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紅細胞數量為400萬-500萬個/m3,女性為350萬-450萬個/m3
立方毫米;正常血液中血紅蛋白的濃度男女均為12 ~ 15g/100 ml。
就是10.5 ~ 13.5g/100ml。貧血是壹種常見的綜合征。有許多因素會導致貧血。
但總結起來,貧血的原因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壹是造血原料的缺乏,二是人體的造血機器。
可以降低(即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第三,紅細胞被破壞或流失太多。貧血可分為
各種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 anemia)是指由於體內儲存的可用於制造血紅蛋白的鐵已經耗盡,導致紅細胞生成失敗而引起的貧血。表現為骨髓、肝、脾等組織缺乏可染鐵,血清鐵蛋白濃度、血清鐵濃度、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為特征。
疾病的起因
缺鐵性貧血可發生在下列情況下;
首先,鐵的需求量增加,攝入量不足:
在快速生長的嬰幼兒、兒童、月經過多的婦女、妊娠或哺乳期,對鐵的需求量增加,飲食中缺乏容易引起鐵性貧血。
二、鐵吸收差:
因鐵吸收障礙而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情況很少見。
第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潰瘍、癌癥、鉤蟲病、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痔瘡出血、服用水楊酸鹽後的胃竇炎等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含鐵血黃素沈著癥或血紅蛋白尿的婦女月經過多和溶血性貧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發生是經過長時間逐漸形成的。在鐵缺乏期,儲存的鐵被耗盡,血清鐵蛋白減少。此時沒有貧血,如果缺鐵進壹步加重。儲存的鐵被耗盡,血清鐵蛋白和血清鐵減少,總鐵結合量增加,出現缺鐵性貧血。
癥狀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①原發病的臨床表現;②貧血本身引起的癥狀;③因含鐵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組織器官呼吸障礙的癥狀。
壹、上皮組織損傷引起的癥狀:細胞內含鐵酶的減少是上皮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1)角狀角膜炎和舌炎:約10-70%患者有角狀角膜炎,舌面光滑,舌乳頭萎縮,尤其是老年人。
(2)食管蹼。
(3)萎縮性胃炎和胃酸缺乏。
(4)皮膚、指甲的變化:皮膚幹燥、角質化萎縮,毛發易折疊脫落;指甲不僅僅是全甲和平甲,還有抗甲和灰指甲。
二、神經系統癥狀:
約15-30%的患者表現為神經痛(主要是頭痛)和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和視乳頭水腫。5-50%的患者有精神行為異常,如註意力不集中、易激動、智力低下、異食癖等。原因是缺鐵不僅影響腦組織的氧化代謝和神經傳導,還會降低與行為相關的線粒體單胺氧化酶的活性。
三、脾腫大:原因與紅細胞壽命縮短有關。
支票
首先,血的圖片:
早期或輕度缺鐵可以沒有貧血或只有非常輕微的貧血。晚期或嚴重缺鐵有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細胞比容和血紅蛋白濃度的降低程度就是紅細胞計數的降低程度。
二、骨髓圖像:
骨髓增生活躍,顆粒紅比例降低,紅細胞系統增殖明顯活躍。幼紅細胞比例增加,體積略小於普通幼紅細胞,邊緣不規則,胞質較少,染色偏藍,細胞核像晚期幼紅細胞壹樣濃縮,說明細胞質發育落後於細胞核,顆粒細胞和巨核細胞數量和形態正常。
第三,骨髓鐵染色。
第四,血清鐵蛋白。
五、血清鐵。
款待
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原則有:①病因治療:盡可能去除缺鐵性貧血的病因;②補充足夠的鐵供機體合成血紅蛋白,將體內的鐵儲存補充到正常水平。
壹、治療原因:
病因治療對糾正貧血的效果和速度,防止其復發具有重要意義。
二、鐵質治療:
(1)口服補鐵制劑:最常用的制劑是硫酸亞鐵和富馬酸鐵(富血酸)。服藥時忌喝茶,以免鐵被單寧酸沈澱而不被吸收。
(2)鐵劑註射:壹般盡可能采用口服用藥,鐵劑註射僅在以下情況下使用:①腸道鐵吸收差,如胃切除術或胃腸吻合術後、慢性腹瀉、脂肪性痢疾等。;②口服鐵劑可加重胃腸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結腸炎、胃切除術後胃腸功能障礙、妊娠期持續性嘔吐等。③雖然減少了口服鐵劑的用量,但仍有嚴重的胃腸道反應。
常用的鐵註射液包括右旋糖酐鐵和山梨醇檸檬酸鐵。
(3)輔助療法:加強營養,增加富含鐵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