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定和鎮的經濟建設

定和鎮的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積極發揚“自我加壓、團結奮進、拼死發展、敢爭第壹”的西峽精神,立足鎮情實際,決定確立“果樹之鄉、強化農業、畜牧並重、科教興鎮、開放富民”的24字經濟發展戰略, 並提出到本世紀末把定河建成“蘑菇鎮、工業強鎮、山區”。 全鎮狠抓特色農業、鄉鎮企業、財源建設和集鎮及基礎設施建設四個重點,使定和經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1998年社會總產值達4.93億元。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3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1億元;財政收入3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81元。自1996以來,丁河鎮連續三年獲得全縣綜合目標研究壹等獎,榮獲“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綜合治理示範鄉鎮”、“鄉鎮企業強鄉”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強村”;省市“造林綠化十佳村”、“全國科技工作先進村”、“科技示範村”等榮譽稱號。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主導產業特征明顯。鎮黨委、政府立足人口多、山坡面積小的特點,堅持市場導向,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緊緊圍繞菇、果、牧、礦四大支柱產業,實施本地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先後建成了以菇為主導的八大商品水果基地。19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以交通、科技、物資、信息、融資、良種為主要內容的五大服務體系;以蘑菇交易、水果批發為主的六大專業市場,初步形成了區域布局、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壹體化經營的定河經濟“龍形”發展格局。1998期間以蘑菇和天麻為主,商品麻年產量在5萬公斤以上。椴樹菇5萬株,香菇500萬袋,年產幹香菇3.5萬多公斤。全鎮66%以上的農戶參與這兩種蘑菇的生產經營。特別是袋裝香菇的生產,由於基地的大規模建設和香菇產品的優良品質,迎來了參加第三屆全國香菇專業會議的專家和代表的光臨,留下了“中原香菇第壹鎮”和“定河顧薌觀花峽”的美譽。全鎮林果產業基地總面積4萬畝,年產水果500萬斤,水果收入800萬元,人均300元;全鎮86%的農產品經營果園,水果收入過萬元的果農有120人,成為豫西著名的“水果之鄉”和“河南省科技興林示範鄉”。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經營質量不斷提高。鎮黨委政府堅持“個體起步、群體壯大、股份突破、流動擴大規模”的原則,壹手抓發展,壹手抓重組,形成了圍繞資源開發、圍繞支柱加工、長短結合、滾動發展,集體、個體、私人股份遍地開花的新格局。近年來,在鞏固改造造紙、紙箱、電線等重點企業的基礎上,新安裝了康佳娛樂設備。目前,全鎮共有四級產業1346個,產值2.4億元,利稅18萬元。集鎮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商業貿易空前繁榮。近年來,投資4000多萬元,新建擴建了8個街道,規劃建設了6個專業市場,拓寬了集鎮框架,增強了輻射帶動功能。目前,全鄉面積已達1.55平方公裏,2條東西向街道、6條南北向街道交錯;街道硬化率75%,自來水普及率80%;2000部程控電話實現國內外直通,集鎮電話普及率達到95%,GSM無線接收站移動電話覆蓋率達到90%以上,有線電視用戶裝機達到1萬戶;鎮上現有衛生部命名的壹級甲等醫院、市級文明敬老院、劇院、文化活動中心等。,公民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成蘑菇、水果、牲畜等6個專業市場,主要經營木材、中藥村、菌類、幹鮮果品等林副產品,上市人數峰值達654.38+0.65萬人,年社會商品零售額達3.3億元。特別是占地2萬平方米,自195開始培育的蘑菇交易市場,吸引了10多個省市的客商在此經營,197年交易額突破2億元,成為豫西南地區重要的土特產購銷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