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經分類
向心經絡食物
藥食兩用:酒、百合、桃仁、桂圓肉、酸棗仁、蓮子。
蔬菜水果:薺菜、蓮藕、蓮藕、花椒、慈姑、荷葉、西瓜、冬瓜、柿子。
谷類:綠豆、紅小豆、小麥。
肉類:豬皮、海參。
肝經食品
藥食同源:酒、紫河車、馬齒莧、荷葉、蒲公英、槐花、桃仁、山楂、酸棗仁、桑椹、杏仁、枸杞子、香櫞、佛手、木瓜、韭菜籽。蔬菜水果:番茄、絲瓜、油菜、韭菜、薺菜、香椿、青蒿、櫻桃、烏梅、枇杷、荔枝、芒果、無花果、李子、慈姑。
谷類:醋、黑芝麻。
肉類:海蜇、鯡魚、鰻魚、蝦、龜肉和螃蟹。
脾經食品
藥食兩用:生姜、馬齒莧、木瓜、肉桂、荷葉、山楂、羅漢果、烏梅、大棗、無花果、龍眼肉、酸棗仁、蓮子、陳皮、海藻、芡實。
蔬菜水果:香菜、苦菜、蓮藕、藕節、茄子、番茄、豆腐、茭白、菜籽、油菜、薺菜、大頭菜、南瓜、芋頭、扁豆、豌豆、胡蘿蔔、冬瓜皮、豇豆、辣椒、胡椒、大蒜、蘋果。
谷類:蕎麥、紅薯、高粱、粳米、糯米、小米、大麥、小麥、黑豆、薏米、蠶豆、大豆。
肉類:火腿、豬(肉、肝、血、肚、心)、牛肉、雞肉、鵝、羊肉、狗肉、泥鰍、鰱魚、鯉魚、鯽魚、鰻魚、
肺經食品
藥食兩用:生姜、豆豉、芥子、花椒、海藻、杏仁、百合、核桃仁、羅漢果、烏梅、銀杏、香櫞、陳皮、薤白、酒、茶。
蔬菜水果:蔥、蔥、蒜、薺菜、香菜、茭白、白蘿蔔、冬瓜子、油菜籽、蘿蔔籽、油菜、蓮藕節、青蒿、胡蘿蔔、芹菜、冬瓜、香菇、鏃、紫菜、甘蔗、柿子、菱角。
谷類:薏米、糯米
肉類:豬肺、豬皮、鵝、鴨蛋、白鴨、鰱魚。
腎經食品
藥食同源:海藻、海馬、桑葚、薏苡仁、枸杞子、核桃仁、肉桂、芡實、蓮子。
蔬菜水果:大蒜、芥菜、香椿、豇豆、栗子、韭菜、韭菜籽、辣椒、茴香、櫻桃、石榴、葡萄、李子。谷類:蠶豆、小米、小麥、黑芝麻、黑豆、土豆。肉類:海蜇、海參、鯉魚、鰻魚、蝦、黃魚、火腿、豬肉、豬腎、豬肝、豬血、豬心、鵪鶉蛋、白鴨、羊肉、狗肉、紫河車、鴿子蛋。
胃經食物
藥食同源:生姜、豆豉、蒲公英、佛手、山楂、大棗、
蔬菜水果:辣椒、茴香、韭菜、甘蔗、蘋果、梨、桃、櫻桃、西瓜、橙子、柚子、榛子、菱角、檸檬、蘑菇、蘿蔔籽、南瓜子、土豆、洋蔥、苦瓜、蓮藕、茄子、番茄、菠菜、扁豆、豌豆。
谷類:高粱、糯米、小米、綠豆、蕎麥、大麥、酒、醋。
肉類:牛奶、雞肉、豬肉、豬肉、豬心、豬蹄、豬肝、豬血、火腿、狗肉、牛肉、青魚、鯽魚、田螺、黃魚。
下面的“食物歸經”表對上述情況做了簡單的說明。
歸經代表了食物在胃經中的主要功能。
生姜、肉桂、蘿蔔開胃、西瓜生津止渴、肺經柿子、蜂蜜滋陰潤燥、榨菜止痛、菱角化痰、肝經枸杞子、豬肝治夜盲癥、盲榨菜、杭白菊治紅眼腫痛、核桃仁、甜杏仁、香蕉潤燥、止咳、利便、治肺燥、腸燥咳嗽、便秘。在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大部分是平性食物,其次是溫性食物和涼性食物。
熱的食物
芥菜籽、鱒魚、肉桂、胡椒、胡椒等。
熱食
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蔥、蒜、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鰻魚、鱅魚、鰱魚、蝦等。
清淡的食物
大米、玉米、花生、大豆、蠶豆、紅豆、黑豆、豌豆、扁豆、紅薯、土豆、芋頭、蓮子、榛子、芡實、香菇、銀耳、木耳、大白菜、薺菜、大頭菜、白菜、胡蘿蔔、洋蔥、李子、無花果。
冷食
小米、大麥、小麥、蕎麥、薏苡仁、綠豆、豆腐、荸薺、蘑菇、茄子、白蘿蔔、冬瓜、絲瓜、油菜、菠菜、莧菜、芹菜、橘子、橙子、蘋果、梨、鴨蛋等。
冷食
苦瓜、番茄、黃瓜、蕨菜、竹筍、茭白、蓮藕、菱角、甘蔗、柿子、香蕉、桑葚、西瓜、甜瓜、紫菜、海帶、蟶子、蝸牛等。
依味歸經
食物按其“味”可分為五類:辛、甜、酸、苦、鹹。五味中,甜的最多,鹹的和酸的次之,辣的少,苦的最少。
甜食
米面雜糧、蔬菜、幹鮮果品、雞鴨魚肉等。其功效有補益強壯的作用,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五臟不足者適宜多吃甜食。甜味雖然可以補氣血,還可以消除肌肉緊張,排毒,但是甜食吃多了就會發胖,是動脈硬化等很多心血管疾病的誘因。因此,這類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吃甜食。
酸味食物
西紅柿、山楂、葡萄、杏子、檸檬、橙子等。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適用於慢性腹瀉、痢疾、咳嗽、哮喘、多汗、多汗、尿頻、遺精、遺精患者。酸味還能增進食欲,健脾開胃,增強肝功能,提高鈣磷吸收率。但是吃酸太多會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辛辣食品
生姜、大蔥、洋蔥、辣椒、韭菜等。其功效可散氣、行氣、通血脈,適用於外感表證或風寒濕邪者。辛味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液分泌,增強澱粉酶活性,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具有散寒通絡的作用。如果是外感感冒,就要吃姜、蔥、紫蘇等辛辣食物,驅散外寒。對於寒氣郁結所致的胃痛、腹痛、痛經者,宜多吃辣椒、茴香、蓽茇、砂仁、肉桂等辛辣食物,以利行氣散寒止痛;風寒濕痹患者宜飲辛辣白酒或藥酒,以祛風寒、溫血管。
鹹的食物
海鮮、豬肉、狗肉、豬內臟等。其功效可軟堅,可散結,也可滋潤下體。肺結核、腫塊、便秘者宜食用。鹹的食物,大多是海鮮和壹些肉類。若海蜇味鹹,則有清熱化痰、消食化積、潤腸的作用。最適合痰熱咳嗽、痰核、腫塊積滿、小兒氣滯、大便幹結者。海帶味鹹,有軟堅化痰的作用,適用於疔瘡、瘰癧、痰火結核等人群。豬肉,常見食物,鹹,能滋陰潤燥。也適用於發熱、津傷、幹咳、便秘者。
苦味食物
苦瓜、苦菜等。其功效可清瀉燥濕,適用於熱證、濕證患者。比如苦瓜味苦性寒,適合發熱、煩渴、中暑、目赤、生瘡、疔瘡的人與苦菜同食,以清熱明目、解毒瀉火。再比如茶,味苦性涼,也有清瀉的功效。適合夏季飲用,有清腦止渴、消食化痰的功效。
滋補調經
中醫還根據食物的滋補作用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四類:
補氣食品
大米、小米、黃米、糯米、大麥、小麥、蓧麥、大豆、扁豆、豌豆、土豆、紅薯、山藥、胡蘿蔔、蘑菇、雞肉、牛肉、兔肉、鯡魚、鰱魚等。
補血食物:胡蘿蔔、桂圓、荔枝、桑葚、血豆腐、動物肝臟、動物肉類、海參、扁魚等。
壯陽食品
韭菜、刀豆、豇豆、核桃仁、羊肉、狗肉、鹿肉、動物腎、鴿子蛋、鰻魚、蝦、貽貝等。
滋陰食品
大白菜、梨、葡萄、桑椹、枸杞、黑芝麻、銀耳、黑木耳、百合、牛奶、豬肉、甲魚、甲魚肉、魷魚魚等。
綜上所述,中醫理論中的食物歸經理論是我國傳統飲食的重要理論基礎。中醫認為,食物和飲料的保健調理功能,絕不是異國美食的專屬,也不僅僅是“營養物質”的多少。而是根據患者的癥狀、病位、疾病性質、年齡、性別、體質類型、季節、地理因素,結合食物性味歸經理論,分析選擇食物的適宜性和禁忌。這種豐富多彩、辯證科學的飲食禁忌觀,是現代營養學和西醫理論中所沒有的,對中醫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