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散養雞要做好以下幾點:
1選品種
要選擇放養的土雞或土雜雞為最佳, 因為它們具有耐粗飼、 抗病力強的特點, 而且產蛋高、 品質好、 肉質嫩、 味道美、 深受大眾喜愛。
2擇飼料
土雞的生長速度比較慢, 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也低, 但如果只餵單壹飼料, 難會免造成營養缺乏, 影響發育, 降低成活率和產蛋率。所以要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料、 混合料, 采取放養加補飼的形式進行飼養。也可以采用種植的南瓜、 薯類、 草類、雜糧等代替部分混合料。
3建雞舍
場地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 這既關系到衛生防疫、 雞的生長和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 又關系到養雞的成活率及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壹下幾個原
則: (1 ) 有利於防疫。 (2 ) 要交通方便。 (3 ) 在避風向陽, 地勢較平坦、 不積水的地方。 (4 ) 水源電源充足,植被好、 蟲蟻多、 隔離條件好的地方。 (5 ) 冬暖夏涼,溫度適宜。
4談飼養
4.1雛雞的飼養
小於 60d 天的雞稱為雛雞, 比較嬌嫩, 小於 10d天內的死亡率較高。應註意安排好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 實施變溫育雛。雞雛對所處的環境溫度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溫度的控制對於育雛很關鍵。育雛所給的溫度也隨著雛雞日齡的增長而不斷降低。比如, l~3d 時為 35~34℃, 4~5d 為 34~33℃, 6~8d 為 33~32℃……25d 以後, 便可停止加溫。?
(2 ) 雛雞管理要加強。雞的飼養度, 按雛雞的天數的增加而減少。用育雛箱時, l~10d 的雛雞 60只 /m2為佳, ll~30d 的雛雞 20 只 /m2為宜。同時,要滿足雞雛的光照條件。自破殼到 30d 要晝夜光照, 30d 後就可利用自然光照代替人工光照。
(3 ) 精心呵護雛雞。破殼後的雛雞如果出現啄食行為時,可餵點 5%的紅糖水或溫開水, 即可開食。開食時,放好飼料後可以用手做啄食飼料,以誘導雛雞吃食。要註意少吃多餐。1~20d 的每隔 2h 餵 1 次, 夜裏不需要餵食; 21~30d 的每天餵 5 餐; 31~60d 的每天餵 4 餐。
與此同時, 保證充足的、 幹凈的溫水,而且要防止雛雞跑進水槽裏把羽毛弄濕。雞雛要餵混合飼料,日糧的粗蛋白含量要在 13%~20%以上,其中動物性飼料在 50%~55%。 同時, 在日糧中拌入15%~20%左右的碎青菜。
4.2青年雞的飼養
2 個月到 4 個月的稱為青年雞。這個階段雞生長發育最快, 2~4 月的雞是生長最快時期,壹般120d 就基本接近成年雞的大小。青年雞要在雞舍裏飼養。雞舍建造以座北朝南為好。斜坡式房頂, 房頂的最低處用木樁支撐, 雞舍裏面要安置水槽、 食盆、 棲架。青年雞公母雞要分開飼養。60~90d 的每日餵3 次為佳, 90d 以後可以減少為 2 次。如果留作種用的雞, 飼料不能餵得太多, 以免出現難產, 產蛋期推遲, 降低產蛋量。
4.3成年雞的飼養
成年雞營養要豐富, 以滿足產蛋雞和越冬雞要根據需要增加日糧中的營養成分。飼餵成年雞要保證供料充足。雞舍保持清潔, 防止疾病發生。
5話病變
5.1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是壹種條件性致病菌, 大腸桿菌病的主要原因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有著復雜的血清型。當地雞的大腸桿菌病主要可引發卵黃性腹膜炎、 敗
血癥及出血性腸炎等。發病特征: 雞的精神萎靡不振、 食欲減退、 羽毛松亂、 翅下垂、 腹瀉, 蛋雞產蛋量下降。兩周病變會造成壹定的死亡率。這時要保持雞舍的衛生, 加強管理, 及時治療。
5.2組織滴蟲病
雞的組織滴蟲病又可以叫做黑頭病, 是雞的壹種原蟲病。
發病特征: 多發於三月內的雞, 常散發。發病雞壹般體況較好, 但發病後期瘦弱。食欲減退, 嗉囊內基本沒有食物。
這時要加強飼養管理, 常消毒, 及時清除糞便,保持雞舍清潔, 幹燥, 通風, 防止病原汙染飼料和飲水; 降低飼養密度。
6說免疫
目前對散養雞沒有統壹的免疫程序, 而是依據當地的禽類流行病特點而制定免疫程序, 導致散養雞死亡率最高的是雛雞白痢桿菌病、 新城疫、 禽流
感等。所以養殖戶在為散養雞做免疫時, 既要考慮散養雞自身的特點,又要參考群養雞的免疫過程,制定可行性較高的散養雞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