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鱸魚又叫什麽魚

鱸魚又叫什麽魚

如題? 鱸的範圍較大 ,? 常見的包括? 河鱸、黑鱸屬、梭吻鱸屬、花鱸屬、尖吻鱸屬 等?

鱸科 ?Percidae 鱸屬 Perca 魚類

下圖為 鱸 ?Perca fluviatilis?(河鱸), ?俗稱 五道黑

魚體黃綠色,盆腔及臀鰭黃色至紅色,體側具5-9條黑色橫帶,胸鰭黃色,第壹背鰭灰色,第二背鰭黃綠色,背鰭硬棘14-19枚,背鰭軟條13-16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7-10枚,體長可達60厘米。

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和寒帶地區的淡水魚類。生活於植物叢生的江河、湖泊中。通常有兩個類群:壹個種群生活於沿岸淺水區,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個體較小,生長也慢些;另壹個種群棲居於深水區,以小型魚類為食,個體大些,生長較快,三冬令可達成熟。仔魚以浮遊動物為食,體長達40毫米時,則以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亦食些水生昆蟲和甲殼類。遊,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鱸科 Percidae ?梭吻鱸屬 Sander 魚類

下圖為? 白梭吻鱸? Sander lucioperca? ,俗稱? 鼓眼魚、梭鱸、十道黑、小狗魚、牙魚

體肥肉厚,體呈梭形,頭小,吻尖,口前位,口間距不大,上下頜有顎齒和犬齒,鰓部生有銳利的小剌。背鰭較長,分為前後兩部分,尾鰭為分叉的正形尾。腹鰭在胸部稍後於胸鰭。梭鱸的身體淺黃色,腹部呈淡黃色、黃白色或淡青色色調,身體的兩側有大致縱行的黑色不規則色素斑8~12條。

為肉食性的兇猛魚類,在自然水域中多以小雜魚、蝦為食,梭鱸為冷水性魚類,其適溫範圍為0~33℃,最佳生長溫度為12~18℃。梭鱸屬中下層魚類,多在較深的水層平穩地活動,稍有驚擾即迅速潛入水底。此外,梭鱸還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慣,壹般傍晚後出來覓食。

刺臀魚科 ?(日鱸科) Centrarchidae ?黑鱸屬 Micropterus 魚類

體側扁,呈紡錘形。背肉稍厚,墨綠色,體側青綠,腹鰭乳白色或帶黃色調。體被細鱗,口大。牙為絨毛細齒,銳利。體長可達46厘米。

棲息在植被生長,泥底質的溪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不耐低溫,雌魚會掘洞產卵,以肉食性為主的魚類,掠食性強,攝食量大,常單獨覓食,喜捕食小魚蝦,可作為遊釣魚及食用魚。

尖吻鱸科 ? Latidae ? 尖吻鱸屬 Lates ?廣鹽性魚類?

下圖為 ? 尖吻鱸 ?Lates calcarifer,俗稱 ?金目鱸 ?盲鰽 ?

體長而側扁,腹緣平直,頭尖,頭背側、眼睛上方有壹明顯凹槽。吻尖而口大,下頷突出。上下頷、鋤骨及腭骨具有絨毛齒帶,體被小櫛鱗,體背及各鰭為褐色,腹部灰白色,背鰭硬棘7至9枚;背鰭軟條10至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8枚,體長可達2米。

分布於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波斯灣、印度、斯裏蘭卡、緬甸、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澳洲北部以及、臺灣、中國南海等海域。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是優質高檔的水產品,國際市場十分暢銷。由於尖吻鱸生長快,養殖周期短,廣鹽性等優點。東南亞各國、澳大利亞以及香港、臺灣等地都在發展尖吻鱸的養殖。適合清蒸或煮湯食用

真鱸科Percichthyidae?花鱸屬Lateolabrax 魚類

下圖為 斑花鱸Lateolabrax maculatus?,俗稱? 中華花鱸、七星鱸

魚體延長,背部稍隆起,口端位,下頷稍突出於上頷。上下頷及犁骨皆長有絨毛狀齒帶。前鰓蓋骨後緣具有鋸齒,體被小櫛鱗,體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白色。體側上部有不規則的黑斑,背鰭硬棘12至15枚;背鰭軟條12至14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7至9枚,背鰭、臀鰭鰭條及尾鰭邊緣為灰黑色,體長可達102厘米。

棲息在淡海水交會處,會上溯至淡水域覓食,性情兇猛,屬肉食性,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重要的食用魚及養殖魚類,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