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有什麽出名的?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不同的水土也造就了不同地方的不同菜式。說起東北菜,人們想的最多的就是它的“量大”和“實在”,就像東北人豪爽的性格壹樣。來到東北菜館,不必故作優雅,可以放松食欲,大快朵頤!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壹下比較有名的東北菜,讓大家大飽眼福。1,雞燉蘑菇:在東北餐館,這道菜壹般都是用小鍋盛,特別實用。我最喜歡吃裏面的蘑菇。它壹定是壹個小榛蘑。大蘑菇或者香菇都不是正宗的東北口味,壹點都不好吃。裏面的湯放在米飯裏吃也很好吃。雞是最好的下蛋的母雞。燉很長時間,混合雞肉和蘑菇的味道。這時候的湯最好喝,最有營養。2、東北瘦臉:這是壹道非常典型的東北菜,量很大,味道很濃;這道涼菜是東北菜館必吃的。半透明的皮條客堆在盤子裏,黃瓜絲整齊地立在皮條客的中央。壹碗果汁倒入後,攪拌壹會兒,再拉到自己的盤子裏。壹款口感好的拉皮,澆汁和拉皮的質量都不錯,口感好,甜鹹適中,風味特別。3、酸菜燉白肉血腸:又稱“殺豬菜”、“白肉”。原來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豬。當時半個村子的人都來給誰殺豬誰捧場,壹大鍋酸菜,大塊白肉,熱氣騰騰,熱鬧非凡。滿族風味名菜。也可以用砂鍋燉。選材考究,制作精細,調味鮮美;白肉肥而不膩,肉質爛而醇厚,血腸鮮亮,鮮美嫩滑;配以韭菜、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厚鮮嫩。這道美味的東北菜最適合冬天吃。熱氣騰騰,營養豐富。這道菜到了外地味道沒變,但酸菜如果能是東北的秋白菜就更好吃了。4.拉絲地瓜: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道菜,但是在我的家鄉,我經常吃。還有土豆絲。當它們被制作時,在馬鈴薯片或甘薯片的外面有壹層糖漿。因為糖漿端上來的時候還沒有凝固,壹夾就成了條狀的糖,所以叫手撕。這道菜上完,再來壹碗清水。吃的時候放壹塊在水裏蘸壹下。外層的糖凝固成了糖殼,很脆。這個口感和味道都很好,適合愛甜嘴的朋友,尤其是女士!5、紅燒肘子:特別實惠,整個肘子上來,壹大盤。我們在哈爾濱的時候,基本每次聚會都有這個,我最喜歡那個皮膚,呵呵。肉特別嫩,撕下蘸湯吃最好。妳不會錯過的。更美味。6.東北燉菜:也可以叫“土匪燉菜”。以前東北土匪多,土匪搶的東西因為人多不能壹鍋煮。我們現在說的是玉米、土豆、茄子、豆角、青椒、西紅柿在壹個鍋裏燉。又辣又酸又鹹又辣,是壹道懶菜。很多人不想做飯,就做燉菜,放在鍋裏,很好吃。7、醬骨:又稱“大骨棍”,其實不是壹個東西,只是因為很多餐廳把它們列在壹個地方,所以壹起提出來。醬骨主要是指醬脊骨,也就是原來的大排。肉裏醬骨好吃,醬骨棒很有特色,好吃不膩。用吸管,讓人有被剝削的感覺,hoho。醬骨食材豐富,味道鮮美。我去東北菜館吃醬骨,大部分都帶著手套,壹副大陣仗的樣子,頗有“大塊吃肉”的感覺。8.三鮮:中國民間歷來有在長夏之日品嘗三鮮、三鮮樹、三鮮水的習慣。在東北,三鮮中有土豆、茄子、大青椒。土豆糯糯的,炸的金黃,邊上有點焦,剛剛好。茄子是軟的。大辣椒脆脆的。有點甜有點鹹,土豆還是很香的。雖然簡單,但做法有講究,首先土豆要面而不脆,這就講究煎工了;茄子要味美而不鹹,講究調味和燒;辣椒要熟但要脆,這就是火候。金庸先生的小說裏有壹句話,菜越簡單越要下功夫,比如這裏的三鮮。這是壹道地地道道的東北菜。壹直在北京,現在還壹直吃這個,呵呵。9、鍋包肉:又稱“鍋包肉”,據說原型是東北炒肉節。煮鍋肉要用瘦肉,裏脊肉最好。將土豆澱粉糊掛在所選肉段的外側,放入熱油中炸熟,將裏面的瘦肉段晾幹。這時,加入番茄醬、胡蘿蔔、西紅柿和新鮮檸檬冰糖等。,熬成糖醋汁。炒熟的肉段就可以出鍋了。特點是北方菜南方做,外酥裏酸,裏面肉嫩。類似粵菜“咕羅肉”,同時保留了東北菜的風味。10,壓載粥:壹大特色!大碴、小碴、小米、稀飯,壹應俱全,五谷雜糧,有益健康。小時候特別想吃!整點大蔥、毛蔥、辣椒、嫩茄子蘸點大醬,這都是神仙吃的,香!11,排骨燉豆角:想起來就流口水,hoho。豆子有排骨的味道,排骨沾了豆子的味道,所以湯的味道更濃。12.德莫利燉活魚:“德莫利”壹詞是俄語音譯。這道菜起源於哈爾濱郊區方正縣伊漢通鄉得莫利村,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因為這個村子在松花江以北,所以這裏的村民在魚多的時候主要以捕魚為生。他們把當地的活鯉魚和豆腐、土豆、粉條壹起燉,好吃又不失東北菜的豪爽。哈爾濱人說:如果外國朋友不喜歡西餐和東北菜,我們就來莫莉燉魚吧。)這道菜我只吃過兩次感覺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