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瓜+水煮蛋
山東有些地方吃生黃瓜、煮雞蛋治苦夏,早上吃雞蛋,不吃其他食物。
2、吃三寶
“小暑,蒸熟做飯”,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保健壹定要註意補充體力,退燒,防暑。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有吃三寶的習俗——黃鱔、蜜藕、綠豆芽。
3、吃新的(食物辛辣)
過去,民間有壹種“暑食新物”的習俗,即暑熱過後,農民品嘗新米,將新割的米磨成米後,準備祭拜五谷神和祖先的飯菜,然後大家品嘗新酒。據說“吃新東西”就是“吃新東西”,是夏季節後的第壹個新的壹天。城市壹般買少量新米用陳米煮飯,加上新上市的蔬菜。
4.吃餃子
福田有民間諺語,如“蘿蔔頭上能長出蕎麥,蕎麥腳上能長出蕎麥”,“餃子頭上能長出蕎麥,煎餅腳上能攤雞蛋”。在頭上吃餃子是壹種傳統習俗。福日人食欲不振,往往比平時瘦,稱為苦夏。在傳統習俗中,餃子是刺激食欲的食物。
5.吃面條
福日吃面條的習俗至少始於三國時期。《魏春秋》:“福日,拿毛巾擦汗,妳看嬌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年譜》說:“湯餅六月失色,謂之邪。”五月是邪月,六月也觸及邪月的邊緣,所以也應該是“邪”。
6.喝羊肉湯
在北方,妳會在盛夏和酷暑的時候喝羊肉湯。第壹,可以滋補身體。其次,“羊”和“陽”諧音。古人認為夏季陽氣流失較多,可以增加陽氣。
7、城市冰
冰的性質是冷的,儲存著肉、魚、蛋、水果等。盛夏用冰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動,長時間保持新鮮清潔。但此時不宜多吃,因為冰的性質與此時炎熱的氣候相反,寒熱相遇,最容易導致疾病。食譜上有壹句話:“如果夏天用冰,只能隱藏飲食,會讓口氣變涼,讓妳無法食用。當時雖快,久則成疾。”女性尤其應該註意不要多吃冰冷的冰塊。我們的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儲存冰塊的冰。《李周》載:“淩人抓冰,春來治之。”簡是壹種容器,大約有甄那麽大。把冰塊放在劍口,把食物儲存在劍裏,就像現在的冰箱壹樣,可以冷藏食物。
在沒有人造冰之前,常用的冰是窖冰,被無棣人稱為涼冰。每當三伏天,有人在街上賣冰,有的還把楊梅、桃子、花紅等新鮮水果放在冰裏,通常稱為冰鎮楊梅、冰鎮桃子。鮮魚店用冰來保持魚的新鮮,稱為冰鮮。
8、吃蓮藕
此外,還有夏天吃蓮藕的民俗。清朝鹹豐年間,蓮藕被指定為皇家貢品。蓮藕與“偶”諧音,所以人們用吃蓮藕來祝願婚姻幸福。蓮藕和荷花壹樣,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也被視為純潔高尚人格的象征。蓮藕富含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鉀和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的作用,適合夏季食用。鮮蓮藕用小火搗碎,切片後加入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治血虛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