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發的原因有很多。從年齡和性別來看,兒童脫發主要考慮先天因素。女性脫發的原因包括產後因素(產後2 ~ 6個月)、內分泌因素(雌激素突然下降導致脫發,所以產後和月經期可引起大量脫發)、營養因素(頭發需要充足的維生素和蛋白質滋養,而油膩辛辣的飲食會增加頭皮刺激和皮脂腺分泌,使頭發脫落更快,減肥導致的營養不良也會引起脫發)和精神因素(精神壓力大、睡眠差)。雄激素性脫發是20 ~ 40歲左右男性脫發的常見原因。老年人可能是老年性脫發。
許多藥物可導致脫發,包括最常用的皮質類固醇如潑尼松;烷化劑中氮芥,如環磷酰胺和苯丁酸氮芥;磺酸鹽,如白消安;抗代謝藥物,如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抗腫瘤抗生素,如鹽酸博來黴素和放線菌素;植物生物堿,如長春堿和秋水仙堿。
除了抗腫瘤藥物,砷、醋酸鉈、肝素、香豆素等其他化學物質也會導致脫發。此外,柔紅黴素、對氯苯氧異丁酸乙酯、別嘌醇、苯茚酮、硫氧嘧啶、苯妥英鈉、乙胺丁醇、吲哚美辛、左旋多巴、甲基多巴、呋喃妥因、碘伏、慶大黴素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脫發。
復方炔諾酮片、復方黃體酮片等口服避孕藥中的孕酮代謝物(主要由雌激素和孕酮組成)具有雄激素特性,可引起脫發。有報道稱,過量使用魚肝油或普通阿司匹林會導致脫發。另外,秋冬幹燥的時候,很多人會從夏天的油性頭皮變成幹性頭皮,發根松散,容易脫落。
在風濕性免疫疾病中,狼瘡患者的脫發發生率最高,約占70%。疾病活動可導致脫發,脫發可先於其他癥狀發生,不僅涉及毛發,還涉及眉毛、睫毛、胡須和/或體毛,與頭皮血管炎引起的毛囊血液供應障礙有關。許多風濕性免疫疾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來控制病情,從而導致脫發。有些患者患有風濕性免疫疾病,認為自己得了“不死之癌”。過度的精神壓力和不眠之夜也會導致脫發。
因為脫發的原因很多,風濕性免疫疾病患者首先要明確脫發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進行治療或預防。壹般來說,狼瘡性疾病活動引起的脫發表現為頭發細、亂、易斷,常沿前額發際線明顯。疾病緩解後,頭發往往可以再生。當然,壹些患者會由於盤狀皮膚病變而導致局部脫發(瘢痕性脫發)。由壓力、情緒障礙、懷孕或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後引起的脫發大多是頭發的彌漫性減少。這些因素去除後,正常的頭發又可以長出來了。如果女性患者同時存在月經紊亂和男性氣質,其脫發除了與疾病和激素副作用有關外,還可能與體內雄激素增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