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海底撈為什麽要關300家店?

海底撈為什麽要關300家店?

海底撈為什麽要關300家店?

海底撈為什麽要關300家店?僅2019壹年,海底撈就新開餐廳308家,門店總數達768家。面對不斷下滑的成交率,海底撈選擇關閉部分門店。海底撈為什麽要關300家店?

海底撈為何關閉300家門店1 165438+10月5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決定在12 31之前,逐步關閉300家客流量相對較低、經營業績不理想的海底撈門店。

同時,海底撈還發布了“啄木鳥”計劃,旨在整改經營業績不佳的門店。

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第壹次開啟如此大規模的關店潮。根據海底撈此前的財報,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撈擁有1597家全球門店。以此計算,關店數量約占其總門店數的18.8%。

海底撈通過官方微博發出《致關心海底撈的朋友們》壹封信,說明了公司部分門店業績未達預期的主要原因。

包括壹些新開門店的選址不合理,內部組織架構的改變,讓各級管理者“看不懂,累壞了”,優秀店長的缺乏,對“利益掛鉤”KPI指標的過分相信,企業文化建設的缺失,都成為海底撈需要放緩腳步的原因。

但是,關300家店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海底撈的“啄木鳥”計劃

財報顯示,僅2019年,海底撈就新開餐廳308家,門店總數768家,周轉率穩定在每天4.8次。到2021,海底撈門店達到1597家,布局逐漸從壹線城市向二、三線及以下城市轉移,但周轉率已經下降到每天3次。

面對不斷下滑的成交率,海底撈選擇關閉部分門店。

在關閉標準上,海底撈表示會綜合考慮門店所在的外部商圈成熟度、客流量、門店周邊密度、單店財務指標等因素。“平均周轉率沒有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大規模新開分店。”

在收縮門店的同時,海底撈還將進行壹系列內部結構調整。包括加強部分職能部門和恢復區域管理體制,加強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

海底撈將這壹斷臂求生之舉稱為“啄木鳥計劃”。“啄木鳥的特長是善於發現樹皮下的害蟲,而且頑強。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在談到這個計劃時這樣說道。

現在很多海底撈店早已失去了大排長龍的繁華景象。這壹切可能都要歸功於當初的擴張策略。

海底撈為什麽要關300家店?海底撈所在的行業風起雲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火鍋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998億元,同比增長18%,預計2024年火鍋餐飲市場規模將達到6413億元。

前景看似很光明,但實際上火鍋行業的集中度很低。中國商業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中國火鍋市場集中度僅為5.5%,海底撈等巨頭僅占據2.2%的市場份額,必然是壹個火爆的市場。

“火鍋餐飲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所以火鍋品類已經極度細分,幾乎每個單品都有壹個主副品牌。”餐飲行業觀察家、筷子思維創始人蘇鵬告訴AI財經社,火鍋是中餐最大的品類,這個品類的賽道足夠廣,市場容量大,產業鏈成熟容易復制,業態上不需要廚師,標準化程度高,所以大家都聚集在火鍋。

從產品上看,和海底撈壹樣,在狀態不佳的情況下,依靠旗下高端火鍋品牌扳回壹局,補上了今年新推出的蟹粉黃花魚鍋,用異域食材贏得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關註;漁王依靠健康健康的粵菜火鍋和進口菜的細分品類,收獲了不少粉絲。

老對手巴努明確強調產品主義,減少SKU,淘汰大而全的菜品,主打毛肚,甚至在北上廣壹線城市的幾家商場直接在海底撈旁邊開店。巴努創始人杜也透露,以海底撈為主的高消費群體也是巴努希望覆蓋的對象。

新興對手也在崛起,開始比拼創意。太二酸菜魚母公司九毛九於2020年8月入駐火鍋行業最大的細分品類川渝火鍋,推出“重慶火鍋工廠”,強調茶位、紙巾、調料不收費。2020年9月,盒馬還註冊了“盒馬火鍋”商標,進軍火鍋市場,主打酸蘿蔔老鴨、春羊肉、羊排、羊尾巴鍋底等創意鍋底。

除了火鍋店,零售火鍋也來了。比如該品牌開了7000多家店推廣“在家吃火鍋”,稱其價格比餐廳低40%-60%,比超市低30%-40%,並獲得招銀國際、天途資本的資本押註。

很多品牌選擇從細分賽道切入,註重差異化經營,海底撈還是那個海底撈。在今年6月與投資者的交流會上,有投資者問張勇,海底撈的服務不錯,但味道壹般。如何考慮口味?

張勇的回答是,“餐飲業和火箭是有區別的。火箭有標準,餐飲行業沒有標準。只是有些企業強調口味,而我們不重視。看報告,我們的營銷費用為零。”言下之意,海底撈只是沒有花錢推廣產品而已。

今年6月5438+10月,戰略定位專家許對媒體表示,壹個火鍋品牌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始終以消費者為中心,提供高端價值。如果只有高端的價格,但是服務、管理、菜品、餐飲、標準化等等跟不上,最後只能走向沒落。

目前海底撈的價格體系在同類品牌中還是偏高的。公司財報顯示,2020年海底撈人均消費已增至116元,壹線城市人均消費已達到116元。但2021《火鍋市場生存報告》指出,在整個火鍋品類中,只有33%的火鍋品牌人均消費80-100元,46%的火鍋店人均消費50-80元。

在這壹點上,張勇曾經在2018清醒地發現,“如果客戶說海釣不好吃,其實可能是價格太貴了。”2020年3月,疫情後停工兩個月的海底撈提高了食材價格。壹位北京食客發現,獻血的壹半從16元漲到23元,壹半薯片13元,算壹個土豆1.5元;自助調料10元壹個人;米飯7元壹碗。

從商業角度看,疫情期間成本上升,海底撈漲價看似合理,但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事件曝光後,海底撈不得不延續壹貫作風,立即道歉,稱漲價是管理層的錯誤決定,將價格恢復到停業前的水平。

海底撈今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門店人均客單價已從去年同期的112.8元降至107.3元。

從業務來看,在平均周轉率低於4次/天的情況下決定調整收縮門店、停止大規模開設新店的同時,提價渠道相對較窄。相對於同行的產品方向,海底撈菜品相對較少,在細分領域仍然沒有不可替代的地方。現在,我們還是更多的依靠服務和情懷前行。

但對於壹些食客來說,海底撈依然是缺乏特色的選擇,但不會出錯。

10月5日晚111點,熟悉的生日祝福歌在北京東五環的海底撈門店響起。像往常壹樣,店員們揮舞著燈光招牌,微笑著幫顧客慶祝生日。

飯桌上,年輕的食客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但至少,今晚會毫無差錯地度過。

海底撈為什麽要關300家店3年多前,海底撈帶著壹本叫《海底撈妳學不會》的書把海底撈帶上了神壇。

從此以後,人們會更加關註海底撈。只要海底撈有什麽意想不到的服務,都會被網友用鏡頭記錄下來。

比如前段時間,海底撈的壹些員工居然在餐廳幫孩子做作業。這種服務恐怕是家長想要的。畢竟輔導作業是個大問題。更離譜的是餐廳服務員來coach,真的很意外,於是上了熱搜。

但是,請不要放棄壹切。火鍋店的核心競爭力壹定是食物本身。菜不好吃,服務好,恐怕也無濟於事。

可惜海底撈在食物本身的味道上並沒有給人太多的驚喜。很多網友表示和其他火鍋店沒什麽區別,味道只能說中規中矩。

對於許多社交恐懼的消費者來說,他們不想被過度服務,他們更喜歡吃比同齡人更好的食物,僅此而已。

這就是火鍋店的難處。區分產品真的很難。畢竟都是生品。真正讓他們與眾不同的是餐廳裏的小吃、甜點和調料。

有熟悉海底撈的消費者表示,海底撈的調料種類沒有以前豐富了,很多免費食材都取消了。

留給海底撈發揮的空間真的不多了,可惜海底撈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另外,在海底撈店鋪少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吃海底撈來彰顯自己的品味和個性。但是,在海底撈遍地開花的時候,海底撈已經變成了壹家普通的餐廳,之前的優勢已經沒有了。更殘酷的是,海底撈的店鋪之間也會存在競爭關系,導致翻臺率持續下降。

據了解,2019年海底撈平均周轉率為4.8次/天。2020年疫情影響降至3.5次/天,2021年換手率降至3次/天。

沒有周轉率的海底撈就像沒有空氣的魚,只有死路壹條。

在中國餐飲行業,不要迷信神話,任何品牌都會遇到瓶頸,如何突圍是永恒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