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烏雞賦有水木之精,故用於肝、腎、血病,可補虛強身,治百病虛損,止渴止痢,以及胸、腕、腹絞痛,益產婦,亦治產後虛弱,帶下。
阿膠:《中華本草》:“肝、肺、腎經。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主治血虛、力竭咯血、嘔血、便血、血痢、妊娠出血、崩漏、陰虛失眠、肺虛幹咳、虛風內動驚風。”
大棗:《生命時報》湖北省中醫院內臟肝病研究所所長盛國光教授介紹,大棗具有保肝、健脾、降膽固醇、升白細胞、抗過敏等作用。因為大棗中含有三萜類物質,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此外,大棗還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起到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此外,壹些慢性肝病患者體內的蛋白質相對較低,紅棗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可以預防蛋白質低的癥狀,達到健脾養肝的目的。
桑葚:中藥:肝腎經。滋陰養血,生津潤腸。主治:肝腎不足、血虛精虧所致的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須發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秘。“《本草綱目》記載“桑葚能補五臟、益關節、活血安神、明目烏發。"
2.黨參紅棗:每次用黨參15克,紅棗15枚,用湯劑代替茶水。
3.麥芽糖紅棗:每次用麥芽糖60克,紅棗20枚,加適量水煮熟食用。
4.枸杞紅棗燜蛋:每次用枸杞20克,紅棗8枚,雞蛋兩個。雞蛋煮熟後,去殼煮壹會兒,就可以吃雞蛋喝湯了。
5.神仙粥:何首烏、枸杞各20克,粳米60克,紅棗15,紅糖適量煮粥,都有養血的功效。重度貧血患者可服用硫酸亞鐵片,每日3次,每次0。3克,飯後服用,含維生素C,每次0。2克,連續服用2~3個月,療效相當不錯。
南瓜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8種必需氨基酸、鈣、鋅、鐵、磷。南瓜中還有“鈷”和“鋅”,“鈷”是血液中紅細胞的重要成分之壹;鋅直接影響成熟紅細胞的功能;鐵是產生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血紅蛋白是很好的補血原料。因此,清代名醫陳修園曾稱贊“南瓜為補血佳品”。
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果糖和多種氨基酸。藥理研究證明,大棗中的壹些成分可以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新細胞的快速形成,增強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加血液中紅細胞的含量,從而使皮膚光滑、細膩、富有彈性。
甘蔗是人們喜愛的冬季水果之壹,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鐵、鈣、鋅等。其中鐵的含量特別高,達到每公斤9毫克,居水果之首,所以甘蔗被譽為“補血果”。
葡萄味甘酸,有補氣血、強筋骨的作用。中醫已將其視為補血佳品。葡萄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對心肌有營養作用。因其鈣、磷、鐵的相對含量較高,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人、婦女和貧血人群的滋補佳品,對貧血和疲勞有很好的滋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