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的六個民間故事2021

中秋節的六個民間故事2021

中秋節已經成為壹年中重要的節日。每到中秋節,都要隆重慶祝,成為全社會的重要習俗。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6個關於2021中秋節的民間故事。歡迎閱讀。

中秋節的六個民間故事

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故事1:嫦娥奔月

相傳古代有壹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使得大地冒煙,海洋幹涸,普通人無法再活下去。

這件事驚動了壹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爬上昆侖山頂,拉開弓,壹口氣射下了九個多余的太陽。

後羿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很多仁人誌士來這裏求學當老師。狡猾而不擇手段的_孟鵬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壹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除了打獵,後羿所有的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人們羨慕這對美麗恩愛的夫婦。

壹天,後羿去昆侖山訪友,求道。他碰巧遇到路過的王太後,向她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立馬升天成仙。

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只好暫時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卻被孟鵬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留下。

中秋節的傳說:嫦娥奔月

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手持寶劍闖入裏屋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

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機時刻,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箱,取出仙丹,壹口吞下。

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已經逃走了。我氣得後羿捶胸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夜空,呼喚著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特別皎潔明亮,有壹個搖曳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來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擺上香案,擺上她最喜歡的吃蜜鮮果,在月宮遙祭緬懷嫦娥。

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支起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從那時起,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故事2:吳剛伐廣西

《南天門》中的吳剛離月亮上的嫦娥很近,但他經常掛著迎接嫦娥,玩忽職守。

玉皇大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派吳剛去月亮上砍了壹棵叫月桂樹的大樹。如果吳剛沒有砍倒桂樹,他就不可能回到南天門,也不可能見到嫦娥。

吳剛砍啊砍,從冬天到夏天砍了半年,快要砍樹的時候,玉帝派了壹只烏鴉到桂樹上,唰的壹聲,就把吳剛掛在樹上的外套拿走了。吳剛立刻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收回後,吳剛回到樹上,看到所有被砍下的枝葉又在樹上生了出來。於是,從此以後,每當吳剛要把桂花樹的枝葉全部剪掉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大叫“哇,哇”。只要吳剛停下手中的斧子看壹眼,這棵樹就會重新長出枝葉。

就這樣,年復壹年,吳剛砍倒的總比這棵月亮樹多。只有在每年的8月16日,才會有壹片葉子從月球落到地面。誰撿到這片月桂葉,就能得到取之不盡的金銀珠寶。

中秋節故事2:玉兔打藥

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對兔子,修行千年,成了神仙。他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都是純白乖巧的。

壹天,玉皇大帝把雄兔召喚到天宮。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妻兒,穿過雲霧去了天宮。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和嫦娥壹起走開,兔仙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就問附近壹個守護天門的神。兔仙聽說她的遭遇後,覺得嫦娥無辜受害,很同情她。但我的力量是微薄的,我能做些什麽來幫助?想到嫦娥壹個人在月宮裏是多麽的孤獨和悲傷。要是有人作伴就好了,突然她想起了四個女兒,於是她立刻飛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事告訴了母兔,說要送個孩子來陪嫦娥。母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卻舍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相當於割掉了她心裏的肉!幾個女兒舍不得離開父母,都是淚流滿面。公兔認真地說:“如果我壹個人被關起來,妳會陪我嗎?”嫦娥是為了救百姓才被綁起來的。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

孩子們理解父親的心,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笑得眼裏含著淚水。他們決定讓他們最小的女兒離開。

於是小玉兔告別了父母姐妹,去了月宮陪嫦娥打藥!

中秋節故事4:玄宗去月球旅行

相傳唐玄宗、沈和洪都道士都在中秋節賞月。突然,玄宗皇帝提出了參觀月宮的想法,於是石天照做了,他們三個開始去青雲和漫遊月宮。但皇宮戒備森嚴,無法進入,只能遠眺長安皇城。這壹次,我突然聽到了童話般的聲音,美麗而美妙,動人!唐玄宗對旋律壹向熟悉,所以把它背在心裏。這恰恰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聽幾回!”以後,玄宗在月宮回憶仙娥的音樂和唱腔,自己作曲編舞。這就是著名的“彩羽”。

中秋故事五:與月獨酌

詩人李白在《獨飲花間月》中描寫了自己。“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這句話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大膽的情懷。《施立誌解》:“此獨飲明月,虛懷若谷也。”

詩人上臺,背景是花房,道具是壹壺酒,詩人的角色只有他自己,動作是壹個人喝酒,加上“不相親”的字樣,場面十分單調。

於是詩人突然心血來潮,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甚至自己,都變成了三個人,舉杯暢飲,冷清的景象變得熱鬧起來。

中秋節的故事6:拜月,丟辛的故事

丟辛的故事是東漢末年司徒王雲的歌。她非常漂亮,看上去非常漂亮。傳說中誕生了丟西姆的故事,三年時間,當地的桃花杏花開了又雕謝;拜月子夜,丟西姆的故事,嫦娥在月亮裏感到羞恥,急忙鉆入雲端;故事丟西姆的身材挺好看的,耳朵是藍色的,走路的時候楊柳搖曳,安靜的時候更優雅。丟西姆的故事非常精彩。也正是因為這種美,霸氣淩駕於權力之上的董卓和勇猛有勇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讓不堪的朝野感到壹絲平和。

古老的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

這是我們國家非常古老的習俗。據歷史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在春分祭祀太陽,在夏季至日祭祀大地,在秋分祭祀月亮,在冬季至日祭祀蒼天的習俗。其禮拜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它位於四個方向:東南和西北。北京的月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在春而陽,秋在夕。朝者,月之夕也。”這裏的月夕指的是晚上給月亮獻祭。這種習俗不僅為朝廷和上層貴族所奉行,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影響到民眾。

中秋節宴會習俗

在古代,漢族人的中秋宴會習俗是宮廷中最高雅的。比如吃螃蟹,在明朝的宮廷裏很流行。用香蒲蒸過螃蟹後,大家圍坐在壹起品嘗,配上酒和醋。吃完後喝蘇葉湯並用它洗手。宴會桌區擺滿了鮮花、石榴等時尚的東西,上演著中秋神話劇。清宮裏,某院向東擺了個屏風,屏風兩邊放了雞冠花、黃豆工藝、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幕前有壹張方桌,上面放著壹個特大號的月餅,四周是蛋糕和水果。中秋節後,月餅按皇家人口數切成若幹塊,每人象征性品嘗,稱為“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不可想象。例如,末代皇帝溥儀送給內政大臣應劭的月餅“直徑約兩英尺,重約二十磅”。

文人賞月

賞月習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享樂。民間中秋活動始於魏晉,但並未成為壹種習慣。在唐代,在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到了宋代,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節,並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的是,宋人賞月更多的是因為感受到物傷,常常以陰晴圓缺比喻人間事。即使是中秋之夜,皎潔的明月也掩蓋不了宋人的憂傷。但對宋人來說,中秋節還有另壹種形式,那就是世俗的歡樂的節日:“中秋前,各店賣新酒,妳家飾亭臺,百姓爭酒樓玩月,千裏聽歌,戲壹直到天明”(《東京之夢·中國》)。宋朝的中秋節是壹個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亮的遊客絡繹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以後,由於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日本和中國的世俗年味濃郁。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化、神話化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崇拜、祈禱和世俗的感情、願望構成了普通民眾中秋習俗的主要形式。因此,“民俗拜月”成了人們對團圓、娛樂、幸福的向往;按月送愛。

中秋節的起源

首先,我們可以從字面上研究它的起源。在農歷八月十五的晚上,當壹輪明月掛在空中時,人們會自然地想到家人團聚,所以它也被稱為團圓節。“中秋”壹詞最早見於《李周》:“仲春,鼓手倡雅,以迎暑;中秋之夜,寒氣如雲。”傳統歷法解釋為:農歷八月在秋天的中間,稱為中秋節,八月十五日在中秋節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節。

2021關於中秋的六個民間故事的文章;

★ 2021中秋節六大經典傳說

★ 2021中秋節經典傳說

★中秋節的傳說和民間故事2021

★2021中秋節有哪些傳說和故事?

★ 2021最短的中秋節傳說

★ 2021中秋節的傳說

★2021中秋節神話傳說

★2021中秋節有哪些傳奇故事?

★ 2021中秋節最新傳說

★ 2021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