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中國人那麽愛吃大閘蟹?

為什麽中國人那麽愛吃大閘蟹?

中國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吃螃蟹的人了。近年來,據說僅上海每年就吃掉5萬噸大閘蟹。吃螃蟹早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象征之壹。林語堂在1935年出版的《吾國吾民》中說:“但世界上能吃的,我們都吃。出於喜好,我們吃螃蟹;必要的話,我們也吃草根。”螃蟹被列為中國人最喜歡的代表性食物。所謂“螃蟹好吃,人見人愛,不分雅俗”(梁實秋《雅家談吃螃蟹》)。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裏,大閘蟹的食物更加豐富,這種甲殼類動物也被視為壹種奇怪的商品,這幾乎是當代的景象。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不吃螃蟹。英國、德國等國近年來遭受外來物種中華絨螯蟹(大閘蟹的學名)入侵河流,但當地人任其橫行,沒有吃蟹的習慣。對那裏的中國人來說比較便宜,吃多了也被認為是害民。歐洲人從來不吃螃蟹,主要是因為基督教傳統形成的飲食習慣。《舊約》中的《利未記》認為,凡用肚子或四足行走的爬行動物,都是“可憎的”、“汙穢的”;在伊斯蘭教的規矩中,吃螃蟹也是被禁止的,中國西北的穆斯林也齋戒。但是杭州的回族入鄉隨俗,愛吃螃蟹。

在不同的文化中,壹種食物是否可以食用或被視為美味有很大的不同。被中國人推崇的燕窩和魚翅對西方人來說沒有營養,而東南亞人喜歡吃的雞蛋富含高蛋白,即使對中國人來說都是可以原諒的,但也很難下咽。在中文裏,第壹個吃螃蟹的人經常被比作有勇氣嘗試新事物的人。我們似乎真的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麽中國人這麽愛吃螃蟹?

季節:吃螃蟹的季節感。

至於吃螃蟹,首先值得明確的是,它與壹定的時間節奏密切相關。俗話說:“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螃蟹。“這意味著螃蟹是壹種非常季節性的食物。傳統上,吃螃蟹與西風、飲酒、賞菊等描繪壹些秋天場景的圖像聯系在壹起。正如郁達夫在《西溪清雨》中所說,“西北風未起,蟹未肥。我以前知道蘆葦花不是白色的..."

這種關系由來已久。獅子中山主編的《中國飲食文化》在分析吃螃蟹的詩詞時認為,“蟹黃不僅用來表達美食的美味,還代表了壹種季節感。直到今天,當涼爽的西風報告秋天的到來時,胖胖的河蟹出現在北京的市場上,這讓那裏的美食家們高興不已。”

目前,我們只會把這些看作是與四季的景色和美味有關的場景。對於古人來說,這是壹種與自然節奏同步的行為。在中國文化中,季節與食物的對應原本意味著與宇宙的變化同步,對應的食物要在不同的時間節點食用。古人沒有“反季節蔬菜”。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季節吃相應的時令食物,否則會生病,傷精神。因此,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在《金匱要略》中記載“三月三日不吃鳥獸五臟及壹切蔬果,便是好運氣”,並且他強調指出,冬季十壹、十二月吃螃蟹,會傷人。

按照這種理論,飲食其實是壹種順應天地自然規律,順應天氣,吸收天地之氣的行為。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明確提出“藏氣之時”,要“食老谷”。瞿同祖在《中國法與中國社會》中解釋了這種天人合壹的哲學思想:“在古代的觀念中,春夏是萬物孕育和產生的季節,秋冬是萬物被殺死和隱藏的季節,這是宇宙中絕不會容易的自然秩序”,人的行為必須順應四季,與天道相對應。如果災難發生,說明諸神對人類的行為不滿。所以北齊天寶八年(557年)發生高溫幹旱後,朝廷下令禁止捕蟹。

所以,螃蟹作為壹種潛伏在水中的生物,秋季肥美,正好適合那個季節的特點。所以,蟹肉、蟹黃在中醫理論中壹直是“寒”的,需要生姜、黃酒去其“腥”、“寒”。所謂“七尖八團”(農歷七月吃公蟹,八月吃母蟹),對國人來說幾乎是常識的壹部分。同時,螃蟹在取食時會對水稻造成危害(高遠德姬《平江紀事》說“自古以來螃蟹就對水稻造成危害”),所謂“八月蟹會萌”(孟瑋《食療本草》),所以此時捕獵正合適。

然而,這不是絕對的。宋人身高如孫,在蟹類中列了四大類:春蟹、夏蟹、秋蟹、霜蟹,幾乎壹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了近代,天津菜尤其擅長做河鮮和海產品,魚蝦蟹類菜肴多達數百種。“它每季度發行壹次,並在適當的時候推出。.....論蟹,春天吃海蟹,秋天吃河蟹,冬天吃紫蟹是有區別的。”對於現代人來說,季節更多的意味著新鮮和味道,不再與“天”和“自然節奏”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