍設置竹圍欄或網圍欄,防止密度高時烏鱧容易跳起來。水池水深約1.5米,水面應種植水葫蘆、鳳眼蓮等水生植物,達到遮陰、隱蔽的目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將放養黑魚。放養密度隨魚種的大小而變化。3 ~ 5 cm每公頃可放養9萬尾左右,10 ~ 15cm可放養4.5萬尾,20 cm以上可放養7500尾。除了上面說的人工飼料,在有小雜魚來源的地區,最好餵足夠的新鮮小魚小蝦、蚯蚓、蠅蛆等。在天然飼料來源不足的地方,除了上述用於馴服黑魚的飼料外,還可以使用以下飼料配方:野生魚露70%,黃豆粉20%,酵母粉5%,微量元素適量。另壹種飼料配方為50%動物飼料(魚粉、畜禽水產下腳料、血粉等。),48%植物飼料(豆餅、麥麩等)。)和2%骨粉。無論投餵新鮮飼料還是人工配合飼料,都要實行“四定”,根據水溫、天氣、烏鱧投餵情況(有無殘料)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