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技術:
壹、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1,池塘清潔
(1)在養蝦的池塘裏,每次蝦收獲後,將池水放掉,讓太陽照在池底裂開,徹底清除池壁上的汙泥、有機物和藤壺。
(2)放養前壹個月,每畝用生石灰70 ~ 100公斤,均勻分布在塘底,多放在有淤泥的地方,用拖拉機翻耕暴曬。
(3)註水至20-30cm。使用氯制劑對池塘底部進行消毒,有效氯的濃度為30g/m3。清塘藥物撒在整個池塘裏,殺死魚、蝦、蟹卵、細菌和病毒。
2.水產養殖用水的制備
養殖用水是由砂濾井過濾的海水。放苗前15天加水約80 ~ 100 cm,然後用有效氯濃度為5 ~ 10 g/m3的氯制劑對水體進行消毒。兩天後,選擇陽光明媚的早晨施肥,培育基礎餌料。肥水每畝可使用肥水除藻劑400克,白雲石粉65438±05公斤。之後要根據池水的顏色和浮遊生物的生物量,每隔3 ~ 5天進行追肥,以保證有豐富的基礎餌料生物。基礎餌料生物培養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蝦苗放流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黃綠色是蝦塘最好的水色。
二、蝦苗放養
1,放苗期間的水質要求
(1)水位約100 cm,水色黃綠色,透明度30 ~ 40 cm,肥嫩,池水基本餌料生物豐富。
(2)水溫:最佳水溫為24 ~ 28℃。
(3)pH值:蝦池最適pH值為8.0 ~ 8.6,不應低於7.6,與育苗池之差不應超過0.5。
(4)鹽度:蝦池鹽度應控制在25-35‰之間,不低於18‰,與育苗池鹽度之差不超過5‰。
2、蝦苗選擇和放養註意事項
(1)要求蝦苗肥壯,規格整齊,體表清潔,無寄生蟲,全長1 cm以上,遊動活潑。放苗前應檢測病毒和弧菌,不得攜帶WSSV、TSV、IHHNV、I-meter NV等幾種特定病原體和弧菌。
(2)放養量壹般為3-5萬尾/畝。底整治較好的高位池,苗數可達7萬株。
(3)蝦苗應放在蝦池的上部出風口。
(4)放苗時盡量避免攪渾池水。
(5)設置測試存活率的籠子,7天後測量籠子的存活率,精確計算存活率。
第三,水產養殖管理
1,水質控制
保持良好的水環境進行養殖,可以刺激日本對蝦的食欲,降低飼料系數,提高生長速度。水質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定期監測養殖池塘水體和沈積物的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監測每日快速變化的指標。
(1)水質基本要求:池塘pH值可作為池塘水質的指標,養殖中後期應在8.0 ~ 8.8,日波動小於0.5;溶解氧含量應不低於4毫克/升;蝦池的鹽度控制在25 ~ 35 ‰之間,低於18‰,高於45‰,蝦會有不良反應。總堿度在100毫克/升以上;亞硝酸鹽含量小於0.02毫克/升;氨氮含量小於0.3毫克/升
(2)註意水色變化,及時補充新水:水色是池水中浮遊生物質和量的綜合反映。養殖日本對蝦的池塘理想的水色應該是由綠藻或矽藻形成的黃綠色或黃褐色。在日本對蝦養殖過程中,水色突變和絲狀藻類過度生長是最忌諱的。養殖中後期,池水要處於高位,隔天加5 ~ 10 cm水,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 ~ 40 cm。養殖後期可每天適量加水,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 ~ 45 cm。但在下列情況下,需要換水或采取其他措施:①pH日波動範圍大於0.5,pH < 7或pH > 9;②池水透明度大於50 cm或過於渾濁小於20cm;(3)池水顏色明顯變深,無機懸浮物增多;(4)池塘表面出現穩定的泡沫,有機質較多,耗氧量增加;⑤蝦體漂浮,池底發黑。
(3)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池塘底質環境:日本對蝦有沈水底質的習性,底質的好壞直接決定養殖的成敗,所以底質的處理非常重要。進入蝦池後,有益菌迅速增殖成優勢菌株,發揮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並快速分解蝦排泄物、殘留飼料、生物殘渣等有機物。變成二氧化碳、硝酸鹽、磷酸鹽、硫酸鹽等。,為單細胞藻類提供營養,促進單細胞藻類的繁殖和生長,為養殖對象提供氧氣。這種循環構成了良性的生態循環,使蝦池中的菌相和藻相達到平衡,為養殖日本對蝦創造了良好的水質和底質環境。建議每隔7 ~ 10天添加1有益微生物制劑,如使用凈水劑、氧化劑、硝酸銨等復合微生物制劑,每畝用量為15 ~ 20g,可有效改善池底,降低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
(4)適當補充營養物質,保持水質穩定:蝦池中的營養物質是蝦池生產力的基礎,其中氮和磷是制約因素,氮和磷的含量是決定蝦池生產力的重要條件,而碳酸鹽的含量是決定水環境是否平衡的重要因素。要保持蝦池水質穩定,必須調整養殖水環境中營養素的平衡,補充水中鈣、鎂、磷的含量。建議每隔10 ~ 15天,全塘噴灑2 ~ 3g/m3磷酸氫鈣1次,20g/m3白雲石粉1次,1 ~ 2g/m3碳酸氫鈉1次,以調節水體總堿度至65438+。若因突然暴雨或連續陰天,pH值降至7.5以下,則每畝撒生石灰5 ~ 7公斤,全塘撒。
(5)保證充足的溶解氧:充足的氧氣是水質穩定和蝦類快速生長的必要條件。溶解氧豐富,各種生物都能存活,水中碳酸鹽等緩沖體系能穩定,氧化還原電位高,水中有害的還原性物質如氨、亞硝酸、硫化氫等能被還原。同時增強了蝦的攝食能力,提高了消化率,能量代謝利用率也較高,抑制了致病菌(如普通氣單胞菌)的繁殖。因此,創造立體增氧模式,不定期使用液體和固體增氧劑,保持水體充分增氧,有利於對蝦的健康生長。日本對蝦池塘的溶氧不低於3mg/L,為了保證養殖過程中有足夠的溶氧,要根據天氣、水質、底質、水化情況給對蝦池塘投餵餌料。
它有白天臥,晚上出的習性,夜間光線集中性強,進食快。早期腸道糞便排幹後潛入池底沙層,晚上餵食前全部浮出水面。因此,餵食應在日落後進行,午夜後結束。
(1)餌料選擇:日本對蝦對飼料要求高,壹般選擇優質配合飼料。優質配合飼料不僅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和氨基酸,保證對蝦的正常生長,而且有利於對蝦的消化吸收。壹般餵食後2-3小時內基本完成餵食和消化。
(2)投餵頻率:10天前期投餵2餐,18:30投餵成蟲,0.5kg/65438+萬,淩晨4:00投餵泡沫(酵母、乳酸菌、紅糖共同發酵48小時),0.5kg/65438+萬。11 ~ 17日齡飼餵1#飼料,壹日三餐,飼餵量為18:30 50%,23:00 30%,4:00 20%。20天後餵4餐,18:30,21:30,1:00,淩晨4點。早上18:30的飼料比為35%,21:30的飼料比為25%。
(3)投餵技巧:每天的投餵量要根據天氣、水質、對蝦的健康和活動情況靈活控制。20天可以通過觀察網測量,壹般采取檢查餌料臺上沒有殘留餌料的原則,最好在投餵後1 ~ 1.5小時內食用。天氣悶熱或有雷雨時,可少投餵或不投餵,可降低投餵系數,減輕水體汙染壓力。
為提高對蝦的免疫能力和抗應激能力,可在飼料中添加3‰的免疫多糖、2‰的生物酶活性添加劑、5‰的維生素C和3‰的維生素E,連續5天,每天2餐。高溫季節加2 ~ 4 ‰大蒜素,同時每畝撒維生素C300 30g,葡萄糖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