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課程個人總結1女大學生網上賣零食,壹周賺75萬。宿舍就是辦公室。
兩個好吃的大學生開了個網店賣零食,沒想到越做越大:輝煌的時候壹天接了1000多單,請了30個同學幫忙,5個物流公司工作人員專門為他們服務,壹周收入75萬!
現在,他們甚至拿到了500萬的投資,準備組建公司,發展成全國連鎖。
這壹切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尤其是發生在兩個小女大學生身上,現在卻成了事實。讓我們看看這個奇跡是如何誕生的。
小女孩賺錢的策略
苦難是壹種技能。
投資公司的負責人沈先生說,參觀當天,兩個小女孩在家裏為他做了兩頓家常菜...沈先生被兩個女孩的吃苦能力感動了。“他們現在很想自然的睡覺,但是每天還是堅持早起。”
同學是壹種資本
生意好的時候,兩個女生完全忙不過來,袁蘭動員同學幫忙。每天都有十幾個學生來幫忙,幾乎拿不到壹分錢,被稱為“苦力”。
廣告是壹種堅持。
他們和非法網站上的人壹樣,把美女的照片掛在婚戀網站上,上面有自己店鋪的網站鏈接。最後被管理員刪除了。他們的廣告扔在地上,他們去撿,繼續發。
啟動資金
每個人都向父母借了5000元。
四川師範大學大二學生袁蘭和王菊園,壹個住在房子裏,接受網上訂單,另壹個送貨。
袁蘭,21歲,四川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大二學生。她和同鄉、同學、室友王菊元壹起經營著壹家賣零食的網店。他們的創業故事始於大壹。
當時他們沒有資金來源,把目光投向了父親。袁蘭家在大巴山,父母都是農民。他們沒有多少錢給他們。“每個人借了5000塊錢。”
有了錢,他們先買個網站。壹切準備就緒,兩人開始給自己定位網店——成都的辦公室白領。“我有錢有時間吃零食,怕太陽下的風吹雨打。”袁蘭和王菊元想到了賺辛苦錢。“從農村出來的,不怕苦。”
因為有些網店退貨會要求顧客支付郵費,所以兩人給自己定了壹個規矩:在他們網店買的任何東西,只要發現有問題,都可以無條件退貨,哪怕只是最後壹點點!如此大膽的想法讓人不得不對他們刮目相看。
真的很難
在婚戀網站上掛假鏈接
去年6月5438+10月,網店開張。兩人拿著剩下的錢去了北門食品批發城,批發了幾千元的食品樣品。“各壹兩包,拿回去拍照掛網上。”剛開始他們特別擔心沒人光顧,經常安慰自己說“賣不出去,妳自己吃吧。”
確實如此。
兩人第壹次升職是在宿舍。他們去宿舍推廣網站。“我‘逼’壹個好朋友買了壹袋泡椒鳳爪,3塊錢,我也沒膽子賺錢。”這是他們的第壹份名單。
之後兩人分工,壹個在網上做推廣,壹個印傳單。
袁蘭說,他們的線上推廣範圍很廣。“婚戀網站都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把網站鏈接放在美女圖片下面。”當然,沒過多久帖子就被管理員刪除了。
兩人將宣傳廣告印制成傳單,原本打算在辦公樓內發放,但保安禮貌地要求他們不要汙染環境。沒辦法只好厚著臉皮每天早上8點在辦公樓門口等著,微笑著給進樓的白領們發傳單。那些轉身扔在地上的傳單,“我們撿起來繼續發。”
半個月後,生意終於有了起色,出現了壹兩個訂單,這讓兩個小女孩看到了希望。
有了生意,物流就成了問題。物流公司因為訂單少,不願意提貨,或者自己給公司發貨。連物流行業看起來都不好。這生意真的很委屈。
創新創業課程個人總結第二部分(1)樹立全新的人才觀,重視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
從上面我所說的可以看出,成功的創業者都有壹些核心的主要特征和次要特征,比如創業的理念、天賦、勇氣和知識,以及創業過程中克服困難的毅力。這些高要求決定了當代大學生要走上創業之路,必須註重創業素質的自我培養,註重按照創業素質培養的規律培養自己的能力,錘煉自己的勇氣。同時,要培養自己的創業人格、創業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克服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的“積累型”和“繼承型”,死知識多,應用知識少,膽子小,生存能力差。
實踐證明,企業家素質的培養是有規律的,他們的成長也是壹個過程。從實踐中學習是創業者成長的捷徑。中國有句話:“壹年學做莊稼漢,三年學做商人”。
(2)註意從思想上和精神上錘煉自己
我們應該樹立自信、自強、自主、自立的意識。自信就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開始未來的職業生涯。自信給人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和進取精神。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成為成功的企業家,尤其是在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自我提升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通過企業的實踐,不斷增加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進壹步錘煉自己的意誌,樹立自己的形象,敢說敢做,不貪圖眼前利益,永遠進步,讓自己強大起來。自主就是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考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夠選擇自己的道路,善於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並采取相應的行動。自力更生需要有遠見,有敢為人先的勇氣,有把握自己航向的能力。自力更生,就是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用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構築自己生活和事業的基礎。
(C)廣泛獲取創業經驗
現在很多大學都開設了創業指導課程,教授創業管理、創業心理學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打好創業知識基礎。大學圖書館也提供創業指導的書籍,大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增加對創業市場的了解。
其次,創業是目前媒體報道的熱點領域。無論是傳統媒體,比如報紙、新書、廣播電視,還是網絡媒體,每天都在提供大量的創業知識和信息。壹般來說,經濟類和人才類媒體是首選。著名網站有財富人生、創業家、21世紀經濟報道、第壹財經、中國創業網、中國創業論壇等。此外,各地創業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等機構的網站也包含豐富的創業知識。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創業知識往往是有針對性的。
(四)註重自身能力的綜合培養
大學生要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和創業。創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處理不同的人和事,對人的能力要求很高。創業的人不僅要懂得經營,還要善於管理。他們應該能夠協調和處理各方面的關系,但在危機時刻也要果斷和冷靜。如果指揮有決心,他們應該能言善辯,有談判公關的能力。他們應該能夠創新,不怕挫折和困難。所以創業能力是非常全面的,包括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創意能力、業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公關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機會把握能力、談判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等等。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作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並將其視為打開未來生活大門的四把“鑰匙”。“學會認知”就是教會人掌握認知的方法,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培養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做事”就是培養人的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和處理復雜突發事件和危機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就是培養人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培養人的競爭意識和管理能力。“學會生存”就是不斷增強人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責任感,培養人的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等等。因此,大學生應積極樹立“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的意識,提高創業能力,使自己在創業時“走出去”、“站起來”、“做好”。
(五)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創業能力。
實踐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積累創業經驗、培養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大學生應積極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其次,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社團組織、創業實習、職業實習、兼職求職體驗、市場與社會調查等活動,接觸社會,了解市場,磨練心智,提高綜合素質。第三,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可以和有創業經歷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拜訪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者向壹些專業機構咨詢。這些“有經驗的人”從經驗中獲得的收獲往往比從書本中獲得的收獲更多。通過這種人際交往的方式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能和經驗,會讓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受益匪淺。第四,投身真正的創業實踐。畢業前後,可以進入創業的初創階段。可以單獨或與同學輪流租賃或承包小店,或加工、修理,或銷售、服務,在真正的創業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創業能力。這些活動成為大學生走進社會課堂的第壹步。同時,大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不僅為今後的創業活動積累了經驗,還培養了分析解決問題、組織協調、管理、應對突發事件、語言表達等能力,也有利於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積極性,為他們提供應對挫折和各種困難的心理準備,促進大學生創業成功。
創新是壹個概念過程,其特點是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它的本意有三層意思:壹是更新;第二,創造新事物;第三,改變。在我看來,創新是基於人的需求,然後妳去做,去完成它,這就是創新。通過學習創新創業這壹課,我對大學生創業有了不同的看法。要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動手和實戰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和能力。創業之路充滿了困難和挑戰。在創業和就業的過程中,要敢於競爭,面對失敗,總結經驗,逐步走向成熟。魯的創業創新歷程讓人受益匪淺。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業能力。
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活動了解社會,了解市場,鍛煉自己的能力。不實踐就是紙上談兵,學不到真正的東西來體現價值。上了這個課,我明白了,創業是辛苦的,不是我想象的那麽簡單。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好高騖遠。大多數人不是因為選錯了行業而成功,而是因為半途而廢。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投身創業熱潮的時候,也要想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麽都是壹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不管最後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