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常見食物中毒後該怎麽辦?

常見食物中毒後該怎麽辦?

食物中毒可分為五類: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及其毒素、動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其中以細菌性食物中毒最為常見。

(1)沙門氏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物,尤其是肉類及其制品,其次是禽、蛋、奶及其制品,很少由植物性食物引起。

臨床表現:潛伏期壹般為4-48小時,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食欲不振、嘔吐、腹痛、腹瀉、發熱。壹天可腹瀉數次至十余次,大便呈黃色或黃綠色水樣,有惡臭,有時有粘液和膿。體溫高達38 ~ 40℃,病程3 ~ 4天。嚴重時可引起痙攣、脫水和休克。

治療和預防:對癥治療,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可使用抗生素。預防措施主要是防止汙染、控制細菌繁殖和食用前徹底加熱。

(2)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毒食物:海鮮,以帶魚、墨魚、蝦、蟹、貝類和水母多見。其次是被這種細菌直接或間接汙染的其他食物,如鹽腌、腌制品等。

臨床表現:潛伏期14 ~ 20小時。發病初期出現上腹痛或胃痙攣,隨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和發熱。腹痛在發病5-6小時後加重,表現為臍部陣發性絞痛。每天腹瀉數次至20余次,多為水樣便,嚴重者為粘液或膿血。急性腹瀉後體重不明顯。體溫37.7-39.5℃,病程3-4天,恢復良好。

治療和預防:優先對癥治療,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預防同型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特別是對海產品及其制品,應加強防止細菌汙染、低溫保存、食用前徹底加熱等措施。涼拌海鮮要清洗幹凈,用醋浸泡10分鐘或沸水焯幾分鐘。

(3)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

中毒食物:常見於乳及乳制品、雞蛋和各種熟肉制品。

臨床表現:潛伏期壹般為2-4小時,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其中嘔吐劇烈而頻繁,可呈噴射狀。嘔吐通常含有膽汁、血液或粘液。腹瀉多為水樣便或粘液便,壹天3 ~ 4次。正常體溫或低燒。病程1 ~ 2天。兒童對腸毒素比成人更敏感,所以發病率更高,癥狀也更嚴重。

治療和預防:對癥治療,及時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壹般不需要抗生素。防止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食品,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健康檢查,對乳及乳制品進行消毒;為防止腸毒素的形成,食物應冷凍或冷藏。

(4)變形桿菌食物中毒

中毒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物,尤其是熟肉和內臟,也見於豆制品、涼拌菜、剩菜、水產品等。

臨床表現:潛伏期壹般為5 ~ 18小時。臨床特征壹般為上腹部絞痛和急性腹瀉。腹瀉是水樣便,帶有粘液和惡臭,壹天幾次到十多次。有惡心、嘔吐、頭痛、發熱癥狀,體溫壹般為38 ~ 39℃。病程1 ~ 3天,大部分在24小時內恢復,預後良好。

治療和預防:對癥治療,嚴重者可用抗生素治療。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防止汙染。食物應冷藏並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5)其他細菌性食物中毒

表5列出了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物、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

表5中毒食物、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

(6)赤黴病引起的小麥中毒

有毒成分:赤黴菌是壹種真菌,汙染小麥、玉米等谷物後可引起瘡痂,其代謝產物瘡痂黴菌毒素是壹種有毒成分,對熱穩定,壹般烹飪時難以消除。

中毒癥狀:潛伏期為0.5 ~ 2小時,主要癥狀為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頭痛等癥狀。嚴重者呼吸、脈搏、體溫、血壓波動,四肢無力,步態不穩,似醉酒,故有的地方稱之為“醉谷病”,病程1 ~ 2天,預後良好。

治療和預防:壹般不需要治療或對癥處理。不要吃發黴的糧食,或者去除或減少糧食中的病糧和毒素,使之符合國家標準。

(7)黴變甘蔗中毒

有毒成分:甘蔗儲存不當被甘蔗鏈格孢菌汙染產生毒素,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

中毒表現:潛伏期為十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最初表現為消化功能障礙、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和黑便,隨後出現頭暈、頭痛和復視等神經系統癥狀。嚴重者出現陣發性抽搐。抽搐時四肢僵硬,屈曲內旋,手呈雞爪狀,可留下以錐體外神經損害為主要表現的終身殘疾;嚴重者瞳孔散大,昏迷死亡。

治療和預防: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中毒後應盡快洗胃、清腸排出毒物,並積極采取消除腦水腫、改善血液循環、防止繼發感染等對癥治療。甘蔗應該在成熟後收割。收獲後,甘蔗應防止雨淋、潮濕、霜凍、黴菌汙染和繁殖。存放時間不宜過長,並定期進行感官檢查。嚴禁出售發黴變質的甘蔗。

(8)河豚魚中毒

有毒成分:河豚所含毒素為河豚毒素,主要存在於魚類內臟、生殖腺、血液、眼睛、臉頰、皮膚等部位,毒性極強。其性質穩定,不易被煮、鹽、日曬破壞。

臨床特征:潛伏期為10分鐘至3小時。早期感覺口腔、舌、指尖麻木,繼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等胃腸道癥狀,繼而出現唇、舌、四肢感覺麻痹,眼瞼下垂、四肢無力或肌肉麻痹、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癥狀。嚴重者全身麻痹、癱瘓、口齒不清、血壓體溫下降、發紺、呼吸困難,最後死於呼吸循環衰竭。

治療和預防:無特效解毒劑。壹般來說,主要是快速排出體內毒物(嘔吐、洗胃、導瀉、應用吸附劑)、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補液、吸氧、使用腎上腺皮質藥物)。加強宣傳,不吃河豚;禁止隨意丟棄、加工、出售河豚魚;嚴禁餐飲服務提供加工制作鮮活河豚魚。

(9)毒蕈中毒

蘑菇也叫蘑菇。目前,我國食用菌有300多種,其中毒蘑菇100種,其中毒蘑菇10種。毒蘑菇中毒壹般發生在春夏季節,山區農村,雨後晴天蘑菇長勢茂盛時。因為誤食或采集時將毒蘑菇混入食用菌中,食用後引起急性中毒,所以預防主要是不要采集不明蘑菇。

不同毒蕈中毒的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腸胃炎型:由紅菇、墨鬼傘等毒蘑菇引起。潛伏期為0.5 ~ 6小時,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癥狀,包括惡心、嘔吐、上腹部陣發性疼痛、嚴重腹瀉等癥狀,無發熱。經過適當的治療和對癥處理,中毒者可以很快康復。

神經精神型:由毒蠅傘、豹斑毒傘等毒蘑菇引起。潛伏期為1.0 ~ 6小時。除胃腸道癥狀外,還有明顯的副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流涎、流淚、多汗、心動過緩、瞳孔縮小等。阿托品類藥物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溶血型:鹿花菇引起。潛伏期為6 ~ 12小時。發病初期癥狀為胃腸炎,3 ~ 4天後出現黃疸和血紅蛋白尿、急性貧血、肝脾腫大、頭痛等溶血性癥狀。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輸血和保肝治療可恢復。

肝腎損害型:由毒蕈和褐傘引起。通常病情兇險,死亡率高。臨床表現分為六個階段,即潛伏期、胃腸炎期、假恢復期、內臟損傷器、精神癥狀期、恢復期。此外,少數為暴發型,潛伏期後1 ~ 2天突然死亡。肝腎損傷引起的中毒首先應迅速排除,飯後10小時內徹底洗胃,然後給予活性炭吸收殘留毒素。沒有腹瀉的也要通便排毒。其次,二巰基丙烷鈉用於解毒治療,也要對癥治療。

(10)其他有毒動植物中毒

表6介紹了其他有毒動植物中毒的臨床表現、應急處理和預防措施。

表6其他有毒動植物中毒的臨床表現、應急處理和預防措施

(11)砷中毒

有毒成分:砷的氧化物或鹽類明顯有毒,尤其是三氧化二砷(砒霜)毒性最大。

臨床表現:急性砷中毒潛伏期為15分鐘至5小時,口咽部有燒灼感,口中有金屬味,口渴,吞咽困難。有明顯的急性胃腸炎癥狀,如嚴重的惡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水樣便或米湯,有時混有血),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煩躁、譫妄、驚厥、意識模糊和昏迷,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可能並發急性腎衰竭、多發性神經炎、中毒性肝炎和心肌炎。

急救與預防:壹是迅速采取催吐、洗胃、導瀉等解毒措施,同時應用二巰基丙磺酸鈉、二巰基丙醇等解毒藥物。此外,還需要對癥治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護肝功能、血液透析和換血治療。

(12)有機磷農藥中毒

有機磷農藥按毒性分為三類:①高級。甲拌磷、內吸磷、對硫磷等。②中毒。敵敵畏、甲基對硫磷、甲胺磷、氧樂果等。③毒性低。敵百蟲、樂果、馬拉硫磷、鋅硫磷等。

中毒癥狀:口服攝入的潛伏期壹般為10分鐘至2小時。輕度中毒時,全身疲乏無力,頭暈、頭痛、躁動、視物模糊、惡心嘔吐(嘔吐物有大蒜味)、多汗,瞳孔可縮小;中度中毒時,出現肌肉震顫、踉踉蹌蹌、輕度呼吸困難、瞳孔縮小、流涎、腹痛和腹瀉;重度中毒、驚厥、昏迷、肺水腫、腦水腫、呼吸衰竭。部分有機磷農藥具有遲發性神經毒性,急性中毒後2 ~ 3周出現感覺運動性周圍神經病。

急救與預防:迅速排除毒物,催吐,反復洗胃;使用拮抗劑和解毒劑,輕度中毒使用抗膽堿能藥物(阿托品),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和膽堿酯酶復蘇劑(氯解磷定、碘解磷定、雙膦酸鹽等。)為中度或重度中毒;對癥治療。

(13)其他化學性食物中毒

表7列出了其他化學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應急處理和預防措施。

其他化學性食物中毒的臨床表現、應急處理和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