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面糊在泉州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說它是泉州最有代表性的早餐,大概很少有泉州人會反對。
面條的制作有點類似於掛面。手工面細如發絲,做成面糊後看起來像飄逸的龍須。湯是用豬骨熬制再增稠,微甜微黏,不然怎麽叫“糊”呢?口感也很軟,幾乎感覺不到面條的存在。在胃還沒有完全打開的清晨,吃壹碗面糊真的很舒服。
食材也是必不可少的,最經典的搭配就是泉州特有的“醋肉”(下面會講到),常見的有油條、蝦仁、魷魚、墨魚、鴨腸、生蠔、肥腸、豬肝、雞胗等。每次可以選擇兩到三種妳喜歡的東西加入面糊中。最後是壹撮白胡椒。這幾天吃完,我最喜歡的食材就是油條。壹塊錢壹小碟油條切成塊,很脆。在湯裏泡壹會兒,它們就被適當馴服了。吸足了湯的油條真的很棒!我很喜歡閩南的這種吃法,在廈門吃的鴨粥油條也壹樣好吃。
泉州吃面糊的店那麽多,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舌尖2》在籌備期間(最後沒有播出)拍攝了泉州的背鎮面糊。被拍的原因是它有小作坊的質感。至於口味評價,好像比後兩家店高。我去的兩家餐館是當地人推薦的傑西老吉面糊和水門郭子面糊。感覺記得的醋肉是甜的,跟後來買的現炒的醋肉不太壹樣。鴨腸和油條很好吃。鍋仔裏加了魷魚、蟶子、油條,很新鮮。個人比較愛國,但總體來說兩家店都不錯。
好在離開泉州前,去了久負盛名的橋頭醋溜肉,才發現醋溜肉的正確打開方式是:現吃現炒出鍋!醋豬肉是用醋(泉州的永春老陳醋)和各種調料腌制的豬裏脊肉,裹在面條裏,放在鍋裏炸。是的,聽起來不是很新鮮,更何況我對油炸食品也不是很感興趣。不過,剛出鍋的醋肉真的太!漂亮!精彩!是啊!
橋頭醋溜是金英橋邊的壹個小攤。經營20年,已經成為醋肉的代言店。去的那天下著小雨,大家都在雨中等著醋肉炸出鍋。買了10元的醋肉,裝在塑料袋裏掛在車把上,壹邊騎車壹邊放出臭味。拿壹塊放進嘴裏。又辣又脆,吃起來沒有酸味,但是有壹種很特別的香味,有點像炒蒜的香味(但是醋肉的鹵汁裏好像沒有蒜)。那天晚上,我吃了東興牛肉店的牛排,肚子明顯飽了,但還是忍不住把醋肉壹塊壹塊往嘴裏塞。“咀嚼”真的是吃的過程中最滿足的壹個動作。
牛排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都有相當數量的信徒,難得有太平之時。例如,土門街的關悅廟是宋代的道觀。除了拉薩的大昭寺,還是第壹次看到香火這麽濃的寺廟。離它100多米遠的地方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清真寺,有1000多年的歷史——景清寺。我去的那天恰逢穆斯林宰牲節,大家都在院子裏辦酒席。
除了老回憶,後街面糊和老水門郭子店也值得喜歡吃線糊的朋友去刷壹刷。去水門的話,壹定要帶點醋肉+紅燒雞蛋+大腸。
接下來,妳可以繼續走到金魚巷的位置。
泉州的小街巷很熱鬧,有些巷子改造後變得更美了。比如這條金魚巷,以前拐角處有個老光明電影院,來看電影的人都聚集在那裏。
後來電影院廢棄了,但巷子裏依然熱鬧,因為年輕人發現這是壹條美食聚集街。
東萊菜頭酸菜酸是閩南經典的漢族小吃。菜頭,被閩南人稱為蘿蔔,是泉州婦孺皆知的小吃。
東萊菜頭酸是當地人特別推薦的老字號。據說已經開了70多年了。
沒想到薄薄的壹片菜頭酸酸的,泉州人也能玩出花樣。
記得點“升級版酸菜頭”。甜辣醬+碎花生+酸菜頭,簡直是腦洞大開的偉大發明。
吃的那壹瞬間,嘴裏就是“氣”,酸中帶辣,回味有點甜,味道怪怪的。楊桃酸水在戀愛中也很無聊。
在正宗的元宵緣來旁邊,還有壹家賣元宵的老店。
這裏的元宵和上海的單餡元宵不壹樣。裏面有花生,芝麻,洋蔥,豬油,簡直就是熱爆炸。但是真的很好吃。經過“幹攪”和“濕攪”,“彈”成型,最後將糯米粉“卷”成可愛的元宵。
滿的,咬掉滿滿的餡兒。
而且店裏的元宵還有很多花式吃法,比如大圓小圓組合,三個大元宵+小湯圓+芋頭。
泉州的核心區在西街、東街、土門街周圍,這裏不僅有集中的特色建築,還有很多小吃。比如好成才牛排館,斯坦姜鴨,侯阿婆肉餡餃子都在這壹帶。選擇住宿時,考慮住在附近。
泉州在福州和廈門中間,坐火車各1小時左右。雖然地理位置很近,但是可以明顯感受到飲食的不同。相比福州的傳統(比如我接受不了的鱔魚皮湯),泉州小吃的品種更多,口味更開放。可能有些小吃沒寫到這裏,可能寫到廈門或者下壹個福州。
泉州這麽低調,價格自然不貴。住宿比廈門便宜三分之壹左右;上面寫的這些零食都是十幾二十塊的價位;泉州大部分景點都不收門票,就連唐宋古建築開元寺也不例外。廟裏很安靜,還有人在下棋。這個季節擡頭可以看到龍眼樹,對於來自南方城市的北方姑娘來說,真的是壹個小小的驚喜。
如果妳正在計劃春節假期,妳可以選擇泉州。就算看古建築看膩了,也可以當天往返廈門,或者去石獅(海邊海鮮很多)、崇武古城、永寧古城等等離泉州不遠的地方。或者反過來說,泉州兩日遊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避免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