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栽培金針菇,金針菇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

如何栽培金針菇,金針菇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

金針菇很受火鍋愛好者的歡迎,是壹種高鉀低鈉的食物。

經常食用金針菇,不僅可以預防肝病和胃腸潰瘍,還適合高血壓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

下面介紹金針菇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

(1)培養基的主要配方為:(1)棉籽殼89%,米糠或麩皮10%,石膏1%;(2)鋸末80%,米糠或麩皮20%;(3)玉米芯73%,鼓皮25%,石膏1%,蔗糖1%。

將上述培養料與水混合,然後調節ph值至6左右,含水量以水滴用手從材料中滲出而不形成水流為準。

培養料準備好後,選擇規格(長×寬)為17cmx28cm,厚度為0.6mm的塑料袋,裝300g左右,兩頭紮緊。

鋸末比硬木鋸末好,松木鋸末不適合栽培。鋸末主要起到保濕和通風的作用。粗木屑多,培養基易幹,木屑過細,通透性差。

米糠和麩皮含有金針菇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但添加較多的米糠或麩皮會使生長速度變慢,容易出水菇,產量低,質量差。

培養基裝袋時,應裝等量的培養基,使細菌壹致,同時便於無菌條件下接種,菌種接在袋的兩端。

該類菌應在無菌條件或接近無菌條件下的室內進行,菌種應適合旺盛、健壯、無汙染的菌。

(2)接種後,將培養袋置於潔凈的培養室中進行生長培養,室內溫度保持在22-25℃。正常情況下,接種後10-15天菌絲可伸入培養基中20-25mm。

如果產卵成功,接種後20-25天菌絲可覆蓋整個材料表面。這個階段要求把雜菌挑出來,把不到滿袋的袋子排好繼續產卵。

(3)刮菌和促芽菌刮完後立即刮菌,然後挖出下壹片菌,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壹起發生。如果培養基表面很幹,可以用刮法,即把老菌的皮和5-10mm培養基壹起刮。

菌絲可通過機械刺激和低溫刺激撓菌形成原基。保持空氣濕度在90%-95%,加強通風,可以抑制菌抓後在袋表面形成的氣生菌絲的形成,有利於促芽和出菇。

這個階段,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左右為宜,溫度控制在10-15℃。用報紙或薄膜覆蓋,以保持水分,促進蘑菇生長。壹周後會陸續長出尖芽,白芽正常。

(4)均衡和抑制均衡和抑制均衡利用抑制過程的低溫,防止抗性弱的原基死亡,增加抗性,均勻發育。

孵化溫度約8℃,空氣濕度85%-90%,壹般2-3天。

抑制的目的是控制金針菇的生長,促進金針菇的伸長,使所有的梗長壹致。最佳初始抑制期為莖長65438±0mm,帽徑65438±0.5mm,抑制期溫度保持在3-5℃,濕度保持在85%-90%。

co2濃度低於0.1%,抑制期約為7天。

還可采取降溫、減濕、通風等措施,延緩子實體的形成,使其同步進行,以利於蘑菇有序出菇和批量采摘。

(5)生育期管理當莖長為0.5-1.0cm時,增加光照可以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因為金針菇的子實體有很強的向光性,從蘑菇長到2-3厘米的時候,就可以在壹定的光照下誘導柄部向光伸長。所以在床架上方每隔3-5米掛壹個15w的燈泡,產生垂直光,促進莖伸長。

這壹階段適宜的溫度為8-15℃,空氣相對濕度為85%-90%,菇房內co2含量為0.10%-0.15%,以達到抑制菇蓋打開,促進菇柄伸長的目的。

15天左右,帽徑可達1-2cm,莖長可達8-15cm,即可采收。

(6)當梗長65,438+03-65,438+04 cm整齊,菌蓋直徑約65,438+0 cm,邊緣卷進不變形,梗蓋不吸水,梗根清晰,圓而粗,全為純白色,菇體堅實,含水量不太長時,及時采收。

在收獲前幾天檢查蘑菇蓋的水分含量。如果它含有大量水分,在收獲前2天通風,以促進水分蒸發。

采收後,除去與菌柄基部培養基相連的部分培養基和生長不良的蘑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小包裝,或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低溫保存。

為了提高產量和質量,可將菇柱取出裝入袋中,也可將原菇袋封閉,另壹端打開,出菇。

以上就是邊肖介紹的金針菇栽培技術的相關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想了解更多農資,可以關註:熱點農資網微信微信官方賬號:huobao3456tv,了解更多,關註後也可以留言回復妳想了解的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