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磁帶”曾經是蘋果公司80年代到90年代的經典電腦產品ipod的鼻祖!本文旨在讓00後的讀者了解這個傳奇的發明,讓90後的朋友學老,讓80後的朋友學老!
《七海之戰》這本書裏有壹句話:“枕頭上掉下來的頭發越來越多,最愛吃的有蔬菜的面包從便利店裏消失了。這些微小的絕望不斷積累,會讓人成長。-泛題材《童
編者按:“磁帶”曾經是蘋果公司80年代到90年代的經典電腦產品ipod的鼻祖!本文旨在讓00後的讀者了解這個傳奇的發明,讓90後的朋友學老,讓80後的朋友學老!
《七海之戰》這本書裏有壹句話:“枕頭上掉下來的頭發越來越多,最愛吃的有蔬菜的面包從便利店裏消失了。這些微小的絕望不斷積累,會讓人成長。-泛題材《童年崩塌》邀讀者重新審視童年的產物,讓妳的童年繼續崩塌不停歇ψ (`) ψ。
妳見過下面很酷的東西嗎?對於年齡稍大的讀者來說,充滿了青春的回憶。但對於年輕讀者來說,可能根本沒看過。
認識磁帶已經成了暴露壹個人年齡的問題。pixabay的名字叫“磁帶”,可以用來記錄各種信息。1980 ~ 1990是它的黃金時代,從音樂、影視到計算機數據,都用磁帶作為存儲介質。各大科技公司也為磁帶設計了很多經典的影音播放器,比如著名的索尼Walkman隨身聽。但是隨著MP3等存儲介質的快速發展,磁帶逐漸被市場淘汰,讓很多人以為它已經像BB通話壹樣進入歷史。但事實上,磁帶並沒有消失,甚至在專業領域死灰復燃,成為許多高科技公司和科研單位所依賴的重要存儲工具。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磁帶的前世今生吧!
磁帶的工作原理在講磁帶的歷史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磁帶背後的工作原理。
磁帶是磁存儲的壹種方式,那麽什麽是磁存儲呢?簡單來說就是在磁介質上存儲數據的技術。
磁存儲背後的原理是電磁感應和電流磁效應。電磁感應是指磁場的變化會產生電流的“磁電”效應;電流磁效應是電流變化引起的磁場的“電磁”效應。這兩種效應讓科學家對數據記錄有了新的想法:既然電可以產生磁,磁也可以產生電,那麽把電信號轉換成磁場記錄在磁性材料上,再把這些記錄的磁場轉換成返回信號,不就可以存儲和輸出數據了嗎?而這個想法就是磁存儲的基本原理。
當我們要寫信息時,信號產生的電流會使記錄頭的電磁鐵產生壹個磁場,這個磁場會改變磁帶上磁粉的排列,使信息以磁場排列的形式記錄下來。當讀取時,可以根據磁粉裝置產生的磁場,通過重放頭反向產生電流來讀取信息。
磁帶的工作原理。。磁帶錄音過程的歷史1888,美國工程師奧伯林·史密斯(Oberlin Smith)發表了壹篇文章,他認為應用電磁感應和電流磁效應原理可以設計出具有磁存儲的留聲機,但是史密斯並沒有將他的想法付諸實踐。根據斯密的文章,丹麥工程師瓦爾德馬·波爾森在1898年成功地設計了第壹臺帶有磁存儲器的留聲機,但是他用細鋼絲代替了磁帶。
瓦爾德馬·波爾森設計的磁性留聲機現在保存在丹麥科技博物館。鮑爾森的發明是磁存儲技術的重大突破,但人們很快發現,用細鋼絲記錄聲音的效率不高,也不容易存儲,於是許多科學家投入研究和改進。當時,大多數科學家都專註於細鋼絲的改進,而德國工程師弗裏茨·普弗勒默(Fritz Pfleumer)則另辟蹊徑。Pfleumer認為既然要記錄磁場,那麽用帶磁粉的紙帶包裹細鋼絲理論上是有效的,而且便於制造和保存。隨後的實驗證實了他的想法。於是在1928年,Pfleumer設計了世界上第壹臺錄音機。
弗裏茨·普弗勒默和他設計的錄音機。1935年,德國AEG公司獲普法勒默授權開始批量生產磁帶錄音機——Magophon。但Magophon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操作困難,所以只供軍方使用。然而,二戰後,隨著錄音帶在世界各地的使用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開發更好的錄音機。
1958年,美國RCA公司研制出第壹盒盒式錄音磁帶,用塑料外殼保護,設計成可翻轉播放。這種產品的錄制時間和質量與後來的盒式磁帶相似,但由於體積較大,在市場上並未獲得成功。然而,錄音帶已成為其他公司產品開發的重要參考指標。
1962年,飛利浦公司發明了被稱為“盒式磁帶”的壓縮磁帶,次年開始在歐洲市場使用。當時市場上流通的錄音帶有多種格式,而飛利浦公司為了搶占市場,在1964中公開了盒式磁帶的專利和格式,讓所有廠家免費使用。這壹舉措真正讓飛利浦盒式磁帶成為了市場主流,其主要競爭對手日本索尼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磁帶發展計劃。
片盒(左)和RCA片盒(右)。盒式磁帶成為市場主流後,很快被應用於流行音樂的播放,各個公司積極推出更好的音樂播放器。索尼沒有開發自己的磁帶,但在1979年他們推出了世界上第壹臺卡帶播放器——隨身聽。隨身聽的出現把卡帶推向了巔峰,索尼也靠卡帶和隨身聽賺了不少錢。
索尼Walkman隨身聽然而俗話說“盛極而衰”。隨著CD和MP3格式在1990年代的出現,盒式磁帶和播放器逐漸被CD和CD播放器所取代。2001年,蘋果推出iPod MP3隨身聽,奠定了隨身聽的領先地位。從那以後,盒式磁帶逐漸淡出了公眾生活。雖然盒式磁帶確實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並沒有消失。在其他領域,磁帶還在發光!
磁帶的壽命-數據磁帶雖然磁帶是為記錄聲音而開發的,但它也能記錄計算機數據。1951年,磁帶首次用於記錄計算機數據。雖然當時使用的磁帶非常大,能記錄的信息非常少,但它的潛力還是被科技巨頭IBM看到了。隨著IBM對磁帶的不斷改進,計算機磁帶(或稱數據磁帶)從1970年代開始成功進入商用市場,其尺寸和價格不僅普通家庭可以承受,而且成為個人計算機存儲數據的標準設備。
然而,隨著光盤和硬盤的快速發展,數據磁帶在2000年後逐漸淡出了計算機數據存儲領域。就在很多人以為數據磁帶就像卡帶壹樣要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它卻走出了壹條全新的路。
說到電腦數據的存儲,我們首先想到的總是硬盤和固態硬盤。畢竟妳我現在都在用。帶子是怎麽回到這個領域的?這要歸功於IBM、HP和Seagate在1997年共同制定的磁帶協議——線性磁帶開放(Linear Tape Open,LTO)。LTO只是壹種由三家公司聯合開發的磁帶技術,旨在提高磁帶的性能。和蘋果的ios系統壹樣,LTO會定期發布新版本。目前最新的LTO-9數據磁帶具有和硬盤壹樣的數據讀寫能力,存儲容量達到18 TB(如果壓縮數據,容量可以達到45 TB)。此外,與硬盤和固態硬盤相比,數據磁帶在數據存儲方面有以下三大優勢:
LTO-2數據磁帶。這些優勢使得擁有海量數據的科技公司(如臉書、谷歌)和科研機構(CERN、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甚至對數據安全要求較高的機構(如銀行、國家檔案館)都選擇使用磁帶存儲數據。
2011,谷歌郵箱Gmail由於壹個更新的Bug,意外刪除了40000多個賬戶的郵件。雖然谷歌壹直在多個數據中心的硬盤上存儲數據副本,但有些數據無法恢復。幸運的是,這些數據在恢復之前已經備份到數據磁帶上。
看到這裏,估計有些讀者已經想入手壹盤LTO數據磁帶了。不過不用擔心,以上優勢只是針對有壹定財力的公司和機構,普通大眾享受不到這些福利。
磁帶聽起來很棒。想快速上手?秀姬旦勒,事情沒有妳想的那麽簡單!Giphy,首先磁帶比硬盤便宜很多,但是磁帶機不便宜。磁帶機的價格至少幾千美元。另外,雖然磁帶可以保存很長時間,但是是在恒溫恒濕的特殊存儲空間。想必妳不會為磁帶設置這樣的環境。所以數據磁帶的優點被放在普通大眾的需求上,卻變成了缺點。所以壹般的數據存儲,硬盤和固態硬盤還是把磁帶壓在地上。但不是膠帶不先進,而是先進到我們的錢包都配不上。
LTO磁帶機的價格,以美元計。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網絡產生的數據量越來越高。根據國際數據信息公司的數據,網絡的數據每年都在以30%-40%的速度增長,但目前硬盤容量的增長速度還不到這個速度的壹半。數據磁帶的存儲容量每年都在以33%的速度增長,而且沒有減緩的跡象。同時,隨著磁帶機的發展,數據磁帶的讀寫速度不再低於固態硬盤。所以很多人認為,磁帶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存儲大數據的首選。
壹些技術和發明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往往是因為它們落後於時代。但磁帶的例子告訴我們,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後,在數據存儲領域變得更加先進。磁帶作為我童年記憶的壹部分,不僅沒有被時代淘汰,還在專業領域發光發熱,讓我感到欣慰。
當然,不僅僅是磁帶,還有逐漸被遺忘的光盤,說不定未來會有重大的技術突破,讓它絕地反擊,再次稱霸數據存儲行業也不是沒有可能!
相關標簽:LTO數據磁帶線性磁帶開放技術磁帶電流磁感應電磁感應雅虎紐沃姆pi雷達康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