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蠶蛹為培養基,可購買市售的蠶蛹或柞蠶蛹。蛹的表面消毒是很有必要的。可用75%酒精、0.3%高錳酸鉀或0.1%新潔滅液。消毒後用無菌紗布擦幹,放入無菌接種室。接種以下列方式進行。對於固體菌種,可以用無菌手術刀在蛹的節間膜上做壹個小切口,然後挑壹個大米粒大小的菌絲塊,塞進切口孔裏,密封,放入廣口瓶,用牛皮紙包好,進行培養。可註射液體菌種,用已滅菌的註射器吸取液體菌種依次註射到蛹的節間膜內,每蛹註射0.2 ~ 0.5 ml。然後放入已滅菌的罐瓶中,用牛皮紙封口培養。此外,也可采用噴霧法,將體表已消毒滅菌的蛹體裝入已滅菌的罐頭瓶中,將菌液噴灑在蛹體上,每天2次,連續3天。用幹凈的塑料薄膜蓋住瓶口進行培養。
如果直接在培養室培養,沒有易拉罐瓶,要提前對培養室進行消毒,可以用0.5%高錳酸鉀或3%來蘇水溶液對室內地面、墻壁、空間進行噴霧消毒。種植時,在地面撒壹層幹石灰粉,以免露出地面。此外,還要準備好經過消毒的培養土:將50%的無公害土和50%的菜園地面下55 cm深的細河沙混合,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使濕度達到60% ~ 65%,從1米下落時捧在手裏分散為宜。接種時,先在地面鋪壹層1米寬的塑料薄膜,長度視房間長度而定。膜與膜之間有人行道,膜上覆蓋著2厘米厚的培養土。然後將蛹在1.5%石灰水中浸泡5小時,消毒瀝幹,水平放在土上,間距1 cm。然後,用消毒刷將液體菌種均勻地刷在蛹體上,或用已消毒的小噴霧器噴灑在蛹體上。接種量為1000 ml,可接種10 kg蛹。接種後,用1 ~ 2 cm的土覆蓋蛹體表面,可覆蓋蛹體。用幹凈的薄膜覆蓋土壤,以防止細菌感染,並幹燥培養土壤。為了防止薄膜被風吹走,可以在薄膜周圍每隔33厘米壓壹塊石頭。但是不要在周圍壓壹圈土,因為這樣會造成缺氧沒有細菌或者細菌產生的水蒸氣排不出去而失效。
疫情期間保持室內黑暗。初始溫度可低壹些,10 ~ 15℃幾天後可升至20 ~ 25℃。40天後,如果土壤表面布滿白色菌絲,說明蛹蟲草完全感染了蛹,開始進入子實體培養階段。這時候就要把上面的膜去掉。溫度控制在20 ~ 23℃。空氣濕度為70% ~ 80%,可通過在土壤表面和墻面噴水解決。並要適當打開門窗,通風供氧,加上光照,促進子座長出泥土。臺座出土後,空氣濕度要提高到80% ~ 90%。約10天,基臺長度約10 cm,直徑1.5 ~ 4 mm,頂端黑毛成熟。收割要及時,操作要從四周開始。蛹和子座要壹起挖出來,不能破。用清水沖洗,晾幹或擦幹。
(2)以二齡蠶為培養基培養的蛹蟲草二齡蠶壹般長3-5厘米。為了防止它爬行和被老鼠螞蟻傷害。在培養室裏應該放壹些木制或鐵制的床架。放壹個便於攜帶的木框,木框裏鋪壹層幹凈的薄膜,然後放上滅菌的培養土。然後在土壤上鋪壹層小蠶進行噴霧接種,每3小時壹次,共3次。每次噴完後用薄膜覆蓋。第三次噴灑後,用滅菌土覆蓋蠶,約1 cm厚。然後蓋上塑料薄膜。真菌生長管理、收獲和蛹期培養。
(3)培養蛹蟲草的混合培養基配方很多。它主要由大米等農副產品制成,含有少量的糖、微量元素和維生素b。如
配方A:大米93%,葡萄糖2%,蛋白腖2%,蠶蛹粉2.5%,檸檬酸銨0.3%,硫酸鎂0.2%,微量維生素b。
配方B:小米95%,葡萄糖(或蔗糖)3.5%,蛋白腖1.2%,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2%,微量維生素B。
配方C:大米50%,高粱米45%,蔗糖2%,蠶蛹粉2%,蛋白腖0.5%,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4%,微量維生素b。
上述配方中,大米、高粱米在使用前用清水浸泡5-6小時,取出後與其他配料混合。含水量60% ~ 65%,pH值5 ~ 7,500 ml罐裝。加上2厘米的高度(厚度)。配方中的水溶性物質還可以制成營養液直接浸泡大米等農副產品。也可以先準備農副產品,每瓶放30克,再加入45毫升營養液。遼寧大學張憲科用不同培養基培養蛹蟲草。結果表明,大米是最佳培養基。菌絲體生長較快,子實體生產成熟早,生長周期短,但產量與其他農副產品相差不大。各地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配方,或根據當地原料在實踐中進壹步完善配方。
培養基的滅菌和接種:用耐高壓聚丙烯塑料薄膜將裝有物料的罐裝瓶封口,高壓滅菌30-40分鐘;如果在常壓下滅菌,需要4-6個小時。滅菌後,將培養物冷卻至25℃以下,移入潔凈的接種室。用無菌註射器或移液管吸入液體菌種。迅速轉移到瓶口有縫的培養料上,每瓶註入5 ~ 10 ml。如果使用固體培養種子,用滅菌鑷子或接種鏟從菌種瓶中取出,並轉移到新瓶中的培養材料中。壹瓶栽培種可以轉20 ~ 30瓶栽培種。
接種後的培養管理要求與前兩者相同,真菌生長初期要避光,放置培養瓶的木架或鐵架外要蓋黑布。溫度為15 ~ 20℃。2 ~ 3天後,可將溫度升至20 ~ 25℃,以加速菌絲生長。兩周後,菌絲可以充滿培養物。20天後,濃密的白色菌絲完成營養生長,開始進入長草期。在此期間,溫度應控制在20 ~ 265438±0℃,每天進行光照。白天去掉黑色蓋布使用自然光,早晚使用日光燈增加照度。變色期2 ~ 8天,變色後晚上不用開燈。當瓶中出現草的原基時,應開始通風。室內空氣濕度從60% ~ 65%提高到80%。子實體(草)長到1cm後,空氣濕度要提高到90%。為了增加瓶內的空氣流通,可以用針刺破封口膜,或者將瓶蓋松開幾次,進行適當的通風。另外,因為它的子實體有很強的趨光性,為了防止它偏向壹邊,可以適當調整瓶子的方向。當子實體長到5 ~ 8 cm時,頂面有許多小刺,可收獲黃色粉末。
采收時,揭去密封膜,將子實體和培養料壹起取出。從子實體的根部切下。幹,幹還是幹。如果需要保存,水分含量應低於9%。采收時,若僅用無菌鑷子將子實體夾出,則在瓶中加入3 ~ 5ml營養液或無菌水,再次紮緊瓶口,繼續培養,約半個月後再次形成亞基,約1個月後可再次采收子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