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增強雲南米粉的韌性

如何增強雲南米粉的韌性

雲南的米粉有兩種:壹種是用發酵大米磨成粉,俗稱“酸米粉”,工藝復雜,制作周期長。特點:米線筋骨好,滑爽香甜,有明顯的米香,是壹種傳統的制作方法。另壹種是將大米研磨後直接放入機器中擠壓成型,利用摩擦的熱量使大米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粉”。幹米粉還可以烘幹成“幹米粉”,方便攜帶和存放。吃的時候熟了腫了。幹米粉比較硬,有嚼勁,長,但是缺少米飯的香味。

宋代制作的“米線”,就是後壹種“幹米粉”。直到現在,這種米線在廣東和廣西被稱為“米粉”和“幹米粉”。

近年來,全國各地出現了壹些雲南人開的過橋米線店,但由於“酸米線”的制作較為復雜,所需設備也較大,這些餐館只能使用“幹米粉”。這不是欺騙顧客,而是在雲南,過橋米線的發源地——紅河州,也偏愛幹漿而非酸漿。昆明的酸米粉是工廠化生產的。

關於過橋米線的各種傳說大家應該都知道,傳說歸傳說。過橋米線的出現,靈感來源於北方的“涮鍋”,是雲南與北方文化交流產生的“雜種”。

過橋米線的關鍵在於壹碗湯,很講究。除了豬骨,還必須用兩只壯母雞和壹只老鴨做原料。有人說,我用三只壯母雞兩只老鴨不行嗎?不會吧!這是廚師多年積累的經驗,這樣煮出來的湯才新鮮,而且壹定是老鴨!

雞鴨現在都要宰殺,雞血要留著。豬骨和雞鴨用猛火煮四五個小時,要把湯裏的東西都撈出來,把雞血碾碎放入湯裏,不停攪拌。這時候雞血會把湯裏的雜質凝結,湯就會從乳白色變得清澈明亮。去除沈澱物,然後放入豬骨,小火慢燉壹兩個小時。

現在的米線店壹般不采用這種工藝。為了保證顧客能看出來自己的湯確實是用豬骨和雞肉燉的,(很多湯不用老鴨,都是用養雞場生產的飼料雞)湯的顏色刻意保持乳白色。如果奶白色還不夠,就往湯裏扔壹管“餌塊”(也是雲南的壹種用米做的食物),盡可能的白。咦,是口誤。這是當今烹飪的秘密之壹!

現在有些做過橋米線的人覺得湯裏煮的東西越多味道越好。各種各樣的魚和火腿都在裏面烹制。這是不懂做飯的人做的。五味要“混合”而不是壹鍋燉,這樣煮出來的湯就失去了過橋米線鮮美爽口的特點。

湯喝完了,再來說食材。過橋米線中的雞塊不能像往常壹樣切出來後放入湯中,必須摻入少量的鹽、五香粉等調味品腌制後再放入盤中。如果用豬腰和豬肚片做食材,就得用開水焯壹下。妳為什麽這麽做?去除氣味。

把雞肉、裏脊肉片、豬裏脊肉片等葷菜擺上盤子後,還要準備素菜。正宗的過橋米線裏有壹道必不可少的素菜,就是草芽。很多人認為這是雲南特有的蔬菜,但是風的盡頭告訴妳,這種東西是我自己精心研究出來的,這個學術成果今天第壹次向妳披露:草芽——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名曲:“竹外有三兩桃花,春水暖中有鴨先知。”藜蒿滿地都是短蘆葦芽,這是河豚想上來的時候。“詩中的“蘆芽”!因為:它天生就有雲南人至今還在吃的另壹種野菜——藜蒿。

蘆芽菜和蘆蒿,這些野菜,好吃!只是蘆葦芽極難保鮮。以前只能用紅河州過橋米線。現在因為交通發達,昆明過橋米線裏也有,但是外省的朋友吃起來就不容易了。

現在沒人敢吃河豚了,過橋米線都用烏魚代替。記住是烏魚,不是草魚或者鯉魚。

另壹件事是敲開湯裏的煮雞蛋。現在壹般用鵪鶉蛋,但應該是鴿子蛋。雞蛋太大,鵪鶉蛋太小,禽蛋中最好的是鴿子蛋,不太大也不太小,只是價格太貴,餐廳老板不會用。

壹直以來都說米線湯料的最上層是鴨油,起到保溫的作用。這是壹個誤區,主要是因為湯裏有老鴨。那層油是豬油,但是稍微加工壹下,註意!二級廚師風終結的秘訣又來了:豬油燒到冒煙的時候,放壹塊生豬肉進去炸。豬油是黃亮色的,更香。

在把湯舀進海碗之前,還要在碗裏放壹點雲南特有的甜醬油和辣椒。對於吃辣的顧客,這個時候也要放辣椒油。現在雲南人在飯店吃過橋米線要講究,上湯的時候壹定要放油辣椒,這樣才香,切記切記!

說了半天,喝壹口水。

然後接著說,過橋米線用的酸米線不要太稠,會影響整體口感。同時,湯裏要煮的配菜越多越好。過橋米線的精髓在於,加入各種食材和米線後,原本的溫度會降到剛剛好的吃的溫度。如果妳想在壹個碗裏吃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建議妳吃火鍋。

從風末的角度來看,目前昆明市區銷售的過橋米線最能體現這壹特點,配料不超過10元。

也告訴外省的朋友,如果妳剛到雲南,或者在雲南呆的時間太短,建議妳不要忙著吃過橋米線。每個地方的飲食都和當地的環境息息相關。雲南過橋米線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油膩了壹個朋友。但如果在雲南高原地區呆上壹段時間,就會因為食用過量而想吃大油大肉。然後吃過橋米線就能體會到雲南飲食的博大精深!

但是,我絕對不吃昆明壹些飯店賣的米粉。受不了不正宗的湯,還得放壹勺味精,唉!味精,甚至有電視廣告說某某味精是廚師的秘密!風之終結作為網絡上少有的專業廚師作家,實在受不了這種扭曲廚師形象的宣傳和抗議!-沒用的。

風末我壹般都是在某家餐廳吃過橋米線(不點名以免有廣告的嫌疑),那裏的廚師是我的老師,給顧客做的米線也很正宗,其次是花鳥市場附近的壹家餐廳,我就不點名了。至於昆明隨處可見的過橋米線連鎖店,吃的人還挺多的,但是缺少專業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