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蟹類
1,大閘蟹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北方稱為河蟹,長江流域稱為大閘蟹。它存在於中國北部從河南到珠江的河流、湖泊和溪流中。長江水系的大閘蟹由於分布廣、產量高,是我國南方的代表品種。比較著名的有陽澄湖大閘蟹和產於陽澄湖的大閘蟹,是非常著名的淡水蟹種,背綠、腹白、爪金、毛黃。它們被稱為“螃蟹之王”。現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是用水稻和蟹種壹起養殖,形成了壹些蟹稻品牌產品。
2.青蟹
青蟹又叫鋸邊青蟹,殼很硬,呈橢圓形,看起來有點扁,胸部很結實,爪子很硬,類似蠍子,所以有人叫它蠍子。青蟹喜歡棲息在潮間帶、紅樹林和沼澤的泥灘上,在我國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尤以江浙壹帶為多。最著名的青蟹是浙江三門縣的特產三門青蟹,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誌性產品。
3.隆背哲蟹
石蟹又名蟹、蟹,是淡水蟹的壹種,主要棲息在山澗的巖石下,或溪流兩岸的草叢、淤泥中,也有在江河、湖泊、溝渠沿岸的洞穴中打洞的,分布在除新疆、青海、內蒙古、東北以外的其他省份。螃蟹種類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華溪蟹、祖茂華溪蟹、鋸緣華溪蟹、海南華溪蟹、紫華溪蟹和四川華溪蟹。石蟹的蟹肉鮮味十足,蟹膏湧動,口感上乘。
4.水蟹
水蟹的出現,其實是青蟹成長過程中的壹個階段。剛蛻殼的蟹處於柔軟狀態,稱為“軟殼蟹”。這時候因為軟殼蟹躺在水底,會吸收大量水分,導致蟹的放松。3-4天後,新殼會完全變硬。這種外殼會由軟變硬,使螃蟹體內的水分含量增加,體重增加壹倍。故取名水蟹,以其汁液生長於鹹淡水地區。
5、大閘蟹
中華絨螯蟹,又名河蟹、中華絨螯蟹、中華絨螯蟹,是我國最豐富的淡水蟹類。大閘蟹因其營養豐富、肉質鮮美而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中華絨螯蟹成為各地的主要養殖品種,中華絨螯蟹養殖業從追求產量的“養蟹”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養蟹、養生態蟹”轉變。
6.稻谷蟹
稻谷蟹其實就是河蟹和大閘蟹。現在很多地區稻田裏都養殖河蟹,故名稻蟹。稻田蟹主要以水生植物、腐殖質、蝸牛、蚌類、蠕蟲、昆蟲、小魚小蝦為食。
發展:淡水蟹養殖技術
1,螃蟹養殖
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經濟效益,中華絨螯蟹首先要養殖中華絨螯蟹。為了實現商品蟹,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暫養技術。選擇水質好,水資源充足的池塘,面積不要太大,水深不超過1.2米,池塘東西向較好,日照充足。
(1)放苗。15 ~蟹苗放苗前20天,每畝要撒75公斤生石灰消毒。藥性消失後,要用80目篩子餵水培育基礎餌料,移植水生植物(必須嚴格消毒),並設置必要的防逃設施。蟹苗入池時可以淺壹些。有利於提高水溫和水中藻類及水生植物的生長。
(2)飼養。每天餵2 ~ 3次餌料,如豆漿、魚、蝦醬等。,並多在周圍淺水區投餵,並按體重的4%投餵,並時刻註意天氣、水質制裁、個體生長、爭奪餌料的生物數量。隨著幼蟹的生長,還應添加浮萍等優質水生植物。
(3)水質。日常管理中註意水質調節,把握水質,勤換少換,不至於造成水溫水位的劇烈變化。經過2個月左右的培育,螃蟹就可以被扣留了。
2.成蟹養殖
成蟹喜歡水質幹凈、透明度大、水生植物豐富、餌料豐富的水環境。河蟹的生長最為適宜,多在池塘、湖泊、河流、稻田中養殖。
(1)池塘條件
該肉丸蟹水源豐富,取水排水方便,水質好,無汙染。選用粘土、沙土或亞沙土,透氣性好,有利於水生植物、底棲昆蟲、蝸牛、水蠕蟲等的生長繁殖。老塘要徹底清淤,最淺處10cm。池塘裏可以建幾個土堆,也就是蟹島。島上可以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要有坡度。也可以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生植物
中華絨螯蟹的自然產量主要取決於水域中水生植物和底棲生物(餌料生物)的數量。在養殖過程中,種好水生植物是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除了給螃蟹餵維生素,老百姓常說“螃蟹的大小取決於水生植物。”
(3)防逃設施
防逃設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視自身情況而定。
(4)池塘清洗和消毒
三疣梭子蟹壹般在放苗前半個月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用量為每畝75公斤。壹方面可以殺滅有害生物,另壹方面可以改善池底,增加水中鈣離子含量,促進中華絨螯蟹蛻皮生長。接水後及時施肥,培養藻類和基礎餌料,透明度壹般保持在40 ~ 50 cm。如發現蝌蚪或蛙卵,應及時清除,以免爭搶食物,危及幼蟹。
(5)放苗
長江水系出產的蟹苗是最好的選種,要求規格整齊,步驟完整,體格健壯,爬行積極,無傷病。
放苗:放苗時註意溫差。從外地買來的魚苗要在水中浸泡2 ~ 3分鐘,撈出放入池塘10分鐘,如此反復2 ~ 3次。幼蟹逐漸吸收足夠水分,適應水溫後,再放入池塘,可以提高成活率。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