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甜9號是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員鄒劍秋和副研究員王艷秋等,在2005年以自選的高糖不育系303a為母本,用甜高粱恢復系304做父本,經過人工雜交和完成正規試驗程序之後精心育成的世界首例含有a3型細胞質的能源與青貯兼用型甜高粱雜交種。它以其高糖、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等特點深受人們關註,2010年通過國家高粱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是榮獲2011年度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生物質能源甜高粱品種選育技術創新與應用科技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壹、主要特征特性
1. 植株性狀。
遼甜9號甜高粱根系發達,生長繁茂,植株高大而又粗壯,平均株高347.2厘米,莖粗1.8厘米。葉片肥大而又寬厚,葉色濃綠。莖稈多汁多糖,出汁率55.1%,含糖錘度20.6%,是機動車用燃料乙醇較為理想的生物能源作物,既低碳節能又減排環保,其開發應用前景極為廣闊。遼甜9號只抽穗不結粒,可以有效地解決植株頭重腳輕所帶來的易倒伏、易折斷,以及遭受鳥類危害等難題,並且還可滿足生物能源加工企業原料生產輕簡化和收割階段化的需要。
2. 品質性狀。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遼甜9號甜高粱風幹莖稈檢測結果顯示,含粗蛋白6.44%、粗纖維27%、粗灰分5.4%、粗脂肪1.3%、可溶性總糖(以葡萄糖計)24.14%、水分6.2%。2010年在株高達到192厘米時(致富經: ),莖稈與葉片中的氫氰酸含量為0.33毫克/千克和0.27毫克/千克。莖稈與葉片均可制成優質青貯飼料,對廣大農區發展畜牧業生產將會起到積極作用。
3. 抗逆性能。
綜合抗性好,絲黑穗病田間自然發病率為0,人工接種發病率為8.3%,葉部病害輕微;抗旱、抗澇、抗倒伏、抗早衰、耐瘠薄、耐鹽堿的能力較強。
4. 生育期。
連續多年的田間實地觀察與調查情況表明,遼甜9號甜高粱在沈陽地區的生育期為132天,約需? 10℃活動積溫3200℃。
二、區試產量表現
2009~2010年參加了全國高粱品種能源/青貯組區域試驗,在全國14個省份的17個試驗點中平均每畝鮮體產量4639.9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13.6%,其中,在吉林市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創造出平均每畝鮮體重高達5774.6千克的最新紀錄,比對照品種增產24.4%,遼甜9號甜高粱表現出很強的雜種優勢。
三、遼甜9號甜高粱栽培技術要點
1.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地力均勻、地勢平坦和含鹽量?0.5%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地塊種植,不宜連作或迎茬栽培。要精細整地,實行耕翻(20~25厘米深)、耙地、起壟(壟距60厘米)、鎮壓連續作業。要做到沒有坷垃,土壤疏松,上虛下實,墑情良好,清除殘茬。
2. 選種與播種。
選用子粒飽滿整齊和發芽率高達95%以上的優良種子,並在播種前晾曬2~3天。8厘米耕層內地溫連續5天穩定在12℃以上、土壤含水量達到16%時即可播種。每畝播種量1.5千克。要做到壟上機械條播,播種深淺壹致,鎮壓後覆土厚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
3. 間苗與定苗。
遼甜9號為高光效c4作物,喜肥、喜水、喜光,因此要適當早間苗、早定苗,為幼苗茁壯生長創造良好條件。通常應在3~4葉期間苗,在5~6葉期定苗。要去小苗留大苗,去病弱苗留健壯苗,在中等肥力的地塊上,每畝選留優質幼苗5000株左右。
4. 除草與培土。
在播種前三天用38%莠去津懸浮液進行地面噴霧,這樣可以預防雜草的發生與為害。在間苗後至植株封壟前要完成2~3次人工除草。在定苗後,拔節期和植株封壟前分別進行1次中耕,最後壹次中耕深度10~15厘米,並適當多培土促進根系發育和抑制雜草。
5. 施肥與灌水。
每畝在整地時要深施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4000~5000千克、三元復合肥20~25千克、硫酸鉀5~7千克做底肥,在播種時施用磷酸二銨10~15千克做種肥,在拔節期追施尿素20~25千克。開花期至灌漿期倘若土壤缺墑而又無雨則應及時灌水。
6. 防病與治蟲。
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防治。在遼甜9號甜高粱播種前應用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這樣既可殺滅多種病菌又可防治地下害蟲。防治黏蟲應用0.04%二氯苯醚菊酯粉劑噴粉,防治蚜蟲應用40%樂果乳油噴霧,防治螟蟲應將1.5%辛硫磷顆粒劑在拔節期及時撒入心葉內毒殺。
7. 適時收割。
遼甜9號由於用途不同,所以最佳收割期有所差異。作為生物能源作物的,應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莖稈由上往下數第七節的含糖錘度?18%時收割最為適宜。作為青貯飼料作物的,南方地區第壹次收割應在孕穗期或挑旗期。留茬高度12~15厘米。在收割後1周內的雨前每畝施用尿素15~20千克,如果土壤墑情不好而又無雨就必須及時灌水,以促進其快速再生,盡早長成新植株,爭取在初霜前進行第二次收割。在北方地區通常1年只能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割1次。
四、適宜種植地區
多年的科學實驗與生產實踐情況表明,遼甜9號甜高粱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廣泛的適應性。作為生物能源作物,適宜在無霜期超過135天、?10℃活動積溫達到3200℃以上的全國各地高粱產區種植;作為青貯飼料作物,可以不受地區限制,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南方地區均可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