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臨床癥狀
人工感染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的潛伏期為1~3天,自然感染壹般為4~7天,有時可達20多天。這種疾病可以表現出五種臨床類型。
1.呼吸型
是最重要的類型。它可能是壹種輕微的未知感染,也可能是壹種嚴重的疾病。它經常發生在被搬到壹所房子或從牧場搬到壹所房子之後。急性病例主要是整個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損傷。發病初期,體溫突然升高,導致嚴重停滯,不進食,大量粘液膿鼻涕。鼻粘膜高度充血,火紅色,伴有鼻翼和鼻內窺鏡的淺表潰瘍和壞死。因為病牛的鼻孔裏充滿了炎癥滲出物,呼吸困難,甚至張嘴呼吸。可見到結膜炎和眼淚,呼出的空氣因鼻粘膜壞死而發臭。呼吸次數增多,常聽到白色深部支氣管咳嗽。有時可見血性腹瀉。
2.生殖器類型
發病初期,壹般表現為輕度發熱,嚴重感染者表現為不安分的尾巴勃起和擺動,尿頻伴疼痛癥狀,外陰水腫腫脹,外陰毛發內有血樣浸潤。初期癥狀是陰道黏膜發紅,出現膿皰,使陰道前庭和陰道壁出現顆粒狀外觀。然後,粘液樣至粘液膿性滲出物堆積在陰道底壁。有些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膿皰融合在壹起,然後在前庭和陰道壁上形成寬闊的灰色壞死膜。擦除或移除時,會出現紅色劃痕。壹般這種類型不會並發流產。壹般病程2周,如有並發癥,可持續3~8周。雄性動物表現為傳染性膿皰性龜頭炎,龜頭包皮病變與外陰、陰道相似,受累組織伴有膿皰形成,呈顆粒狀肉芽外觀。以及包莖皮炎引起的包皮和陰莖水腫和陰囊腫脹,但睪丸炎尚未確診。
3.結膜型
由於病毒對受感染牛的粘膜有親和力,有時可引起角膜結膜炎,通常無角膜潰瘍。壹般該型感染無明顯全身反應,有時可同時出現呼吸型。壹般結膜下可有水腫,其上可形成灰色壞死膜,呈顆粒狀外觀,角膜可略混濁,患牛鼻膿性分泌物。
4.流產型。在某些情況下,野生病毒或人工減毒病毒會導致奶牛流產,這通常發生在頭胎小牛懷孕的任何階段。該病毒引起的流產發生率尚不明確,但近年來發現流產病例有所減少,這可能是由於診斷方法的改進和對該病的進壹步了解。在許多情況下,未確診的呼吸道感染可能在牛流產前1~2個月流行。從流產的小牛中分離出病毒,並將其接種到易感的小母牛體內以引起流產。
5.腦炎型
該病可表現為腦膜腦炎。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均有報道,但發生率很低。牛病表現為* * *共濟失調和抑郁,隨後出現興奮、吐痰、抽搐,最後倒下、角弓後伸、擺腿、磨牙。疾病的過程
壹般來說,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病程變化很大。輕度病例很難發現。壹些呼吸道或腦炎病例可在發現癥狀後數小時內死亡,而大多數病例會持續數天。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有很大差異,取決於牛的毒力、年齡、臨床類型、飼養和管理條件以及病牛的身體狀況。
二、診斷要點
牛死於該病,屍檢發現鼻腔和氣管有纖維蛋白滲出,這是該病的指標。
結膜型的診斷不太困難。顆粒狀外觀、纖維狀壞死膜、結膜下水腫、眼內及外鼻孔漿液性膿性分泌物是該病的明顯病理改變。當卡他性結膜炎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生時,它有助於支持該疾病的診斷。同樣,對任何生殖器類型的公牛進行臨床診斷也並不困難。
這種病毒引起的流產可以通過病毒分離來診斷。流產牛血清中抗體滴度升高。該病的腦炎型也可通過病毒分離和組織病理學檢查來診斷。
病毒可以從患病部位分離,優選在發燒期間。可以通過培養牛腎細胞或豬腎細胞來分離病毒。病毒的初步鑒定可根據其在組織培養中的特征性細胞病變效應來確定,血清中和試驗和熒光抗體試驗也可作為診斷指征。
三個。預防和控制措施
這種疾病沒有特效藥。廣譜抗生素的作用是防止繼發細菌感染,綜合對癥治療可降低死亡率。康復的牛可以終身免疫。接種疫苗是預防這種疾病的重要措施。壹般半歲犢牛接種,9%免疫犢牛的抗體在10~14天後可長期保存。犢牛可以在吃了奶牛後的2~4個月內用第壹次奶被動免疫。懷孕的奶牛可能不會接種疫苗,因為它可能會導致流產。
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衛生條件和檢疫措施,可以防止該病的傳播。然而,由於易感牛對這種疾病非常敏感,這些措施只能限制活躍或隱性牛的廣泛傳播。大量調查結果表明,10%-96%血清抗體陽性的牛是隱性傳染源。因此,使用疫苗仍是控制該病的主要措施。如果並發癥得到控制,可以采取對癥治療。如呼吸道型,確認有細菌並發癥時可使用磺胺類和抗生素,但要考慮這些藥物在牛奶和肉類中的殘留。膿皰性外陰陰道炎、龜頭炎可局部塗抗生素軟膏,減少後遺癥。
以上是關於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的診斷和預防。如上所述,這種疾病沒有特效療法。所以做好日常防護,隔離病牛,及時使用疫苗控制是關鍵。親農網也會持續關註此病的治療進展,壹旦有確切具體的治療方案,會第壹時間通知農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