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的突然出現
如果妳去過埃及,無論是旅遊還是參觀,接待人員壹定會帶妳參觀著名的納爾默法老石碑。石碑高64厘米,刻有佩戴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王冠的法老肖像;另壹面是戴著上埃及(尼羅河中遊)王冠的法老肖像。它是為了紀念埃及的統壹而制作的,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還刻有文字,不僅記錄了埃及王朝開始於公元前3100年左右,還記錄了法老納梅爾的名字。像鯰魚壹樣的文字表示“娜兒”的發音,下面像鑿子壹樣的文字表示“梅爾”的發音,這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初形式。
但是這塊石碑上出現的所謂最早的文字,其實是相當規範的,壹點兒也沒有幼稚粗魯的印象。也就是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在壹種成熟的狀態下突然出現的,如何解釋這種現象仍然是壹個謎。
另外,在那個石碑上,有壹些符號像文字壹樣無法正確解讀。前面提到的法老王的名字叫“納爾默”,這個發音是否正確沒有確定的依據。那麽,古埃及象形文字是怎麽產生的呢?它是什麽時候生產的?研究古埃及的專家學者還沒有搞清楚。
有人會說,在象形文字出現之前,有更古老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文明,也有文字!是的,有。在蘇美爾文明最古老的城市烏魯克發現的象形文字,比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壹兩個世紀。但是這種圖片寫作還是很幼稚的形式,給人壹種早期寫作的印象。
專家學者認為,美索不達米亞文字是從記載的數字逐漸發展起來的。隨著商業活動的出現,需要記錄和保存壹些計算數據,從而形成了從圖畫文字到楔形文字的軌跡。
而埃及文字卻沒有這樣的發展過程,從壹開始就是作為“成品”使用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以成熟的形式出現,並在晚年使用。
目前有壹種觀點認為,埃及王朝誕生前夕發生了激烈的社會變革,可能是受到了美索不達米亞某種文化的刺激。因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剛好出現在這個時期,自然會讓人們想起這種可能性,這是受到了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然而,由大英博物館埃及部的V·戴維斯領導的壹群學者的最新研究得出結論:“很難證實這兩種書寫系統之間的相關性。與同時期的蘇美爾文字相比,古埃及象形文字在註音方面要發達得多。”
金字塔只是墳墓嗎?
壹般認為金字塔是王室的墳墓,但專家學者的研究不斷提出質疑。比如第四王朝的法老為什麽要建兩座金字塔?他們想同時擁有兩座墳墓嗎?還有為什麽獅身人面像裏沒有發現木乃伊或者墓誌銘?壹個國王建造這樣壹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墳墓,花很多錢,然後讓人們想盡辦法搞清楚他葬在哪裏,這不是不合邏輯嗎?所以,金字塔壹定不僅僅是壹座陵墓,它的設計壹定有某種特殊的意圖。
國王陵墓的入口是金字塔中最神聖的地方,也是最高深莫測的神秘之處。
在國王墓中,有斜窄的通道通向頂部,埃及古物學者壹直把它們視為“通風通道”。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這樣的洞絕對不是“通風口”。它的設計和結構相當復雜,從金字塔內部通向外部。出口的建設也必須有更多的用途和目的。在1993中,找到了支持這種說法的證據。德國工程師Rudolf Gatblake使用微型機器人檢查女王墓的南通道。原來,通道被壹扇石門堵住,並用金屬加固。裏面有什麽秘密?
在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家註意到這些通道非常精確地指向天空中的恒星。發現其中壹個通道指向小熊座,另壹個指向天龍座的阿爾法星,也就是金字塔時代的北極星。這些古代專家甚至能夠計算出幾千年前的天體運動,這讓考古學家感到驚訝。學者們普遍認為,有證據表明古埃及人並沒有太多的天文知識,對天象也沒有太多的研究,但金字塔與天體之間的奇妙關系卻顯示了深厚的天文知識。
國王墓的通道指向獵戶座,王後墓的通道指向天狼星,女神伊希斯。可以看出,埃及人修建的隧道極其精確,指向他們所崇拜的神,從而創造了壹條通往死而復生的奧西裏斯和伊希斯的視覺通道。
此外,吉薩的三座金字塔中有兩座在大小和方向上驚人地相似,而第三座非常小。為什麽第三個建築很小,而且位於另外兩個對角線的左邊?第三座是由法老哈·拉夫的兒子建造的。他擁有和他父親壹樣的財富和權力,但為什麽他的墳墓明顯比其他兩個小?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多年,但謎底終於解開了。看看獵戶座三顆小星在夜空中奇怪的排列,妳就會明白,頂部最小的那顆星正好在另外兩顆星對角線的左邊。因此,埃及學專家提出,大金字塔不僅是法老的墳墓,也是舉行宗教儀式和其他活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