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初,唐臘九在成都研究鹵菜技術和中草藥配方。回到武漢後,他開了第壹家鴨脖店。
鴨脖絕對是武漢人對中華美食的新貢獻。武漢人喜歡吃鴨脖,因為味道夠濃,回味無窮。本身無味的鴨脖,棄之可惜。但經過紅辣椒、花椒、八角等幾十種純天然香料的精心烹制,就完全不壹樣了,再剁成段,大小剛好能在嘴裏自由旋轉。鴨脖肉層次分明,相當有嚼勁。吃了肉之後,把關節中間的骨髓吸出來,讓人覺得挺有成就感。按照老壹輩的說法,鴨脖是活肉。鴨子整天尋找食物。細長的頭頸伸縮自如,肌肉纖維非常堅韌。所以鴨脖味道特別好。讓它脫穎而出的是它的肉連著骨頭,鴨肝鴨腸香,容易滿足。不過鴨翅和鴨爪很容易分開,所以吃起來並不難。只有鴨脖是骨肉相連,可以嚼可以吸。武漢吳京鴨脖最早起源於重慶。1993,鴨脖生意在武漢興起,2000年後進入火爆期。這個品牌從壹開始就有著濃郁的武漢味和十足的市場氛圍。目前公認的武漢鴨脖發源地是漢口吳京路。壹條狹窄的巷子,兩邊都是鴨脖店,攤點上擺著上百個油光水色的鴨脖,場面相當壯觀。
關於鴨脖的壹個傳說是,上世紀90年代初,唐臘九在成都學習鹵菜工藝和中草藥配方,回到武漢後開了第壹家鴨脖店。另壹種說法是,20世紀80年代末,吳京路上有壹家做川菜的餐館——吳京酒家,生意紅火了1991年。為了不讓食客等主菜太久,四川籍的師傅嚴家華想出了壹個點子,他可以腌制豬尾巴和鴨脖來打發食客無聊的時間,而且用了30多種中草藥來腌制辣嘴,不辣喉,越嚼越香。
無論哪個版本是鴨脖起源的正解,可以肯定的是,此後鴨脖的版圖不斷被挖掘,華山派屠國華、少林派唐光山、武唐派、明教蘇四大鴨脖品牌領軍人物在江湖上激戰,甚至今天都有新的品牌註入其中。
吳京鴨脖已經發展成為漢口吳京最著名的品牌。借助洪濤的形象代言,吳京鴨脖成為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指定產品,成功實現了企業品牌形象的又壹次飛躍。鴨脖起源於武漢市吳京路,已經發展了近20年。目前,吳京路這條巷子裏有20多家鴨脖店,都叫“吳京鴨脖”。如果仔細品味,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近年來,吳京鴨脖慢慢走向全國,不同品牌的鴨脖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隨著電影《生活秀》的上映,武漢鴨脖迅速風靡全國。壹個鴨脖賣10元。其麻辣鮮鹹相得益彰,風味入骨。吃的人壹旦吃了,就說個不停,直到肉光了,嚼爛了,湯也喝光了。除了鴨脖,還有鴨頭、鴨腸、鴨胗、鴨翅、鴨腳、鴨肝等。,各有各的美妙滋味。工藝是將新鮮鴨脖浸泡2小時,洗凈數次,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鐘,放入鹵汁中用武火煮開,再用小火煨壹小時。鴨脖煮熟後,取出包裝出售。它的優點是鹵制的鴨脖去掉了鴨脖本身的很多腥味,吃起來口感極佳。鴨脖味濃,味甜,鹹中帶甜,嫩滑可口,紅的耀眼,回味無窮的麻辣。真正做到了色、香、味、美、健康無毒副作用,如顧客所說,吳京鴨脖香,二十八料加老湯。然而,是1969年出生的著名作家池莉和電影明星洪濤女演員無意中讓吳京路鴨脖在中國流行起來。2002年6月,由池莉和女演員《生於1969》主演的電影《人生秀》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攝影和最佳女演員三項大獎,隨後獲得華表獎和金雞獎,成為當時最火的電影之壹。武漢鴨脖也緊隨其後,迅速風靡全國。