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的種植方法;釋迦牟尼的種植條件。
1.氣候:釋迦牟尼是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年氣溫21 ~ 23℃,年降雨量1200 ~ 1800 ml,空氣濕度70 ~ 95%的氣候條件最適合其生長。總體來說,冬季無霜,雨量充沛。
2.土壤:釋迦牟尼是壹種淺根植物,其根多分布在35厘米以內的土層中。而且新根木質化晚,需氧,避免積水。所以要選擇南方避風的地,防風林壹定要建在有風的地方,否則容易受到風害,導致根腐。土壤肥沃、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是最適宜的土壤,最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 ~ 6.5。過酸的土壤應該用石灰改良。粘性土和中性土雖然也能生長,但效果不如沙土或沙壤土。
釋迦牟尼果實育苗技術
1、種子育苗:釋迦牟尼種子播種前應晾曬以促進發芽,苗圃應選擇對太陽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以緩坡、平地為最佳。苗圃播種前,地面要徹底翻耕1 ~ 2個月,然後用腐熟有機肥和少量石灰作基肥,打碎混勻,然後開溝起壟。條播都可以,每畝7 ~ 8公斤種子。用河沙或細土覆蓋,稍壓實,用草或塑料薄膜淋透,苗床要保持濕潤,同時怕積水,也要註意防止水分過多,以免根腐。發芽後,覆蓋草或塑料薄膜覆蓋,以避免彎曲幼苗。
2.嫁接育苗:釋迦牟尼的嫁接方法大多視季節而定,春季韌皮部不易脫落,壹般采用嫁接法,夏秋季壹般采用芽接法。釋迦牟尼芽接嫁接時,壹般要求20 ~ 30天後解開,而枝接壹般要先摘芽再解開。對於芽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解綁後15天左右,可以在芽接位置上方5 cm左右剪去砧木。砧木扡插後,基部會拔出大量發芽的分蘗,應及時拔除,避免與接穗爭奪養分,影響芽的萌發。同時,苗圃要保持清潔,無雜草,肥水供應要充足。當嫁接苗長到50 cm高,莖粗約65438±0.0cm時,即可在苗圃種植。
釋迦牟尼果實種植技術
1.種植時間:釋迦牟尼果的種植時間為每年2-4月,冬季無霜期地區可提前至10 ~ 65438+前壹年2月。京郊溫室栽培應在4月中下旬種植(無論溫室是否覆膜)。此時氣溫升高,有利於植物的緩苗和生長。種植規格要根據大棚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2.苗木處理:種植釋迦牟尼前,要對苗木進行處理。首先對苗木進行消毒,噴灑3-5波美度的石灰硫磺混合液,同時對苗木進行分級修剪。根據苗的大小和根的質量分級,選擇壯苗或單獨種植。在田間和儲存過程中失水的幼苗,在種植前必須在水中浸泡3-5小時。
3.種植密度:株距因品種而異,壹般以3x4m或4x5m為宜,最密株可增至2x3m。種植前需要提前挖好種植穴,大小為0.8x0.8x0.8上面的土摻熟有機肥,裏面的土放在上面。然後栽好苗,加蓋,徹底澆壹次水,蓋壹層生土,防止水分蒸發。如果種植在地勢平坦、雨量充足的地方,不宜挖大坑種植,可以種高壟,防止坑內積水導致植株枯死。
釋迦果實的肥水管理
1,幼樹施肥:壹般1 ~ 2幼樹需施有機肥5公斤,尿素0.45公斤,過磷酸鈣0.35公斤,硫酸鉀0.1公斤。除有機肥外,其余肥料應在第壹、二、三茬新芽成熟後,冬季剪枝開始前施用。
2.成年樹施肥:釋迦牟尼結果樹需肥量較大,應根據樹齡、樹勢、結果情況確定用量。壹般3-4年生樹每年需施有機肥10 ~ 15公斤,過磷酸鈣2公斤,硫酸鉀0.5公斤,尿素1.2公斤,其中有機肥應在冬剪前後壹次性施完。
3.灌溉管理:釋迦牟尼的萌芽期、幼果膨大期、果實快速膨大期、采後恢復期、休眠期最需要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適量灌溉,以保證坐果率、大果率、優果率,以及根系和樹勢的恢復。孔灌和溝灌是最好的灌溉方式。水分不足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發芽不規則,幼果大量脫落,果實發育不良,裂果率大幅度增加。不過釋迦牟尼也最怕積水。即使是短暫的積水也會導致和缺水壹樣的結果,並可導致根腐和植物死亡,所以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
釋迦牟尼種植要點:釋迦牟尼的繁殖方式有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普通釋迦牟尼具有出菇早、產量高的特點,但其特點是難以維持,早衰。
壹般用普通釋迦牟尼作砧木育苗,但生產中容易得根腐病。湛江南亞熱作研究所發現了幾種抗根腐病的砧木,但需要中間砧木。砧木選定後,首要任務是培育壯苗,使其快速達到嫁接標準。
用普通釋迦牟尼果實作砧木,種子應來自優良品種的高產優質母株,果實大、形狀端正的果實取出後要洗凈,去籽,晾幹後立即播種。第二年春天播種的種子應充分幹燥和密封。
當砧木粗度達到25px左右時,進行嫁接。嫁接方法多依季節而定,春季韌皮部不易脫落,壹般采用枝接,夏秋季壹般采用芽接。
釋迦牟尼芽接嫁接時,壹般要求20 ~ 30天後解開,而枝接壹般要先摘芽再解開。
對於芽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解綁後約15天,可在芽接部位以上約125px處切取砧木。砧木扡插後,基部會拔出大量發芽的分蘗,應及時拔除,避免與接穗爭奪養分,影響接穗發芽。同時,苗圃要保持清潔,無雜草,並保證充足的肥水供應。嫁接苗長到1250px的高度,莖粗25px左右,就可以在苗圃種植了。
釋迦牟尼果實的栽培技術與種植
種植釋迦牟尼時,幼苗應以普通釋迦牟尼為砧木嫁接,最佳種植時間在春季,尤其是發芽前,成活率最高。也可在6-7月雨季種植,但要註意排水,釋迦牟尼果根部要避免積水。種植時最好將苗木分類,外地調過來的苗木要在水中浸泡3-5小時後再種植。之後將幼苗放入深度為20-30厘米的洞中,缺水山區可適當加深65,438+00厘米,使根系得到拉伸,在填土的同時穩穩地托起幼苗。種植後,在周圍做1樹盤,用稻草等覆蓋,澆足根水。
豐富的水
釋迦牟尼果的施肥原則是根據樹體大小和不同生長階段科學施肥,以施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逐步向綠色農業靠攏。壹般1年施肥三次,1次在冬季修剪前後進行,結合深耕和清園。施用以有機肥為主,深挖深松,全施,全年全部有機肥,磷肥80%,氮鉀肥20%;第二次,夏果開花後幼果期(5-6月),施氮肥35%,磷肥10%,鉀肥20%。第三次在冬季幼果期(9-6月65438+10月),施氮肥35%,磷肥10%,鉀肥35%。施時,壹般應挖埋,不宜撒播。挖溝可以挖成溝狀、環狀、半環狀、放射狀等。而且根外追肥可以根據樹體情況進行,根外追肥也是補充果樹營養的有限途徑。根外追肥可選擇植物動力2003、天達2116、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水分
首先要做好田間排灌設施,防止旱澇。灌水時期應從萌芽到開花、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快速膨大、果實采摘和休眠期,根據情況適當澆水。釋迦牟尼的根最忌諱積水,雨季要做好排水,防止果園積水。
減少
釋迦牟尼果實每年都要修剪,以保持樹形,促進花芽分化。修剪壹般壹年進行兩次,冬季(1-3月)1次,夏季(6-9月)1次。修剪的目的是減少樹寬,使植株矮化,整理樹形。冬季要對全株進行人工落葉,促進花芽分化,使生長有序。釋迦牟尼的果形壹般控制在圓形或半圓形,修剪是反季節生產的關鍵技術。
害蟲防治
炭疽
危害癥狀:主要由落葉、黑果、爛果引起。
防治方法:在新梢萌芽、坐果期,噴施1-2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
根腐病
原因:積水、傷根、高溫高濕、施用未熟垃圾雜肥等都容易引起該病。施用發酵腐熟的有機肥如豆皮、畜禽糞便等有利於抑制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及時挖出病株焚燒,並在痕跡上撒石灰、硫磺粉10:1,每株施0.5公斤。
莖腐病
危害癥狀:主要造成死苗、死梢、爛果。
化學防治:新芽萌發後或開花坐果期,噴施1-2次(可結合炭疽病防治),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0.5%波爾多液。
紅蜘蛛
防治方法:及時噴藥,不能發現捕食蟎,紅蜘蛛密度每葉2只以上,且有發展上升趨勢時,綜合噴藥:1.8%阿維菌素EC 2000倍或15%噠蟎靈1500-2000倍或24%螺蟎酯懸浮劑3000倍。
介殼蟲
防治方法:春秋季新梢期和幼果期。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
營養價值
每100g釋迦牟尼果果肉組織中的營養成分含量:水8.36g,可溶性固形物18.0%-26%,脂肪0.14%-0.3%,礦物質0.6%-0.7%,碳水化合物23.9%,鈣0.2%,磷0.3%。含總糖15.3%-18.3%,維生素C 0.265g,蛋白質1.55g,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物質。
& gt& gt& gt更多精彩下壹頁?釋迦牟尼種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