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習慣
黃顙魚,俗稱黃骨魚。它是壹種淡水底魚,白天喜歡生活在水底,不經常活動。晚上遊到水的中上層覓食。黃顙魚養殖對水質要求較輕,溶解氧要求較高,適宜溫度為0 ~ 38℃。黃顙魚是壹種溫和的肉食性魚類,喜歡吃小魚、蝦、螺肉和人工配合飼料。
2.育苗
每畝(1畝=667平方米)苗量為10 ~ 12萬株,可用於池塘施肥培育生物餌料,也可用於撒豆漿、花生餅或蛋黃。養到3-4厘米大小後,每畝池塘養殖3-4萬頭,養到6-8厘米大小後,進入放養階段。
3.成魚養殖
(1)主塘面積3 ~ 8畝,水深1.2 ~ 1.5 m,每畝水面養殖黃顙魚魚苗5000 ~ 10000尾,當年可養殖尾重75 ~ 100克的商品魚。
(2)池塘套種黃顙魚魚苗500 ~ 1000尾,可產商品魚35 ~ 60公斤。
(3)每平方米網箱可養殖黃顙魚魚苗500尾左右,當年可養殖商品魚。
2.黃顙魚的養殖
在珠三角和我市的茶樓、飯店、海鮮館,食客可以品嘗到壹種新品種叫黃顙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
黃顙魚是我國的壹種優質名貴魚類,俗稱黃魚、骨魚。它生長在河流、湖泊、水庫或其支流中,棲息於底部,以各種底棲無脊椎動物、小雜魚、蝦等為食。對生態環境適應性廣,對營養等環境因素要求低。所以可以在條件好的水域養殖(或增殖)。
黃顙魚體粗壯,頭略扁平,軀幹和尾部扁平,背部傾斜,胸腹部寬而平,頭頂皮膚薄,表皮粗糙,吻純圓,眼睛等。,大嘴裂,牙齒小而蓬松,唇薄而簡單,上枕外露,骨刺向後延伸,四對須,八鰓蓋至10。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壹種分布廣泛的魚類,可在珠江水系和廣東省其他江河湖泊中發現。在廣東,屬於黃顙魚的魚類有三種,分別是黃顙魚、黃顙魚和黃顙魚。
黃顙魚養殖中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第壹,養殖條件
無論池塘、網箱還是其他養殖水體,其水源必須充足、無汙染,底質和周邊生態環境必須適合黃顙魚的生長發育。
二、魚類品種的來源
魚種可以從江河湖泊中捕撈,也可以人工養殖。不管它們的來源是什麽,都必須是標準粗細的養殖,放入成年魚塘和網箱的魚種規格達到30到50克。這樣的規格成活率高,生長快,能及時達到市場上商品魚的規格(150克以上)。放養魚種應在當年3月底前完成,並能在當年65438+2月前捕撈上市,減少冬季損失和死亡。
第三,餵優質飼料
提高餌料質量是提高黃顙魚成活率、市場規格和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黃顙魚是壹種雜食性魚類,主要以動物為食。所以飼料的粗蛋白含量要在35%以上,5月份之前要占魚重的2% ~ 2.5%,6 ~ 8月份水溫高。黃顙魚正處於旺盛生長的高峰期,可按魚重的4% ~ 5%投餵。9月以後,水溫逐漸降低,精飼料量逐漸減少,並根據魚的攝食情況和天氣變化,改變投餵的次數和頻率。每天餵1到2次。
第四,重視水質的調節和疾病的防治
黃顙魚對水質要求很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在35-45cm,PH值在6.5-8,每月換水壹次,池塘安裝增氧機,定期或不定期啟動,增加水中溶解氧,避免或減少池塘浮頭或泛水現象,使黃顙魚正常生長。應及時預防魚病,做好預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藥物進行消毒,殺滅池塘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減少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