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與其他化合物相比,人體需要的維生素較少,但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對保證人體營養供應均衡也至關重要。
維生素作為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五大必需營養素之壹,與其他營養素不同,維生素不能被機體代謝和合成,必須通過日常飲食等途徑從外界持續獲取。當身體缺乏相應的維生素時,就會表現出壹系列異常癥狀來提示。
壹般來說,人體需要的維生素有很多種,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等,都是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調節正常代謝的重要微量元素。
在目前已知的20多種維生素中,B族維生素是人體最需要的,對機體的生命活動影響最大。作為“人體減壓器”,幾乎每壹種B族維生素都能起到調節身體壓力、緩解情緒的鎮靜作用。
維生素B12是B族最重要的維生素,發現最晚,需求量最少。那麽,體內沒有維生素B12會出現什麽癥狀呢?
維生素B12作為B族維生素中唯壹的金屬元素,也被稱為鈷胺素,因其外觀呈紅色,也被稱為紅色維生素。* * *含有四種有效成分:氰鈷胺素、羥鈷胺素、鈷胺素腺苷、甲鈷胺。
但由於前兩種物質在體內沒有直接的生物活性,維生素B12只有在體內轉化為甲鈷胺和輔酶B12後才能發揮作用。
口服後,維生素B12中的成分會與胃粘膜細胞的分泌物發生反應,形成其內在因子復合物。維生素B12內在因子復合物經消化道轉運至腸道後,與腸道回腸末端細胞絨毛上的受體結合,從而進入腸粘膜細胞並被血液吸收。
與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其他維生素相比,維生素B12在體內的需要量相對較少,健康成人每天的需要量僅為2.4微克左右。
但作為唯壹壹種需要腸道內源性因子幫助的維生素,維生素B12的作用包括許多重要方面,如參與細胞DNA的形成、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輔助紅細胞生成等。
由於缺乏腸道內源性因子或其他因素,機體對維生素B12的吸收能力減弱,機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神經痛等異常表現,影響正常的生命活動。
維生素B12作為壹種水溶性維生素,具有類似於輔酶的功能,因為它溶於水,可以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可被腸道吸收並進入血液,通常不會因過量使用而引起中毒等問題。
此外,維生素B12還有以下作用。
1.提高葉酸的利用率。
葉酸是機體生化反應中的必需物質,直接參與核酸的合成。包括甲基、亞甲基、亞甲基和甲酰基的成分可以與四氫葉酸反應,合成嘌呤和嘧啶,幫助身體合成核酸。
核酸的功能之壹是促進細胞增殖,為其生長發育提供物質基礎。當核酸含量增加時,機體的代謝速度也會加快。
壹般來說,葉酸大量存在於日常飲食中,如動物肝臟、蔬菜、堅果等。但在烹飪過程中,葉酸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迅速流失,食物本身的葉酸水解酶也會抑制葉酸在體內的分解,從而影響其實際攝入和吸收。
通過服用維生素B12,還可以提高葉酸的利用率,從而進壹步輔助人體的正常運轉,維持健康的生命體征。
2.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
紅細胞作為數量最多的血細胞,存在於骨髓中,是脊椎動物運輸氧氣的關鍵介質,直接影響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
哺乳動物紅細胞沒有細胞核、線粒體等成分,表面也沒有胰島素等儲存和調節受體,所以哺乳動物紅細胞不能自行產生結構蛋白、修復蛋白等物質,壽命很短。
維生素B12在紅細胞的合成中起著關鍵作用。維生素B12通過直接參與生成骨髓紅細胞的過程,在壹定程度上促進紅細胞的發育和成熟,從而解決體內紅細胞供不應求時可能帶來的健康問題。
3.維持神經髓鞘的代謝和功能
髓鞘中有壹種叫做髓鞘脂質的物質,分布在身體的神經系統周圍,保護神經細胞免受外界幹擾,維持其正常的系統功能。
維生素B12除了促進紅細胞的發育成熟外,還是髓鞘脂質合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對維持神經髓鞘的正常代謝,保證其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動物肝臟
與其他B族維生素不同,維生素B12由微生物合成,但也可以存在於動物的腸道細菌中。通過進壹步合成,可以儲存在肝臟等部位。
所以動物的肝臟或腎臟是維生素B12最多的食物。尤其是羊肉,每100g中維生素B12的含量比每日推薦攝入量高出約1500倍。
強化谷物
相對而言,素食者表現出更多的維生素B12缺乏,其根本原因是失去了動物內臟和其他肉類中豐富的維生素B12營養供給。
在這壹點上,強化谷物幾乎可以覆蓋所有人。作為壹種合成食品,強化谷物不建議作為正常飲食,但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維生素B12缺乏的不適。
如高纖維麥麩片、強化面粉,都是提高體內維生素B12含量的好選擇。
雞蛋
除了豐富的維生素B2,雞蛋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2。從臨床試驗來看,蛋黃中維生素B12的含量高於蛋清,但機體的吸收率遠低於後者。
正常情況下,吃全蛋是維生素B12最有效的補充。兩個雞蛋中維生素B12的含量為1.3微克/克,比每日推薦攝入量高出28%左右。
除了維生素B12,雞蛋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D,作為少數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雞蛋的營養價值不容小覷。
1.貧血癥
當紅細胞生成量嚴重不足時,其造血功能就會受到負面幹擾,進而影響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紅細胞作為運輸氧氣的重要載體,其生成量不足,容易導致細胞缺血,從而引起各種貧血癥狀,甚至增加惡性貧血的發生率。
此外,由於缺乏內源性因素,維生素B12供應不足會進壹步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2.疲倦、虛弱或沮喪
維生素B12的缺乏也會影響身體的神經系統。
作為供應神經的重要營養素,在長期缺乏維生素B12的情況下,神經系統也會因營養缺乏而出現壹系列不適癥狀,如全身無力、疲勞嗜睡,甚至四肢麻木、行走困難等。
但由於紅細胞數量減少,體內缺乏維生素B12也會影響紅細胞的正常循環。壹旦紅細胞循環率變低,血液跟不上需求的節奏,即使是輕度運動,也會導致身體出現過度疲勞、乏力等虛弱癥狀。
不僅如此,因為缺血,機體的神經系統因缺血而進入倦怠期,會使機體代謝速度減慢,使機體出現疲勞、頭暈等癥狀,幹擾正常的生命活動。
3.多發性口腔潰瘍
舌炎是葉酸缺乏的典型表現。當體內葉酸含量下降時,原本粗糙的舌頭會變得光滑,並伴有腫痛等不適。
由於缺乏維生素B12,體內葉酸含量降低會導致不同程度的皮膚黏膜潰爛,再加上細菌感染,口腔潰瘍也會出現。
壹般來說,缺乏維生素B12會使分布在舌頭上的味蕾停止工作,患者的味覺和敏感度也會下降。但在長期缺乏維生素B12的情況下,舌面的健康問題會逐漸惡化,隨之而來的是舌腫脹、麻木或刺痛潰瘍的癥狀。
4.皮膚發黃,急躁。
膽紅素作為膽汁的重要成分,是鐵卟啉化合物在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對神經系統有壹定毒性。由於維生素B12供應不足,紅細胞的數量和質量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當包裹著膽紅素的紅細胞破裂時,膽紅素會隨著血流進入身體的細胞,導致人體出現類似黃疸的疾病反應,皮膚發黃是其最明顯的特征。
此外,紅細胞破裂後,紅細胞數量無法持續供應,使大腦神經受損,進而幹擾正常的信號傳遞,身體也出現煩躁、情緒不穩定等精神狀態。嚴重者會出現記憶力減退,甚至行為異常。
維生素B12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壹,其需求量也會隨著身體狀態的變化而變化。除了先天疾病的影響,後天的外界環境和自身選擇也會導致部分人群維生素B12缺乏。
從臨床病例來看,以下五類人群更需要關註是否存在維生素B12缺乏癥。
1.素食團體
對於身體自身無法合成的維生素B12,外界食物成為了唯壹的獲取途徑。
與其他營養素相比,維生素B12大多存在於動物內臟,或蛋、奶等物質中。
此外,現代社會人們攝入的粗糧含量明顯不足,素食群體已經成為維生素B12缺乏的高危人群。
2.中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的工作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消化。維生素B12作為壹種需要結合腸道內源性因子才能發揮作用的營養素,對機體的消化能力要求較高。
在胃酸分泌較少的情況下,維生素B12表面的蛋白質受體不能完全分解,抑制了其釋放過程,從而影響了營養的正常功能。
此外,為了合理避免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中老年人的飲食禁忌也影響了維生素B12的攝入,從而加重了這類營養素的缺乏。
3.長期酗酒者
酒精攝入過多也會影響維生素B12的消化吸收。長期飲酒會對身體的消化系統造成壹定的損害,從而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工作。
胃腸道正常吸收能力下降,會抑制維生素B12在體內的分解,腸道內源性因子分泌不足,會進壹步加劇維生素B12的缺乏,引發壹系列不適反應。
此外,長期飲酒還會迫使身體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入。壹旦失去了飲食這壹重要的營養來源,維生素B12缺乏癥的發病率也會大大增加。
4.長期吸毒者
是三分毒。藥物在為人體提供治療作用、幫助修復受損器官的同時,也會對肝臟等代謝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特別是長期服藥的人群,其胃腸消化功能比正常人群差。
比如胃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奧美拉唑鈉,會減緩胃酸分泌的速度。
對於以蛋白質結合物形式進入人體消化道的維生素B12來說,胃酸過少不足以分解其表面的蛋白質,嚴重影響其正常分解過程。
5.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免疫系統異常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維生素B12的正常吸收。如格雷夫斯病和紅斑狼瘡,是常見的免疫系統疾病。
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疾病會侵入人體的甲狀腺,使其顯得異常,從而導致結腸炎等腸道疾病。對於依賴腸道內源性因素的維生素B12來說,免疫系統疾病也會導致其在體內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從而導致維生素B12的異常缺乏。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維生素B12缺乏時,身體會出現頭暈、乏力、貧血等不良反應。但當維生素B12攝入過量時,如嘔吐、腰酸背痛、反應遲鈍等。
維生素B12作為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營養物質之壹,其攝入量取決於身體的健康狀況和對藥物的敏感性。
對於正常人群來說,飲食中所含的維生素B12足以支持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無需過量補充;
對於維生素B12缺乏或重點關註的人群,食物中的維生素B12不足以維持其生命活動。隨時關心身體異常,及時選擇營養補充劑或註射劑,調配所需維生素B12,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