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妳知道如何養殖淡水珍珠嗎?

妳知道如何養殖淡水珍珠嗎?

我國河流溝渠縱橫交錯,湖泊池塘水庫星羅棋布,富饒的珍珠水面十分廣闊。貽貝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資源豐富。而且珍珠的生產和移植是壹項精細的手工操作技術,既不能用電腦控制,也不能用機械操作,所以特別適合中國勞動力多的現實。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收集和利用珍珠的國家之壹。到80年代中期,中國珍珠產量躍居世界第壹,成為世界珍珠產量最大的國家。

1中國淡水珍珠養殖的發展

我國淡水珍珠養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研究試驗、技術改造和技術改進與成熟。

1.1研究和試驗階段

珍珠的人工養殖技術是人們在采集天然珍珠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和發展起來的。廣東水產學校(現湛江水產學院)1958考試成功。65438-0962在熊達仁教授的指導下,研究了無核珍珠養殖與彩色珍珠形成和小塊位置的關系,並取得了成果。1964之後,全國各地陸續養殖淡水珍珠,形成規模化生產,產量持續上升,尤其是江浙滬三省。1972年中國開始出口淡水珍珠,11年出口淡水珍珠1979噸,創匯18萬美元。這壹時期,我國珍珠蚌養殖的主要來源是人工采集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的天然蚌。育珠蚌以冠蚌為主,三角帆蚌尚未放在首位,背角無齒蚌、圓背角無齒蚌等育珠蚌仍在探索中。切割技術的栽培水平還比較低。采集的天然貽貝壹般為12-18 cm,年齡2-5年,多采用切膜法,片厚大,每個貽貝中插入的片數較多。養殖多為池塘,采用魚蚌混養,且以魚類為主,養殖密度高;手術貽貝懸掛在固定的繩子或框架上,貽貝不能隨水沈浮。珍珠產量低,質量差,但當時珍珠價格不錯。

1.2技術改革和發展階段

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我國珍珠養殖技術有了突破和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貽貝人工繁殖成功:1978年以前,我國的珍珠養殖是采集自然水域的三角帆蚌和皺蚌。隨著水產養殖規模的擴大,天然的貽貝來源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因此,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進行了貽貝人工繁殖技術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為淡水珍珠養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對加速珍珠養殖和提高珍珠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2)三角帆蚌和皺蚌在珍珠養殖中的地位得到確立:我國有十幾種淡水珍珠養殖蚌。經過反復的珍珠養殖試驗,綜合考慮光澤、色澤、潔凈度、形狀、大小、產量、操作方便性等因素,確定三角帆蚌和皺蚌為國內最佳淡水珍珠養殖蚌。

(3)建立了“三小”嫁接技術體系:壹是摒棄了過去養9 cm以上珍珠蚌的做法,選擇小蚌(6.5-8 cm)作為手術蚌,使小蚌生機勃勃,珠囊形成塊狀,分泌能力強,蚌珠同步生長,珍珠產量高,質量好。二是將過去要求小件為5-6 mm見方的方法改為3-3.5 mm見方的小件。這種規格的珍珠與5-6 mm的小件生產的珍珠相比,圓度、光澤等指標都有很大提高,價格可提高壹至幾倍,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三是開口器、接膜針、送針等操作工具比過去更小,操作更輕便靈活。開膜工具也由過去的鈍頭鑷子改為分膜針,使小片不受損傷。

(4)珍珠文化基礎理論研究得到重視: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內從事珍珠文化基礎理論研究的人很少。全國科學大會召開以來,我國珍珠文化基礎理論研究出現了可喜的局面。熊達仁、張元培、史安靖、孟等珍珠研究專家,在珍珠的形成、生長、養殖水質、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推動了珍珠生產的發展。

(5)操作技術有了很大進步:70年代珍珠種植是插大蚌大塊,現在改為插幼蚌小塊;切膜改為過膜,吊養由固定水深改為隨水漂浮提升,深水吊養改為淺水吊養;密養,改疏養。因此,珍珠的產量、質量和優質珍珠的比例都在不斷上升。據國家外貿系統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淡水珍珠出口已躍居世界首位,出口到世界36個國家和地區,打破了日本長期壟斷國際珍珠市場的格局。

1.3技術改進成熟階段

1.3.1探索出壹套河蚌早期繁殖和快速培育的方法:長江以南地區每年4月中旬開始接種和采苗,到6月中旬,河蚌進入壹個大池塘,分散飼養。當年養殖的小蚌,5438年6月+10月可達5-8 cm。從而大大縮短了生產周期。

1.3.2規範了手術技術和操作流程:以往手術技術和操作管理不嚴格,如手術工具和操作消毒不嚴,造成爛片、爛片;貽貝不長,珍珠長勢不好,質量差,產量低;片子做得太大或者不成比例,片子不圓,珍珠也不圓;平板不插,長黑頭;鉤膜、長附殼珠等。

1.3.3減輕育珠蚌負荷,插入優質珍珠產區:了解蚌活動規律,殺蚌,取過珍珠的人都知道,蚌的斧足在前端拉長,往往使前端的珍珠長勢不好,而優質、大、好的珍珠大多產在尾端,也就是排水孔。近幾年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實驗:得出結論:只需插入後端,即50%的貽貝,就能提高每只貽貝的產量和質量。

1.3.4建立了培育幼、中、中型貽貝的方法:幼就是移植壹年生的貽貝,特別是把握好10-11當年的操作和次年3-5月的操作,6月中旬以後未插的貽貝全部不用;大蚌,即當年的第壹批幼體,大小為7-10cm;中片,即插入的細胞片,壹個不大,壹個不小,規格在3.5-4.0mm之間;優質的產品是從選擇塞蚌入手,選擇養殖水域,適度養殖,最後控制施肥、沖洗、養殖年限等管理環節。

1.3.5改進了養殖方式(1),將吊養改為網箱養殖,減少了傷害,防止了魚蝦對貽貝的侵害。(2)變小池塘養殖為大池塘、湖泊、水庫養殖。大水體具有活水、溶解氧充足、可食用浮遊生物多、有害浮遊生物少、水體氨氮含量低的優勢。(3)變粗文化為精文化。以前以無機肥為主,現在施菜餅、面粉、豆漿、雞鴨等多種肥料。(4)變深耕為淺耕。

2.中國珍珠養殖生產中的主要問題

2.1三角帆蚌種質退化

很多養殖戶只看眼前利益,不管貽貝質量。養殖親貝多來自同壹水源,親貝個頭小、質量差,有的甚至用珍珠蚌采苗。導致幼體生長速度慢,個體差異大,抗病能力差,性成熟早,甚至壹歲的貽貝也能懷卵。

2.2手術團隊水平低且不穩定。

比如1998到2000年,珍珠價格好,半成品珍珠蚌上市,導致南方省份大量開發。業主到處招兵買馬,高價搶奪手術人員。大部分的訓練者在學會技能之前,都被搶了短時間的訓練時間。據初步統計,在2000年,75%的外科醫生是新手。

2.3水質惡化

貽貝疾病的發生大多是由於水質惡化引起的。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是:(1)自然條件差,水淺,用水量不足;(2)貽貝養殖密度過高,導致水質惡化;(3)作業過程中大量廢水和廢棄物流入養殖水體;(4)養殖水體過量施用磷肥和碳酸氫銨;(5)大量生活汙水或工業汙水流入。

2.4養殖規模失控,產銷矛盾突出。

珍珠文化在沈寂多年後,從65438年到0998-2000年突然流行起來,其種植規模空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插貝約4億只,可產珍珠2500-3000噸。產銷矛盾更加突出,珍珠價格會壹跌再跌,過去的高額利潤和暴利再也無法逆轉。

2.5單壹品種

隨著人們文化意識的逐漸提高,人們對已經流通了幾十年的淡水無核珍珠明顯感到有些不滿。因此,調整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是珍珠文化產業繼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如何提高淡水有核珍珠的養殖技術,增加淡水有核珍珠的產量,使彩色珍珠、夜明珠、組合珍珠等早日上市,應該是珍珠研究者的首要課題。

2.6珍珠加工起步晚,能力差,水平低。

3我國淡水珍珠發展的對策

3.1適度控制養殖規模

珍珠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們晶瑩剔透,美麗動人,可以入藥,“稀缺性”是維持其高價的原因之壹。只有合理控制珍珠的生產規模,才能保證珍珠的價值。如果盲目擴大生產,不僅勞民傷財,還會使大量劣質珍珠充斥市場,動搖人們視珍珠為珍寶的觀念,必然導致珍珠產業萎縮。我國是淡水珍珠生產大國,國家有必要采取壹定的行政措施和經濟調控手段來控制珍珠生產規模。生產者也要把註意力轉向提高珍珠的質量,適當控制生產規模。

3.2提高育種技術,走“優”育種之路。

珍珠“精品”大、光滑、色澤鮮艷、優質珍珠比例大。要生產高質量、高品質的珍珠,首先要提高珍珠養殖技術。首先要做好親貝培育(包括提純復壯)、親貝培育、幼貝孵化、幼貝培育、外科手術、消毒、選塞等工作。在水產養殖中,要選擇好的養殖水域,吊養的方式和密度,深度,施什麽肥,註意水體理化因子的變化。抓住每壹個環節,落實每壹項措施,就壹定能出“精品”,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3.3重視貽貝病的危害,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貽貝病害越來越嚴重,危害越來越大,尤其是貽貝鼠疫,傳播速度快,可使三角帆蚌在幾天內死亡率高達65%-90%,甚至全部死亡,無壹存活。所以要加強貽貝病的防治,不可大意。

預防為主,預防貽貝病害,特別要註意以下幾點:(1)在無病區的大水面養殖親貝,做到自繁自養,杜絕嚴重防病貽貝帶入,消除病源。(2)選擇面積大、水位穩定(1.5-3.5m)、天然微流水最佳、溶解氧充足(5.0mg/L)、無汙染的良好養殖水體。(3)嚴格控制操作過程和消毒。(4)控制放養密度,淘汰有害野生魚類,放生白化魚、黑魚、鱖魚、鯰魚等肉食性魚類。(5)減少人為汙染,作業過程中的廢水、廢渣應與珍珠蚌水體嚴格分離,有機肥施用應腐熟,少施無機肥。珍珠養殖水域實行輪換制,即養殖水體每4-5年更換壹次。

總之,任何暴發性疾病都與生態環境惡化密切相關,尤其是氨氮汙染。要成功控制貽貝病害,必須改善生態環境,定期施用石灰。

3.4加強珍珠加工產品的開發,擴大珍珠的使用範圍,提高珍珠的經濟價值。

珍珠加工開發應註重提升珍貴珍珠的收藏作用和價值;擴大裝飾珍珠的用途和範圍,增加新的產品和款式;重點研究珍珠在醫藥領域的藥用功效和營養作用,如藥物和復方制劑的使用、保健品和添加劑、美容產品等。

3.5理順出口渠道,增加出口創匯能力。

中國珍珠出口始於1972,1978年出口達到11噸,創匯18萬美元。主要出口美國、德國、日本、印度等。以前原料珠主要是出口。今後應進壹步拓寬出口渠道,增加對中東和歐洲的出口,減少原料珠出口,增加加工品種出口。

3.6加強基礎研究,積極開發新產品。

珍珠產品的升級換代是珍珠產業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壹個重要方面。珍珠產品如何升級,必須加快已經在研究的熒光珠、形象珠、組合珠、有核珠、黑珠、大珠、不規則珠的開發。參考網站:義烏小勛百貨貿易有限公司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